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六 (16)
卷第三十六 (16)
1. 瘰病第十
《巢氏病源》小兒瘰癧候:小兒身生熱瘡,必生瘰癧,其狀作結核在皮肉間,三兩個相連累也。是風邪搏於血氣,焮結所生也。
《嬰童寶鑑》:小兒瘰癧,是肝之積熱攻衝胸項,筋血結聚留停不去,作腫塊於頭項及腋下也。
《外臺》:《必效》療小兒項上瘰癧方。
上以榆白皮爛搗如泥封之,頻易。
《經驗方》大治大人、小兒瘰癧,內消方
上以斑蝥一兩去翅足,用粟米一升同斑蝥炒令焦黃,去米不用細研,入干薄荷末四兩同研令勻,以烏雞子清和丸如綠豆大。空心臘茶下一丸,加至五丸,每日減一丸,減至一丸後,每日服五丸。
《聖惠》治小兒瘰癧,焮腫疼痛,身體壯熱,大腸壅滯,小便赤澀,心神煩躁,少得眠臥。犀角散方
犀角(屑),牛蒡子(微炒),連翹,丁香(各半兩),木通(銼),元參(各三分),麝香(一分,細研),沉香,川朴硝(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瘰癧發盛壯熱,煩躁,坐臥不安。木通散方
木通(銼),大麻仁,元參,川升麻,敗醬,連翹,川大黃(銼碎,微炒),川芒硝,犀角(屑。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六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當利下惡物、筋膜為效。
《聖惠》治小兒瘰癧除根本,膩粉散方
膩粉,黃耆(銼。各一分),糯米(三七粒),斑蝥(二七枚去翅足,以糯米拌,炒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空腹以溫酒調下一字,良久,吃少許醋湯,病隨小便中出,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瘰癧不消,麝香散方
麝香(一分),鴿糞(一兩,炒)
上件藥細研為散。每服以溫酒調下半錢,日二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瘰癧發寒熱,項頸生結核,腫硬如石,腹脅背裡有如堅急不通。連翹丸方
連翹,桑根白皮(銼),犀角(屑),白頭翁,漏蘆,黃柏(銼),牛蒡子(炒),秦艽(去苗),川升麻(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瘰癧難消,皂莢丸方
皂莢(八兩,不銼者水浸一宿,去黑皮塗酥,炙令黃焦),薄荷,荊芥(各五兩),雄黃(半兩,細研),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白羊肉四兩去筋膜細切,以煉成蜜相和,搗三五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下十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腫結,久不消散,結成瘰癧,宜服,麝香丸方
麝香,牛黃(各細研。一分),蝸牛子(炒令微黃),皂莢子(炒微黃),皂莢針(炙黃),薄荷(乾者),雄鴿糞(微炒。各一兩)
白話文:
瘰癧
《巢氏病源》說,小孩子身上長熱瘡,通常會接著長瘰癧,它的樣子像結核一樣,長在皮膚和肌肉之間,兩三個連在一起,這是因為風邪侵入身體,和血氣互相搏擊,導致結塊發炎。
《嬰童寶鑑》認為,小兒瘰癧是因為肝臟積熱,向上衝擊胸部和頸部,使得筋脈和血液凝結停滯,無法消散,所以在頭頸部和腋下形成腫塊。
《外臺》裡面的《必效》有一個治療小兒頸部瘰癧的方子:
把榆樹的白皮搗爛成泥狀敷在患處,要勤換。
《經驗方》有個方子能有效治療大人和小孩的瘰癧,讓它在體內消散:
把一兩的斑蝥去掉翅膀和腳,用一升小米和斑蝥一起炒到焦黃,去掉小米,把斑蝥磨成細粉,再加入四兩乾薄荷末一起磨勻,用烏雞蛋清調和,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臘茶送服一丸,每天增加一丸,最多吃到五丸,然後每天減少一丸,減到一丸後,每天服五丸。
《聖惠方》有個犀角散,治療小兒瘰癧發炎腫痛,身體發熱,大便不通暢,小便發紅澀痛,心神煩躁,難以入睡:
犀角屑,牛蒡子(微炒),連翹,丁香(各半兩),木通(切碎),元參(各三分),麝香(一分,磨成細粉),沉香,川樸硝(各一兩)。把這些藥搗碎,用粗布篩過,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煎到剩下一半,去掉藥渣,根據孩子的大小酌量減少劑量,溫服。
《聖惠方》還有個木通散,治療小兒瘰癧發作嚴重,發高燒、煩躁不安、坐立難安:
木通(切碎),大麻仁,元參,川升麻,敗醬,連翹,川大黃(切碎微炒),川芒硝,犀角屑(各半兩)。把這些藥搗碎,用粗布篩過,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煎到剩下一半或六成,去掉藥渣,根據孩子的大小酌量減少劑量,溫服。這個方子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廢物和筋膜,達到治療效果。
《聖惠方》有個膩粉散,治療小兒瘰癧,從根本上消除病因:
膩粉,黃耆(切碎。各一分),糯米(二十一粒),斑蝥(十四枚,去掉翅膀和腳,用糯米拌炒黃)。把這些藥搗碎,用細布篩過,每次空腹用溫酒送服一點點(一字),過一會兒喝少許醋湯,疾病會隨著小便排出,根據孩子的大小增減用量。
《聖惠方》還有個麝香散,治療小兒瘰癧不消散:
麝香(一分),鴿糞(一兩,炒過)。把這些藥磨成細粉,每次用溫酒送服半錢,一天服用兩次,根據孩子的大小增減用量。
《聖惠方》有個連翹丸,治療小兒瘰癧發冷發熱,脖子長出結核,腫硬如石頭,腹部、脅部、背部感覺僵硬不通暢:
連翹,桑樹根白皮(切碎),犀角屑,白頭翁,漏蘆,黃柏(切碎),牛蒡子(炒過),秦艽(去掉苗),川升麻(各半兩)。把這些藥搗碎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調和,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粥送服五丸,一天服用三次,根據孩子的大小增減用量。
《聖惠方》有個皂莢丸,治療小兒瘰癧難以消散:
皂莢(八兩,不要切碎,用水浸泡一夜,去掉黑色外皮,塗上酥油烤到黃焦),薄荷,荊芥(各五兩),雄黃(半兩,磨成細粉),麝香(一分,磨成細粉)。把這些藥搗碎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四兩白羊肉去掉筋膜切碎,用煉過的蜂蜜調和,搗打三五百下,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薄荷湯送服十丸,根據孩子的大小增減用量。
《聖惠方》還有個麝香丸,治療小兒腫塊,久久不消散,結成瘰癧,適合服用:
麝香,牛黃(各磨成細粉。各一分),蝸牛子(炒到微黃),皂莢子(炒到微黃),皂莢針(烤黃),薄荷(乾燥的),雄鴿糞(微炒。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