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六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六 (15)

1. 瘻瘡第九

《聖惠》又方

上以牛糞堆上赤菌,一名朝生暮落花,乾者搗,羅為末,敷瘡上效。

《聖惠》又方

上以干楸葉搗,細羅為末。以生油調,敷之。

《聖惠》又方

上以煉成松脂末,填瘡孔令滿,日三用之效。

《聖惠》又方

上以霜下瓠花曝乾搗末,敷之。

《嬰孺》治小兒瘻方。

燒菜根,犀角(屑)

上燒俱為灰合,敷之。

張渙,馬齒莧方,治諸瘡久瘻不瘥。

馬齒莧,烏蛇肉(酒浸一宿焙乾。各一兩),蒺藜子,亂髮(燒灰),曲頭棘針(燒灰),緋帛(燒灰。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用量瘡大小,用白酒調,以帛子貼瘡上。

《吉氏家傳》治瘻疾方。

白芨,白蘞,斑蝥蟲(各半兩),巴豆(一個,去皮心,研碎),蝸牛(一個,天螺也。用麝香一錢入口中,隔露一夜,來日取化水)

上件用天螺水搜眾藥丸如細綠豆大。先以紙捻探瘡深淺,然後將津在紙捻頭,點藥入竅內,次用膏藥封,不留口,須是三、二次,封可丸大如麻子尤妙。

白話文:

《聖惠方》另一個方子:

用長在牛糞上的紅色菌類,又名朝生暮落花,將乾燥的菌類搗碎,過篩成粉末,敷在瘡上有效。

《聖惠方》另一個方子:

將乾燥的楸樹葉搗碎,過篩成細粉,用生油調和,敷在患處。

《聖惠方》另一個方子:

用煉製過的松脂磨成粉末,填滿瘡孔,每天使用三次有效。

《聖惠方》另一個方子:

將霜降後的瓠瓜花曬乾,搗成粉末,敷在患處。

《嬰孺方》治療小兒瘻管的方子:

將菜根和犀角(屑)一起燒成灰,混合後敷在患處。

張渙的馬齒莧方,治療各種久治不癒的瘻管:

馬齒莧,烏蛇肉(用酒浸泡一晚後烘乾,各一兩),蒺藜子,亂髮(燒成灰),曲頭棘針(燒成灰),紅色絲綢(燒成灰,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每次用量根據瘡口大小,用白酒調和,用布貼在瘡上。

《吉氏家傳》治療瘻管的方子:

白芨,白蘞,斑蝥蟲(各半兩),巴豆(一個,去皮和心,磨碎),蝸牛(一個,就是田螺。用麝香一錢放入蝸牛口中,露天放置一夜,隔天取用化成的水)

將以上藥材用田螺水調和成細小綠豆大小的藥丸。先用紙捻探測瘡口的深淺,然後將藥丸塗在紙捻頭上,放入瘡口內,再用膏藥封住,不要留出口。需要重複兩三次,封口的藥丸如果能像麻子大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