《幼科指南》~ 初生門 (3)
初生門 (3)
1. 初生門
若臍邊青黑,口噤不開者,是為內抽,為不治。如一臘逢之者(即七日),命必傾也。蓋血脈未凝,病已中臟,治之無益。
天釣
小兒天釣之證,由邪熱積於身胸,以致痰涎壅塞,氣不宣通而成此證。發時手足瘛瘲壯熱,有時驚悸,頭目仰視,爪甲皆青,但證似驚風,此病目多仰視,較驚風稍異。如痰盛搐掣者,用九龍控涎丹治之。如驚盛兼風,牛黃散最靈。瘛瘲多熱者,宜鉤藤飲減去人參用之。如爪甲皆青,用蘇合香丸為精。
內釣
內釣者,多因肝臟素病,外受寒冷,其候糞青潮搐,作止有時,狀似驚癇,傴僂腹痛,口吐涎沫。證與驚癇相類,但有紅絲血點,目中纏擾。如瘛瘲甚者,用鉤藤飲主之。急啼腹痛者,用木香丸主之。若四肢冷,甲青、唇口黑者,用養臟散溫中,或可保全也。
盤腸氣痛
盤腸氣痛,乃寒邪搏結腸中而痛。肝腎居下故痛,則曲腰不乳,蹙結雙眉。內則定痛溫中,用白豆蔻散主之。又熨臍外治之法,亦堪垂於世。
目爛
兒生兩目有病,痛癢難睜,胞邊赤爛。因胎中蘊熱,生後毒熱上攻於目,故有是證。內用地黃湯以清其熱,外點真金散,其目即明。
懸癰
凡喉里上齶腫起,如蘆籜盛水狀者,號曰懸癰。皆因胎中毒熱上衝。須以棉纏長針,留鋒刺破,瀉去青黃赤汁,以鹽湯拭口,或如聖散,或一字散,摻之靈驗。
重齦
重齦者,因小兒在胎,有熱胃中蓄臟,故牙根腫脹、如水泡,其痛難禁。治法用針刺破,以鹽湯拭淨,外用一字散敷上,內服清胃散,其效如神。
鵝口
鵝口者,白屑生滿口舌,如鵝之口也。乃心脾二經,熱蘊於中,本由胎里受母飲食熱毒之原,故生後即發於口舌之間。治清熱瀉脾散,外用發蘸井水拭口,搽以保生散。治之稍遲,則口舌糜爛,治難痊也。
吐舌
如舌伸長而收緩者,名為吐舌,皆是心經有熱而成。故面紅煩躁口渴便溺赤澀,宜瀉心導赤湯,服之即靈。
弄舌
弄舌者,舌時時口內搖動也。因心脾熱發,口唇焦乾,煩熱舌乾,大便臭穢。先用瀉黃散,次則用瀉心導赤散,並能痊愈也。
重舌
舌下近舌根處,腫突似舌形,故名重舌。心脾積熱,上而攻衝所致。內服宜以清熱飲為主,外敷涼心散,其功最靈。
木舌
木舌之證,皆因心脾積熱而成。蓋脾之脈絡在舌下,又舌為心苗,遇火上衝,令兒舌腫脹木硬,不能轉動,其證多凶。外用川消散,敷在舌上,內服瀉心導赤湯,最靈驗也。
哯乳
小兒哯乳之證,非止一端。有宿乳,有停痰,有胃熱,有胃寒之分。如面色多赤,二便微閉,手足指熱,此為熱哯也,宜和中清熱飲主之。面色青白,糞青多沫,手足指冷,此因寒而哯也,用溫中止吐湯煎服。如口燥唇乾,夜臥不寧,手足心熱,此為傷乳而哯也,宜平胃散最妙。
白話文:
初生門
如果嬰兒肚臍周圍呈現青黑色,且嘴巴緊閉無法張開,這表示是內抽,屬於無法醫治的情況。如果在出生後七天內出現這種情況,生命一定會結束。因為嬰兒的血脈尚未凝固,疾病已經侵入內臟,治療也無濟於事。
天釣
小兒天釣這種病症,是由於邪熱積聚在胸腹,導致痰液壅塞,氣血不暢通所引起。發作時會出現手腳抽搐、高燒,有時會驚恐、頭部和眼睛向上翻看,指甲呈現青色。雖然症狀類似驚風,但此病主要特徵是眼睛多向上翻,與驚風稍有不同。如果痰液過多而導致抽搐,可以用九龍控涎丹來治療。如果驚恐嚴重並兼有風邪,牛黃散最有效。如果抽搐且發熱嚴重,適合用鉤藤飲,但要減少人參的用量。如果指甲都呈現青色,使用蘇合香丸效果最好。
