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指南》~ 瘧疾門
瘧疾門
1. 瘧疾門
總括
瘧疾者,多因夏傷於暑,其氣含入於榮內,至秋復感寒風,則榮衛合邪,而病始成。發時陰陽相併,故或寒或熱也。乃有每日作者,因初病邪氣尚淺,伏藏於榮,隨經絡而行故也。其間日作者,因邪已深入脊膂間,伏藏於衝脈故也。其晝發者,因邪在三陽之淺;夜發者因邪在三陰之深。
瘧將退者,亦由夜而晝,由間日而至每日。此去陰就陽,由深而淺,病將已矣。治者,須詳細分明別之也。
寒瘧風瘧
凡瘧疾,先傷於寒,後傷於風,故先寒後熱,身體無汗,此為寒瘧,不須細詳。如先傷於風,後傷於寒,故先熱後寒,身體有汗,此為風瘧,亦已詳明。如寒瘧,以麻黃羌活湯之劑為主;如風瘧,惟桂枝羌活湯斟酌用之。
食瘧
食瘧者,因小兒飲食無節,復感風暑之氣,以致寒熱交作,胸腹脹滿,面黃惡食,痞悶不通也。但食有輕重,輕者須用柴平湯之劑主之;如重而便鞕者,用加味大柴胡湯攻之,則積滯清,而瘧漸退矣。
瘧痰瘧飲
小兒素有痰飲,復因外邪凝結脾胃,故多嘔逆,面黃目腫,胸膈膨脹也。若瘧疾已經汗下之後,表裡無證,宜用清脾飲以和之。如痰盛者,用清脾飲加橘紅倍半夏;飲盛者,加蒼朮倍茯苓;若氣已虛弱,加人參以扶其正。
白話文:
[瘧疾總論]
瘧疾這種病,大多是因為夏天受到暑熱的侵襲,暑氣進入身體的營分(血液循環系統),到了秋天又感受到寒風,導致營分和衛分(體表防禦系統)同時受邪,疾病就開始發作。發病的時候,陰陽之氣同時受影響,所以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每天發作的瘧疾,是因為剛開始生病時,邪氣還比較淺,潛藏在營分,隨著經絡運行。間隔一天發作的瘧疾,是因為邪氣已經深入到脊椎和腰部,潛藏在衝脈的關係。白天發作的瘧疾,是因為邪氣在三陽經(身體淺表部位);夜晚發作的瘧疾,是因為邪氣在三陰經(身體深層部位)。
瘧疾快要好的時候,也會從晚上發作轉變為白天發作,從間隔一天發作轉變為每天發作。這是邪氣從陰轉向陽,從深處轉向淺處,表示疾病快要痊癒了。治療時,必須仔細分辨清楚。
[寒瘧、風瘧]
瘧疾通常是先受到寒邪侵襲,然後受到風邪侵襲,所以會先感到寒冷然後發熱,身體不出汗,這是寒瘧,不需要詳細說明。如果先受到風邪侵襲,然後受到寒邪侵襲,就會先感到發熱然後寒冷,身體會出汗,這是風瘧,也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如果是寒瘧,主要用麻黃羌活湯類的藥方;如果是風瘧,則斟酌使用桂枝羌活湯類的藥方。
[食瘧]
食瘧,是因為小孩飲食沒有節制,又感受到風暑之氣,導致忽冷忽熱,胸腹脹滿,臉色發黃,不想吃東西,胸悶不舒服。由於飲食積滯的程度有輕重之分,如果情況輕微,應該用柴平湯類的藥方為主;如果情況嚴重且大便乾硬,則用加味大柴胡湯攻下,清除積滯,瘧疾就會逐漸好轉。
[瘧痰、瘧飲]
小孩原本就有痰飲的問題,又因為外邪凝結在脾胃,所以常常會嘔吐,臉色發黃,眼睛浮腫,胸膈脹滿。如果瘧疾已經用發汗或瀉下的方式治療過,身體的表裡都沒有其他症狀,應該用清脾飲來調和。如果痰很多,就在清脾飲的基礎上加橘紅,並將半夏的用量加倍;如果飲水太多,則加蒼朮,並將茯苓的用量加倍;如果身體已經虛弱,就加人參來扶助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