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幼科心法要訣》~

回本書目錄

1. 發熱門

2. 諸熱總括

小兒有病多發熱,表裡虛實宜分別,觀形察色辨因由,審證切脈有妙訣,表證須汗里下之,虛則宜補實則瀉,平昔體認要精詳,方得臨時無遺闕。

白話文:

孩童生病大多會發燒,要仔細分辨是體表(外)還是體內(裡)的問題,是虛證還是實證。觀察孩童的形體外觀、臉色,來判斷發病的原因,詳細審視症狀、把脈診斷,這裡面有許多巧妙的方法。屬於體表的病症,應該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屬於體內的病症,應該用瀉下的方式治療。如果是虛弱的症狀,就要用補益的方法;如果是強盛的症狀,就要用瀉下的方法。平常就要仔細地認識這些道理,才能在臨時應對時不出現疏漏。

3. 表熱

表熱之證因外感,脈浮發熱惡風寒,頭痛身疼而無汗,十神方1),通聖方2),表為先。

〔附方〕

1.十神湯:升麻,葛根,麻黃,蘇葉,香附(醋炒),陳皮,赤芍藥,川芎,香白芷,甘草(生)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十神湯治表熱證,升麻乾葛共麻黃,香附陳皮蘇葉芍,芎芷甘草引生薑。

2.雙解通聖湯

白話文:

表熱的病症是因為外感所引起的,症狀是脈象浮現、發熱、怕風怕冷、頭痛、身體痠痛而且沒有汗。治療上,應該先用十神湯或通聖散這些方劑來解除表症。

〔附方〕

  1. 十神湯的組成是:升麻、葛根、麻黃、紫蘇葉、香附(用醋炒過)、陳皮、赤芍藥、川芎、香白芷、生甘草。

煎藥時加入生薑一起用水煎煮服用。

用歌訣來記這個方子:十神湯是用來治療表熱症的,其中包含了升麻、乾葛、麻黃,還有香附、陳皮、紫蘇葉、芍藥,加上川芎、白芷、甘草,最後用生薑來引藥。

  1. 雙解通聖湯

4. 裡熱

裡熱之證因內熱,遍身蒸熱小便紅,面赤唇焦舌燥渴,調胃方1),白虎方2),解毒方3),清。

〔附方〕

1.調胃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調胃承氣治裡熱,大黃甘草共芒硝,引用生薑水煎服,大便通利熱自消。

2.白虎湯:石膏〔煅(按:石膏生用為宜)〕,知母(生),甘草(生),粳米

水煎服。

方歌,胃熱白虎湯,知母生用良,石膏合甘草,粳米共煎嘗。

3.黃連解毒湯:黃芩,黃連,梔子,黃柏

水煎服。

方歌,黃連解毒湯,清熱效非常,芩連梔子柏,煎服保安康。

白話文:

裡熱

身體內部發熱的症狀,是因為體內有熱,會導致全身像蒸一樣的發熱,小便顏色變紅,臉色赤紅,嘴唇乾裂焦枯,舌頭乾燥,而且會口渴。治療的方法可以用以下三種方劑來調理:

  1. 調胃承氣湯
  2. 白虎湯
  3. 解毒湯

附方

  1. 調胃承氣湯
  • 組成:大黃、芒硝、甘草。
  • 使用方法:加入生薑,用水煎服。
  • 方歌:調胃承氣湯能治療體內發熱,大黃、甘草和芒硝一起使用,加入生薑用水煎服,就能使大便通暢,熱氣自然消退。
  1. 白虎湯
  • 組成:石膏(最好用生石膏)、知母(生用)、甘草(生用)、粳米。
  • 使用方法:用水煎服。
  • 方歌:白虎湯能治療胃部發熱,知母要生用效果才好,石膏搭配甘草,再加入粳米一起煎煮服用。
  1. 黃連解毒湯
  • 組成:黃芩、黃連、梔子、黃柏。
  • 使用方法:用水煎服。
  • 方歌:黃連解毒湯,清熱的效果非常好,黃芩、黃連、梔子和黃柏一起煎服,可以保健身體安康。

5. 虛熱

虛熱病後營衛弱,神倦氣乏用補中方1),,嘔渴竹葉石膏方2),治,面赤尿白厥白通方3),。

〔附方〕

1.補中益氣湯

2.竹葉石膏湯:竹葉,石膏〔煅(按:石膏生用為宜)〕,人參,粳米,麥冬(去心),甘草(生),半夏(薑製)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病後虛熱煩渴嘔,皆因氣弱胃津亡,竹葉石膏參麥草,半夏粳米共生薑。

3.白通湯:乾薑,附子(制),蔥

水煎服。

方歌,虛熱原於陰格陽,真寒假熱白通湯,散寒姜附蔥白莖,厥回熱退自然康。

白話文:

虛熱是病後身體營衛功能虛弱,精神疲倦、氣力不足,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如果出現噁心、口渴,可以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如果出現臉色發紅、小便清白而手腳冰冷的現象,可以用白通湯來治療。

附方:

  1. 補中益氣湯: (此處未列出藥材組成,僅說明此方用於治療虛熱導致的精神疲倦、氣力不足)

  2. 竹葉石膏湯: 竹葉、石膏(煅燒過,但原文建議石膏宜生用)、人參、粳米、麥冬(去心)、生甘草、半夏(用生薑炮製),加入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方歌解釋: 病後出現虛熱、煩躁口渴、噁心嘔吐,都是因為氣虛、胃津液不足所導致,可以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藥材包含竹葉、石膏、人參、麥冬、甘草、半夏、粳米與生薑。

  3. 白通湯: 乾薑、附子(炮製過的)、蔥白。用水煎煮後服用。 方歌解釋: 虛熱是體內陰寒太盛,導致陽氣被格拒在外的假象,這時可以用白通湯來治療。藥材包含可以驅散寒氣的乾薑、附子及蔥白,能使手腳冰冷的現象恢復,體溫自然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