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指南》~ 癇證門
癇證門
1. 癇證門
總括
小兒癇證,類乎痙風驚風者。謂發時昏倒抽搐,痰涎壅盛,氣促作聲,與痙驚二證相似。但四肢柔軟,一食之頃即醒,依然如無病之狀。非若痙風一身強硬,終日不醒也。有陰癇見臟陰證,有陽癇見腑陽證,有驚癇因驚熱,痰癇因痰,食癇因食,風癇因風,其證不一,治亦不同,宜詳辨之。
陰癇
陰癇屬陰,藏寒之病也,多因慢驚風之後,疾入心包而得。發時四肢厥冷,偃臥拘急,面色白青,口吐涎沫,聲音微少,脈來沉細。輕者醒脾湯,甚者固真湯,病退調理,用定癇丹最靈。
陽癇
陽癇屬陽,腑熱之病也。多因急驚去風下痰不淨,久而致成此症。發時身熱自汗,仰臥面赤,脈象數洪,牙關噤急,啼叫不已,口吐涎沫。如風兼熱者,用龍膽湯。肝經熱者,用瀉青丸。痰涎壅盛者,與四制抱龍丸主之。
驚癇
小兒驚癇之證,乃心肝熱盛,偶被驚邪所觸,因而神氣潰亂,遂成癇證。發時吐舌急叫,面色乍白乍紅,悚惕不安,如人將捕之狀。宜安神為主,先服大青膏,次服鎮驚丸,其效再靈。
痰癇
痰癇者,因小兒平素自己多痰,或偶因驚熱,遂致成癇。發時痰涎壅盛,在喉間氣促昏倒,口吐痰沫。宜先服一捻金,以急下其痰,次與朱衣滾痰丸,則氣順痰清,而癇自止矣。
食癇
食癇者,其病在脾。因小兒乳食過度,停積中脘,乘一時痰熱壅盛,乃使之而然。面黃腹滿,吐利酸臭,後變時時發搐,宜用妙聖丹主之。痰盛者,朱衣滾痰丸主之。後用清熱和胃丸,則積滯清而驚癇安矣。
風癇
風癇因汗出脫衣,腠理開張,其風乘隙而入經中。發時二目青黯,面色淡紅,十指屈伸,如數物狀。治法宜先疏風解表,輕則化風丹主之,重則羌活桂枝湯主之。風兼痰者,牛黃丸則寧也。
白話文:
總論
小兒的癲癇,類似於痙攣和驚風的症狀。發作時會昏倒、抽搐、口中充滿痰液、呼吸急促並發出聲音,跟痙攣和驚風很像。但癲癇患者四肢是柔軟的,通常睡一會兒就醒了,醒來後就跟沒生病一樣,不像痙攣患者全身僵硬,整天都昏迷不醒。癲癇有陰陽之分,陰癲癇屬於臟腑虛寒的症狀,陽癲癇屬於腑臟陽熱的症狀。另外,還有因為受到驚嚇而引起的驚癲癇,因為痰液引起的痰癲癇,因為飲食引起的食癲癇,以及因為風邪引起的風癲癇,症狀各有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所以需要詳細辨別。
陰癲癇
陰癲癇屬於陰虛,是體內寒冷的疾病,多半是慢驚風之後,病邪侵入心包而引起的。發作時四肢冰冷,身體蜷縮著躺著,臉色蒼白發青,口吐白沫,聲音很小,脈象細弱。輕微的可以服用醒脾湯,嚴重的可以服用固真湯。病症減退後,可以用定癇丹來調理,效果很好。
陽癲癇
陽癲癇屬於陽熱,是體內腑臟有熱的疾病,多半是急驚風時,驅風、化痰沒處理乾淨,時間久了就變成這種病。發作時會發燒、流汗、仰躺著臉色潮紅、脈象快速有力,牙關緊閉、不停啼哭、口吐白沫。如果同時有風熱,可以用龍膽湯。如果是肝經有熱,可以用瀉青丸。如果痰液很多,可以用四制抱龍丸來治療。
驚癲癇
小兒驚癲癇,是心肝火熱太盛,又偶爾受到驚嚇,導致神氣紊亂而發病的。發作時會吐舌頭,大聲哭叫,臉色忽白忽紅,驚恐不安,好像要被人抓住一樣。治療上要以安神為主,先服用大青膏,再服用鎮驚丸,效果會很好。
痰癲癇
痰癲癇,是因為小兒平常就痰多,或偶爾因為驚嚇、發燒,而導致的癲癇。發作時痰液很多,堵在喉嚨,呼吸急促昏倒,口吐白沫。應該先服用一捻金,快速化解痰液,再服用朱衣滾痰丸,就能使氣順、痰清,癲癇自然就好了。
食癲癇
食癲癇,病因在脾胃。是因為小兒吃太多奶或食物,堆積在胃部,又遇到痰熱旺盛的時候,就引起了癲癇。症狀是臉色發黃、肚子脹滿、吐瀉酸臭的東西,之後會時常抽搐。應該服用妙聖丹來治療。如果痰很多,可以用朱衣滾痰丸。之後再用清熱和胃丸,就能夠清除積滯,癲癇自然就安穩了。
風癲癇
風癲癇是因為流汗後脫掉衣服,皮膚毛孔張開,風邪趁機進入經絡。發作時眼睛發青發黑,臉色淡紅,十指會彎曲伸展,好像在數東西一樣。治療上要先疏散風邪,解除表證。輕微的可以用化風丹,嚴重的可以用羌活桂枝湯。如果有風又有痰,可以用牛黃丸來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