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指南》~ 初生門 (2)
初生門 (2)
1. 初生門
不大便
小兒初生,或次日即大便,名下臍屎。此腸胃通和,幽門澤潤也,若二三日大便不通,名曰鎖肚。皆緣辛熱之毒,受於胎中,兒必面赤腹脹,不乳多啼,宜用朱蜜法治之。若不應,用一捻金酌量與之。繼令婦人以溫水漱口,急咂二手心及臍下,又二足心,前後背心,共七處,以皮見紅色為度,大便自通矣。
大小便不通
小兒初生,二便俱秘者,最為急候。乃胎中熱毒極甚而成也。急用木通散與紫霜丸,行其滯,開其結,真妙之方。急用口咂之法,悉如前式,庶可望生。若延至七日,謂之一䏠,肚腹硬脹,常作呻吟難治。
肛門內合
小兒初生,肛門內合有二。有因熱毒大甚,肛門內結;或是脂膜遮瞞,無隙可通。如熱毒壅結者,服黑白散,外用蘇合香丸,作棗核狀,納入孔中,取其香能開竅,又能潤澤,大便導下,庶可望生。如脂膜遮瞞,先以金玉簪刺通脂膜,再以蘇合香丸照前導法,可回生矣。
噤口
小兒噤口之證,失治多致不救。其候舌上生瘡,如黍米狀,吮乳不得,啼聲漸難。因胎熱所致。法當清熱疏利,用龍膽湯主之極妙。若肚腹脹硬,二便閉,用紫霜丸。又有一種,口吐白涎,牙關緊急者,此胎熱內結,復有風邪外入。當以擦牙散先擦其牙關上,次用辰砂全蠍散煎服,至病勢稍安即止,勿可過帖。病退,調和脾胃,以勻氣散為先也。
撮口
撮口者,口撮如囊口,吮乳艱難,舌強唇青,口吐沫痰,面色赤黃,乃受自胎中熱極而然。如四肢厥冷,其病難全。如氣高痰盛,宜用辰砂殭蠶散,二便閉者,須用紫霜丸主之;身熱多驚者,用龍膽湯極妙:手足抽搐者,撮風散自妥。
臍濕臍瘡
浴兒任意洗濯,或包裹不周,以致尿濕侵臍,遂致肚臍淋漓不幹,名曰臍濕。甚則焮赤,作成瘡痍,名曰臍瘡。如臍濕,必用滲臍散敷之,如臍瘡,用金黃散敷之最宜。
臍突
嬰兒蘊熱在於腹中,無所發泄,故伸引頻頻,睡臥不寧,努張其氣,衝入臍本,所以臍忽腫赤,虛大光浮,乃臍突之名。內服犀角消毒飲,外敷二豆散,以消腫極靈。最忌寒涼之藥敷於臍上,恐冰凝毒熱,反成凶也。
臍風
臍者,小兒之根蒂也,名曰神關。穴近三陰,喜溫惡涼,喜干惡濕,如斷臍悉遵前法,臍風何由而起。惟不知慎重,以致風寒水濕,入於臍中,兒必腹脹臍腫,日夜啼叫,臍風之病成矣。若將作,用驅風散治之最效。若寒邪深入,已成臍風者,則其所兼之形證,再要分別明視。
如肚腹脹硬,大便秘塞,風兼實也,用黑白散主之。面白四肢寒冷,二便不實者,風兼虛也,用理中湯主之。痰涎壅盛,氣高喘急者,風痰也,殭蠶散主之。身體壯熱,面赤口乾者,風兼熱也,龍膽湯清之。若面青嘔吐,曲腰多啼者,風兼寒也,益脾散治之。唇青撮口,抽搐不止者,風兼驚也,用撮風散平之。
白話文:
初生門
不大便
新生兒出生後,如果第一天或第二天就排便,這叫做「下臍屎」,表示腸胃功能正常,消化道潤滑。但如果兩三天都沒排便,就叫做「鎖肚」,這通常是因為在母親體內時,受到辛辣燥熱的毒素影響。這時嬰兒會臉色發紅、肚子脹氣、不喝奶且哭鬧不止,應該用朱砂蜜來治療。如果沒效,就用一點點一捻金來餵食。接著讓婦人用溫水漱口,趕快吸吮嬰兒的兩個手心、肚臍下方、兩個腳心以及前後背心,總共七個地方,吸到皮膚發紅為止,這樣就能順利排便。
大小便不通
