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七 (16)
卷第三十七 (16)
1. 癬第八
(奶癬附)
《巢氏病源》小兒癬候:癬病由風邪與血氣相搏於皮膚之間,不散變生癮疹,疹上如粟粒大,作形郭或邪或丸,浸淫長大,癢痛,搔之有汁,名之為癬。小兒面上癬,皮如甲錯,起乾燥,謂之乳癬。言兒乳飲,乳汁漬汙兒面變生之,仍以乳汁洗之便瘥也。
《嬰童寶鑑》:小兒癬是母於風中浴後,拭之未乾,和水飲乳及夏月汗出而不粉,其瘡細星星者是也。
《千金》治小兒濕癬方。
上以枸杞根搗作末,和臘月豬膏敷之。
《千金》又方
上以桃青皮搗末,和醋敷之,日二。
《千金》又方
上揩破,以牛鼻上津敷之。
《千金》又方
上煎馬尿洗之。
《千金》又方
上燒狗屎灰,和豬脂塗之。
《千金》治小兒癬方。
上以蛇床實搗末,和豬脂以敷之。
《千金翼》治濕癬方。
上取東壁土,摩乾溼癬極有效。
《聖惠》治小兒癬,癢痛不止。白礬膏方
白礬灰,硫黃,膩粉(各一錢),綠礬(半錢),川大黃(一分,末)
上件藥同研為末,以米醋一升,熬如黑餳,收於瓷器中,旋取塗之。
《聖惠》治小兒濕癬。附子散方
附子(半兩,去皮),雄黃(細研),白礬(各一分),吳茱萸(半分),米粉(半分)
上件藥搗細為散,每日三度,以綿搵撲。
《聖惠》治小兒癬久不瘥。雄黃膏方
雄黃(細研),多年薤根,白礬,藜蘆(去蘆頭),瓜蒂,胡粉(各一分),水銀(三分,與胡粉點少水同研,令星子盡)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胡粉、水銀同研令勻,用豬脂調為膏。輕拭塗之。
《聖惠》治小兒癬不計乾溼,瘙癢不絕。雌黃膏方
雌黃(研),黃連(去須),蛇床子,黃柏(銼),硝石,蕪荑,莽草,藜蘆(去蘆頭),苦參(銼,各半兩),松脂(三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別研如膏)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臘月豬脂半斤和松脂煎令熔。先下杏仁,次下諸藥,攪令勻,煎成膏。收於不津器中,用時先以泔清淨洗瘡,拭乾,塗於故帛上貼,日二換之。
《聖惠》又方
羊蹄根,干筍(燒灰,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麻油調塗之。
《聖惠》治小兒久癬方。
獨蓄根(去土,一把),附子(二枚,去皮臍,生用)
上件藥搗令爛,以好酒和塗之。每塗藥時先以皂角湯淨洗,拭乾後用藥,日二塗之。
《聖惠》治小兒乾癬方。
水銀,胡粉(各兩)
上件藥點少水同研,令星盡,以雞冠血和塗之。
《聖惠》治小兒乾溼癬方。
雄黃(一分),麝香(一錢)
上件藥細研,用甲煎油調塗之。
《聖惠》又方
上取乾蟾燒灰細研,以豬脂和塗之。
《聖惠》治小兒癬久不瘥方。
上用黃礬一兩,燒灰細研,每用先以水淨洗,拭乾塗之。
《聖惠》又方
上以薤根搗,醋和塗之。
《聖惠》又方
白話文:
[癬第八]
《巢氏病源》描述小兒癬症狀:癬病是由風邪與血氣在皮膚間相互作用所導致,無法散去會轉變生成癢疹,疹子大小像粟粒,形狀可能是圓形或是不規則形狀,慢慢長大後會感覺癢痛,搔抓後會有液體滲出,這被稱為癬。小兒臉上的癬,皮膚像鱗片一樣乾燥,被稱為乳癬。據說是因為小孩喝奶,奶汁沾污臉部進而生成,只要用奶汁清洗就會痊癒。
《嬰童寶鑑》記載:小兒癬是母親在風中沐浴後,沒有擦乾,餵食含水的奶以及夏天出汗未吸汗,造成的小顆狀創傷。
《千金》治療小兒濕癬方法:使用枸杞根磨成粉末,混和臘月豬油敷在患部;使用桃樹青皮磨成粉末,混和醋敷在患部;擦拭破皮後,使用牛鼻上的分泌物敷在患部;煎煮馬尿來清洗患部;燒狗屎成灰,混和豬油塗抹在患部。
《千金翼》治療濕癬方法:使用東邊牆壁的泥土,摩擦乾溼癬非常有效。
《聖惠》治療小兒癬,癢痛不止的方法:使用白礬灰、硫磺、膩粉、綠礬、川大黃,混合米醋加熱成黑色糖漿,保存在瓷器中,取出塗抹在患部。
《聖惠》治療小兒濕癬方法:使用附子、雄黃、白礬、吳茱萸、米粉,搗碎細磨成粉,每天三次,用棉花塗抹。
《聖惠》治療小兒久癬不癒方法:使用蛇牀實、豬油敷在患部;使用東壁土摩擦患部;使用白礬灰、硫磺、膩粉、綠礬、川大黃,混合米醋加熱成黑色糖漿,保存在瓷器中,取出塗抹在患部。
《譚氏殊聖》方:使用野油花、天麻、防風,混合油調塗在患部,服用烏犀丸。
《養生必用》治療小兒、大人濕癬方法:使用甘草、蘆薈,溫漿水先洗瘡,後貼藥。
茅先生治療一歲以上小兒奶癬方法:使用地龍、黃連、豆豉,混合輕粉,油調塗在患部。
《莊氏家傳》治療小兒癬及大人惡瘡方法:使用石灰、黃丹,混合炒紫色為粉末,乾敷效果佳。
《王氏手集》治療小兒奶癬方法:使用苦楝子,燒灰存性,研細入膩粉,生油調搽效果極佳。
《吉氏家傳》乾癬治療方法:使用巴豆、斑蝥,混合成極細粉末,使用臘燕脂調塗在患部,一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