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指南》~ 疳證門 (2)
疳證門 (2)
1. 疳證門
疳熱
小兒疳疾之證,身多發熱,治其輕重虛實,當分別也。若病初起多實者,用青蒿鱉甲飲最宜;日久多虛者,鱉甲散最捷驗也。
腦疳
腦疳者,多緣小兒素受風熱,又兼乳哺失於調節,以致變生此證。頭皮光急,腦生餅瘡,頭熱毛焦,發如穗結,鼻乾心煩,腮囟腫硬,困倦睛暗,自汗,肢體熱也。腦熱生瘡者,龍膽丸主之。煩熱羸瘦者,龍腦丸最良。外用吹鼻龍腦散,其效甚捷。
眼疳
疳熱上攻於眼,而成眼疳之證。故發時癢澀赤爛,眼胞腫疼,白睛生翳,漸漸遮滿,不時流淚羞明,目不睜開。先要疏散,用瀉肝散最妙;再用消其翳,以清熱退翳湯極靈,目久不瘥,法當調補,逍遙散與羊肝散從治。
鼻疳
疳熱上攻於肺,而成鼻疳。蓋鼻為肺竅,故發時鼻塞赤癢,疼痛難堪,浸淫潰爛,下連唇際成瘡,咳嗽氣促,毛髮乾枯也。如熱盛者,用清金散、蔣氏化毒丹治之。疳蟲蝕鼻者,用化蟲丸。其外調敷,須用鼻疳散,或以吹鼻蟬殼散,吹入鼻中,其效如神。
牙疳
牙疳者,因毒熱內攻於胃而成。故毒熱上發,齦血赤爛疼痛,口鼻血出,牙枯脫落,穿腮蝕唇也。此證命多傾敗。治宜急消其毒,用消疳蕪荑散最效;繼以蘆薈肥兒丸,清除其熱,最靈。外用牙疳散,時時敷上,自愈。總之此證必胃強能食,堪勝峻藥,始能有生機也。
脊疳
小兒積熱生蟲,上蝕脊膂,以手擊其背,必空若鼓鳴,脊骨羸瘦,如鋸齒狀,始為脊疳。外證亦身體發熱,下利煩渴加增,十指皆瘡,頻齧爪甲,此名脊疳,其病甚凶。須先以蘆薈丸殺其蟲,再合金蟬散消其疳,則急急調治,莫從容也。
蛔疳
蛔疳者,因過食油膩生冷,並肥甘之物,以致濕熱生蛔,腹內纏擾,故有時煩躁多啼,有時肚腹攪痛,口唇色變,或紅或白,口溢清涎,腹脹青筋,肛門濕癢也。急用使君子散治之,莫遲延也。如不愈,用下蟲丸極效。若蛔退,又當調補其脾,以肥兒丸主之。
無辜疳
無辜疳者,其病原有二焉。或因浣衣夜露,被無辜鳥落羽所汙,衣著兒身,致成此證。或緣乳母有病,傳染小兒,以有此疾。其證頸項生瘡,或項內有核如彈,按之轉動,軟而不疼。其中有蟲,如米粉,不速破之,使蟲蝕臟腑,便利膿血,身體羸瘦,面黃發熱,致疳病生也。治宜先清其熱,宜用柴胡飲;再消其疳,以蘆薈肥兒丸繼之,其效如神。
丁奚疳
遍身骨露,其狀似丁,故號丁奚也。其證肌肉乾澀,晝夜啼哭不止,手足枯細,面色黧黑,項細腹大,突出肚臍,尻削身軟,精神倦怠,骨蒸潮熱,燥渴煩急也。先化其滯,用五疳消積丸治之;繼用理脾補養,以人參啟脾丸最宜。
哺露疳
白話文:
疳熱
小兒罹患疳疾,身體大多會發熱,治療時應區分病情的輕重、虛實。若是剛發病,多屬於實證,使用青蒿鱉甲飲最為適合;若是病程較久,多屬於虛證,使用鱉甲散效果最快。
腦疳