新生兒出生後,如果大小便都不通,情況非常危急,這是因為在母親體內時,受到嚴重的熱毒影響。要趕快用木通散和紫霜丸來幫助排泄,疏通阻塞,這是很有效的配方。同時要趕快用吸吮的方法,像前面說的那樣,這樣或許能救活。如果拖延到七天,就叫做「一䏠」,這時肚子會硬脹,而且常常呻吟,難以治療。
肛門內合
新生兒肛門內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熱毒太重,導致肛門內結住;另一種是有一層薄膜遮住,沒有孔道可以排泄。如果是熱毒造成的阻塞,就服用黑白散,外用蘇合香丸捏成棗核的形狀,塞入肛門,利用藥丸的香氣來開竅並潤滑,幫助大便排出,這樣或許能救活。如果是薄膜遮住,就先用金玉簪刺破薄膜,再用蘇合香丸像前面說的那樣引導排便,就能恢復正常。
噤口
新生兒得噤口這種病,如果延誤治療,大多會沒命。症狀是舌頭上長出像小米粒一樣的瘡,無法吸吮乳汁,哭聲也漸漸微弱。這是因為胎熱引起的,應該用清熱疏利的龍膽湯來治療,效果很好。如果肚子脹硬,大小便不通,就用紫霜丸。還有一種情況是口吐白涎,牙關緊閉,這是胎熱內結,又加上外感風邪。應該先用擦牙散擦在牙關上,再用辰砂全蠍散煎服,等病情稍微緩和就停止服用,不要過量。病好之後,要調理脾胃,先用勻氣散來調理。
撮口
撮口症狀是嘴巴像袋口一樣縮緊,難以吸吮乳汁,舌頭僵硬,嘴唇發青,口吐泡沫痰液,臉色赤黃,這是因為在母親體內時受到嚴重的熱毒影響。如果四肢冰冷,病情就難以痊癒。如果呼吸急促、痰液很多,要用辰砂殭蠶散,大小便不通的話,就要用紫霜丸。如果身體發熱、容易驚嚇,用龍膽湯效果很好。如果手腳抽搐,用撮風散就很適合。
臍濕臍瘡
給嬰兒洗澡時不小心,或是包紮不夠仔細,導致尿液浸濕肚臍,造成肚臍濕答答的不會乾,這叫做臍濕。嚴重的話會紅腫發炎,變成瘡,就叫做臍瘡。如果是臍濕,一定要用滲臍散來敷。如果是臍瘡,用金黃散敷效果最好。
臍突
嬰兒腹內有熱,無法發散,所以會頻頻伸展肢體、睡不安穩、用力掙扎,導致氣衝入肚臍,造成肚臍突然紅腫、虛大而表面光滑,這就是臍突。內服犀角消毒飲,外敷二豆散,可以消腫,效果很好。最忌諱在肚臍上敷寒涼的藥,以免寒冷凝結熱毒,反而更糟。
臍風
肚臍是嬰兒的根基,叫做神關,穴位接近三陰經,喜歡溫暖乾燥,討厭寒冷潮濕。如果斷臍時都依照先前的方法,就不會發生臍風。就是因為不知道注意,導致風寒水濕侵入肚臍,嬰兒就會肚子脹氣、肚臍腫大,日夜啼哭,臍風就形成了。如果剛要發病,用驅風散治療最有效。如果寒邪深入,已經形成臍風,就要仔細辨別所兼具的其他症狀。
如果肚子脹硬、大便不通,是風邪夾雜實證,要用黑白散來治療。如果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大小便不正常,是風邪夾雜虛證,要用理中湯來治療。如果痰液多、呼吸急促,是風邪夾雜痰證,要用殭蠶散來治療。如果身體發熱、臉色發紅、口乾舌燥,是風邪夾雜熱證,要用龍膽湯來清熱。如果臉色發青、嘔吐、身體彎曲哭鬧不止,是風邪夾雜寒證,要用益脾散來治療。如果嘴唇發青、嘴巴縮緊、抽搐不止,是風邪夾雜驚嚇,要用撮風散來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