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七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七 (8)

1. 頭面身體生瘡第五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著竹筒內,橫插熱灰火中,以銅器承受,當有汁出,收之,令汁盡,便塗瘡即愈。

《聖惠》又方

上用膩粉,以蔥汁和塗之。

《聖惠》又方

上以菟絲子二兩,搗令碎,水五升煎取三升,去滓,看冷暖洗。

《聖惠》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赤腫焮痛,宜用此洗浴方。

上以地榆八兩細銼,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滓,適寒溫洗浴瘡,日三上效。

《聖惠》治小兒頭面身體生瘡肉突出方。

上取烏梅肉微炒,搗、羅為末,敷瘡上效。

《嬰孺》治小兒身上惡瘡方。

上以馬骨屑燒灰敷之,若豬脂和敷之。

《嬰孺》治小兒面瘡方。

上用茱萸葉,以東流水煮,浴兒。

《嬰孺》治小兒身面卒生惡瘡方。

上用蜣螂燒灰,豬脂和敷之。

《嬰孺》又方

上以雞子殼燒灰,豬脂和敷之。

《嬰孺》又方

上以蘇枋末研勻敷之,燥則豬脂和塗之。

《嬰孺》又方

上取筍汁洗。

《嬰孺》治小兒身頭悉生瘡方。

上以地榆白皮炒燥為末,酒調塗,綿覆瘡上,蟲出愈。

《嬰孺》治小兒胃氣不調,面目身體發瘡,大便難。乳胃丸方

大黃(十分),細辛(一分),皂角(炙),桂心,厚朴(炙),秦椒,杏仁(去皮),黃芩,葶藶(炒。各二分),當歸(三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飲下二丸,不知加之。

《嬰孺》治小兒逆嘔胃痹,胸脅下滿,不思食,面目身體有瘡,大便難。大黃乳胃丸方

大黃(十分),細辛(六分),蜀椒,皂角(炙),乾薑,厚朴(炙),桂心,秦椒,吳茱萸,杏仁(去皮炒,別研入。各二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先食飲下三丸,不知加之。

《嬰孺》治少小胃氣不和,身體面目生瘡。調氣丸方

枳實(炙),大黃,黃連,木蘭皮(各五分)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三歲兒飲下三丸,量大小加之。

《惠眼觀證》,三白散,治頭面生瘡方。

南粉,滑石,白藥子(等分)

上為末,用生油調塗之。

《劉氏家傳》小兒面瘡方。

上取羊脛骨髓調膩粉,塗立效,屢用極驗。

《劉氏家傳》小兒頭面生瘡方

淡豆豉(一兩,燒存性,末之),膩粉(挑,二錢)

上先以地灰汁洗瘡,後用此藥摻。如瘡干,卻用生油調,貼三、五次效。

《莊氏家傳》小兒頭面身上生赤肥瘡,並或如魚子等,抓破後清水出方。

上桑白皮燒灰如炭,灰乾擦之,自較。

《莊氏家傳》治小兒頭面熱瘡並疥癬方。

黃連,寒水石,定粉(各一兩),黃柏(二兩)

上四物搗為末,用生油調塗之。

《吉氏家傳》治五年十年面上瘡方。

豉心,白礬,膩粉(等分)

上件為末,油調塗瘥。

《吉氏家傳》,豆豉散,治小兒頭面生瘡,肥黃不幹,瘡膿及別肉赤,成瘡者方。

豆豉,肥珠(和子。各半兩)

上二味,瓦上燒存性,為末,黃丹一錢,輕粉半錢研勻,先用蔥湯洗瘡,絹帛拭乾,次生油調敷。

白話文:

頭面身體生瘡第五

將上述藥材搗碎,用粗篩子篩成粉末,裝入竹筒內,橫放在熱灰燼中,用銅器接住,會有一些汁液流出,收集這些汁液,直到汁液流盡,然後將這些汁液塗抹在瘡上,就能痊癒。

《聖惠方》另一個方子

用細膩的粉末,用蔥汁調和後塗抹。

《聖惠方》另一個方子

用菟絲子二兩,搗碎,用水五升煎煮至三升,去除藥渣,看藥液溫熱程度來清洗。

《聖惠方》治療小兒頭面身體生瘡,出現紅腫發熱疼痛,適合用此方洗浴。

用地榆八兩,切碎,用水一斗煮到五升,去除藥渣,看藥液的冷熱程度洗浴瘡處,一天三次就會見效。

《聖惠方》治療小兒頭面身體生瘡,肉凸出來的方子。

取烏梅肉稍微炒一下,搗成粉末,敷在瘡上就會見效。

《嬰孺方》治療小兒身上惡瘡的方子。

用馬骨磨成粉燒成灰,敷在瘡上,或者用豬油調和後敷。

《嬰孺方》治療小兒臉上瘡的方子。

用茱萸葉,用往東流的水煎煮,給小孩洗澡。

《嬰孺方》治療小兒身上臉上突然出現惡瘡的方子。

用蜣螂燒成灰,用豬油調和後敷。

《嬰孺方》另一個方子

用雞蛋殼燒成灰,用豬油調和後敷。

《嬰孺方》另一個方子

用蘇木粉均勻地敷在瘡上,如果乾燥就用豬油調和塗抹。

《嬰孺方》另一個方子

用竹筍汁清洗。

《嬰孺方》治療小兒全身都長瘡的方子。

用地榆白皮炒乾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後塗抹,用棉布覆蓋在瘡上,蟲子出來後就會痊癒。

《嬰孺方》治療小兒腸胃不適,面部、身體長瘡,大便困難的方子,乳胃丸方:

大黃(十分),細辛(一分),皂角(炙烤過),桂心,厚朴(炙烤過),秦椒,杏仁(去皮),黃芩,葶藶(炒過,各二分),當歸(三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飲水送服兩丸,如果沒有效果就增加藥量。

《嬰孺方》治療小兒噁心嘔吐、胃部堵塞、胸脅脹滿、不想吃東西、面部身體有瘡、大便困難的方子,大黃乳胃丸方:

大黃(十分),細辛(六分),蜀椒,皂角(炙烤過),乾薑,厚朴(炙烤過),桂心,秦椒,吳茱萸,杏仁(去皮炒過,另外研磨後加入,各二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吃飯前服用三丸,如果沒有效果就增加藥量。

《嬰孺方》治療小兒腸胃不適,身體面部長瘡的方子,調氣丸方:

枳實(炙烤過),大黃,黃連,木蘭皮(各五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三歲小孩飲水送服三丸,根據年齡大小增加藥量。

《惠眼觀證》三白散,治療頭面生瘡的方子。

南粉,滑石,白藥子(等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生油調和後塗抹。

《劉氏家傳》小兒臉上瘡的方子。

取羊脛骨髓調和細膩的粉末,塗在瘡上立即見效,多次使用效果很好。

《劉氏家傳》小兒頭面生瘡的方子:

淡豆豉(一兩,燒成灰,磨成粉),膩粉(挑出,二錢)。

先用地灰水清洗瘡面,然後用此藥粉摻在上面,如果瘡面乾燥,就用生油調和塗抹,貼三到五次就見效。

《莊氏家傳》小兒頭面身上長紅色肥大的瘡,或者像魚子一樣,抓破後有清水流出的方子:

桑白皮燒成炭灰,用乾灰擦拭,自然會好轉。

《莊氏家傳》治療小兒頭面熱瘡和疥癬的方子:

黃連,寒水石,定粉(各一兩),黃柏(二兩)。

將上述四味藥搗成粉末,用生油調和後塗抹。

《吉氏家傳》治療五年十年臉上瘡的方子:

豆豉心,白礬,膩粉(等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塗抹就會痊癒。

《吉氏家傳》豆豉散,治療小兒頭面生瘡,肥厚發黃不乾燥,瘡膿和周圍肌肉發紅,形成瘡的方子:

豆豉,肥珠(連同子,各半兩)。

將上述兩種藥材在瓦片上燒成炭灰,磨成粉末,加入黃丹一錢,輕粉半錢,研磨均勻,先用蔥湯清洗瘡面,用絹布擦乾,然後用生油調和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