腦疳的發生,多半是因為小兒體質本就容易受風熱侵襲,加上餵養方式不當所導致。患病時,頭皮會變得光滑緊繃,頭部會長出像餅一樣的瘡,頭部發熱,頭髮焦枯,像穗狀結在一起,鼻子乾燥,心煩意亂,腮幫子和囟門腫脹僵硬,精神困倦、眼睛無神,容易自汗,四肢發熱。若是腦部發熱長瘡,可以用龍膽丸來治療;若是煩熱、身體瘦弱,龍腦丸效果最好。外用吹鼻龍腦散,效果非常快。
眼疳
疳熱往上侵襲到眼睛,就會形成眼疳。發病時,眼睛會感到癢、澀、紅腫潰爛,眼瞼腫痛,白眼球長出翳膜,逐漸遮蓋整個眼球,眼睛不時流淚,怕光,睜不開。治療初期要先疏散風熱,使用瀉肝散最好;然後再消除翳膜,清熱退翳湯效果很好。如果眼睛久久不好,就要調養身體,使用逍遙散和羊肝散來輔助治療。
鼻疳
疳熱往上侵襲到肺部,就會形成鼻疳。因為鼻子是肺的開竅,所以發病時鼻子會堵塞、發紅發癢,疼痛難忍,潰爛蔓延,甚至連到嘴唇都長瘡,並伴隨咳嗽、呼吸急促,毛髮乾燥枯黃。若是熱邪過盛,可用清金散、蔣氏化毒丹治療。若是疳蟲侵蝕鼻子,則可用化蟲丸。外用藥膏則用鼻疳散,或是吹入蟬殼散,效果如同神助。
牙疳
牙疳是因為毒熱侵入胃部所導致。因此毒熱往上發作時,牙齦會紅腫潰爛疼痛,口鼻出血,牙齒枯萎脫落,甚至會穿破腮幫子、侵蝕嘴唇。這種病通常會危及性命,治療時應盡快消除毒熱,使用消疳蕪荑散效果最好;之後再用蘆薈肥兒丸來清除餘熱,效果顯著。外用牙疳散,時常塗抹,即可痊癒。總之,這種病必須是胃功能強健、能夠進食,才能承受強力的藥物,才會有存活的機會。
脊疳
小兒體內積熱生蟲,往上侵蝕背部,用手拍打背部,會像打鼓一樣空響,脊椎骨瘦弱,像鋸齒一樣,這就是脊疳。外在症狀也有身體發熱,腹瀉、煩躁口渴加劇,十指都長瘡,常常啃咬指甲,這種病非常危險。必須先用蘆薈丸殺蟲,再配合金蟬散來消除疳積,必須盡快治療,不可拖延。
蛔疳
蛔疳是因為過食油膩生冷以及肥甘厚膩的食物,導致體內濕熱生蟲,在腹中纏繞,所以有時會煩躁哭鬧,有時會肚子絞痛,嘴唇顏色改變(時紅時白),口中流口水,腹脹青筋暴露,肛門濕癢。應立刻用使君子散治療,不可拖延。如果沒有好轉,使用下蟲丸效果很好。等到蛔蟲清除後,還要調理脾胃,以肥兒丸為主。
無辜疳
無辜疳的病因有兩種:一種是因為洗好的衣服在晚上露天放置,被鳥類的羽毛污染,讓孩子穿上後導致發病;另一種是因為乳母生病,傳染給小兒。患病時,頸部會長瘡,或在脖子裡長出像彈珠一樣的硬塊,按壓會移動,柔軟而不疼痛。硬塊中會有像米粉一樣的蟲子,如果不趕快弄破,蟲子會侵蝕內臟,導致排泄膿血、身體消瘦、面黃發熱,進而產生疳病。治療上應先清熱,使用柴胡飲;再消除疳積,用蘆薈肥兒丸接續治療,效果非常顯著。
丁奚疳
全身骨頭外露,看起來像丁字形,所以稱為丁奚疳。患病時,肌肉會乾澀,整天哭鬧不止,手腳枯瘦,面色發黑,脖子細、肚子大,肚臍突出,屁股消瘦,身體虛軟,精神疲憊,發熱潮熱,口渴煩躁。治療時要先化解積滯,使用五疳消積丸;之後再調理脾胃、補益身體,以人參啟脾丸為佳。
哺露疳 (未解釋,保留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