內釣
內釣多數是因為肝臟本身有病,又感受外來的寒冷,其症狀是排泄青色糞便、有時會抽搐,發作時間不定,狀態類似驚癇,身體彎曲、腹痛,口吐涎沫。症狀與驚癇相似,但眼睛中會有紅絲血點纏繞。如果抽搐嚴重,使用鉤藤飲來治療。如果急促啼哭、腹痛,使用木香丸來治療。如果四肢冰冷、指甲青紫、嘴唇發黑,用養臟散溫補中焦,或許可以保全性命。
盤腸氣痛
盤腸氣痛是因為寒邪凝聚在腸道內而引起的疼痛。由於肝臟和腎臟位於下腹部,因此會感到疼痛,導致彎腰不喝奶、雙眉緊鎖。內部治療以止痛溫中為主,使用白豆蔻散。另外,在肚臍外進行熨敷的治療方法,也值得後世參考。
目爛
嬰兒出生時,眼睛有疾病,疼痛、癢、難以睜開,眼瞼邊緣紅腫潰爛。這是因為在胎中蘊藏熱毒,出生後毒熱上攻眼睛,因此會出現這種症狀。內服地黃湯來清除熱毒,外用真金散點眼,眼睛就會明亮。
懸癰
凡是喉嚨上顎腫起,像蘆葦外皮裝水的樣子,就稱為懸癰。都是因為胎中熱毒向上衝所導致。需要用棉花纏繞長針,刺破放出青黃赤色的汁液,用鹽水擦拭口腔,或者使用如聖散、一字散敷上,效果很好。
重齦
重齦是因為嬰兒在胎中,胃部積熱,導致牙齦腫脹,像水泡一樣,疼痛難忍。治療方法是用針刺破,用鹽水擦拭乾淨,外用一字散敷上,內服清胃散,效果神奇。
鵝口
鵝口是指口舌長滿白色屑狀物,像鵝的口腔一樣。這是由於心脾二經的熱積聚在體內,主要是因為在胎中受到母親飲食的熱毒所導致,因此出生後會立刻在口舌之間發作。治療方法是用清熱瀉脾散,外用沾井水的布擦拭口腔,塗抹保生散。如果治療稍晚,口舌會潰爛,難以痊癒。
吐舌
如果舌頭伸長而收回緩慢,稱為吐舌,都是因為心經有熱所引起。會出現面色發紅、煩躁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適合用瀉心導赤湯,服用後效果很好。
弄舌
弄舌是指舌頭在口內不停搖動。是由於心脾發熱,口唇乾燥,煩熱舌燥,大便臭穢。先使用瀉黃散,接著使用瀉心導赤散,都能痊癒。
重舌
舌下靠近舌根處腫起,像另一條舌頭一樣,因此稱為重舌。這是心脾積熱,向上衝擊所致。內服適合用清熱飲為主,外敷涼心散,效果顯著。
木舌
木舌的症狀都是因為心脾積熱所引起。脾臟的脈絡在舌下,而舌頭又是心臟的苗,受到火熱上衝,導致舌頭腫脹木硬,不能轉動,這種症狀多為凶險。外用川消散敷在舌頭上,內服瀉心導赤湯,最為有效。
哯乳
小兒哯乳的病症,並非只有一種原因。有的是因為宿乳,有的是因為停滯的痰液,有的則是胃熱,有的則是胃寒。如果面色多為紅色,大小便不順暢,手腳指尖發熱,這是熱哯,適合用和中清熱飲。如果面色青白,大便青色且多泡沫,手腳指尖冰冷,這是因為寒冷而哯乳,用溫中止吐湯煎服。如果口乾唇燥,夜晚睡不安穩,手腳心發熱,這是因為傷食而哯乳,適合用平胃散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