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六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六 (11)

1. 惡瘡第八

《巢氏病源》小兒惡瘡候:夫人身體生瘡,皆是臟熱沖外,外有風濕相搏所生,而風濕之氣有挾熱毒者,其瘡則痛癢腫焮久不瘥,故名惡瘡也。

《葛氏肘後》治大人、小兒卒得惡瘡不可名識者方。

上燒竹葉和雞子中黃塗瘥。

《葛氏肘後》又方

上取蛇床子合黃連二兩末,粉瘡上,燥者脂和塗之。

《葛氏肘後》又方

上燒蛇皮末,以豬膏和塗之。

《葛氏肘後》又方

上煮柳葉若皮洗之,亦可內少鹽,此又療面上瘡。

《葛氏肘後》又方

上臘月豬膏一升,亂髮如雞子大,生鯽魚一頭合煎令消盡。又雄黃、苦參末二兩,大附子一枚末,絞,令凝,以敷諸瘡,無不瘥。胡治療瘑疽疥大效。

《葛氏肘後》治小兒身中惡瘡方。

上取筍汁自澡洗,以筍殼作散敷之效。

《葛氏肘後》治身有惡熱氣數起瘡者方。

上熬豉令黃末敷之,兼數煮桃葉浴之。(《千金》不浴,只熬豉敷。)

《葛氏肘後》治身面卒生諸惡瘡方。

上燒雞子殼,豬膏和敷少許。

《葛氏肘後》又方

上以黃連、胡粉、水銀末敷之,瘡干則和豬膏敷之。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惡瘡匝身,眾藥所不能療之方。

上取父裩洗取汁以浴兒,勿使母知良。(《嬰孺》方同,云勿使父知之。)

《聖惠》治小兒惡瘡久不瘥並瘻瘡,及疥癬等並宜塗,雄黃膏方

雄黃(細研),䕡茹,蛇床子,礬石(別搗為末),黃連(去須。各一兩),水銀(半兩,於手心內以津研為泥)

上件藥搗,羅為末,與水銀相和,以臘月豬脂同研如膏,於瓷閤中盛。每用先以泔清洗瘡令淨,拭乾後塗於瘡上,仍以黃柏末用綿搵撲之,令不汙衣,日三、兩度用之。

《聖惠》治小兒惡瘡人不識者,宜敷,雌黃散方

雌黃(細研),赤小豆,胡粉(研入),吳茱萸(生用),膩粉(研入),黃連(去須),黃柏(銼),乾薑(生用),蛇床子(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生油旋調如面脂塗於瘡上,每用先以槐枝湯洗瘡令淨拭乾,然後敷藥。

《聖惠》治小兒惡瘡久不瘥,,䕡茹散方

䕡茹,桑螵蛸,地龍,乳香,黃丹,黃柏(銼。各一兩),麝香(細研),糯米粉,膩粉(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使不食井水和沙糖,調藥敷之。

《聖惠》治小兒惡瘡,一身如麻豆,帶膿乍痛乍癢煩熱,宜用此方。

甘草(銼),赤芍藥,白蘞,黃芩(各三分),黃連(去須),黃柏(銼。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白蜜和如膏塗瘡上,日再用,亦可作湯洗之佳。

《聖惠》治小兒惡瘡,神水膏方

密陀僧(細研),栝萎根,澱花,丁香,附子(去皮臍),人參,防風,沙參(各去蘆頭),硃砂,麝香(各細研),芎藭(各半分),龍骨,檳榔,桂心(各半分),皂莢(一挺,去皮子),莨菪子(半合,水淘浮者),土花硝(一分),清麻油(一斤),黃蠟(二兩)

白話文:

惡瘡第八

《巢氏病源》說,小孩身上長瘡,大多是因為體內臟腑有熱,向外發散,同時又受到風和濕氣的侵襲而產生。如果風濕之氣夾雜著熱毒,那麼長出來的瘡就會疼痛、發癢、紅腫,而且很久都好不了,因此稱為惡瘡。

《葛氏肘後方》提到一個治療大人和小孩突然長出無法辨識的惡瘡的方子:將燒過的竹葉和雞蛋黃混合塗抹在瘡上,就能痊癒。

《葛氏肘後方》又提到一個方子:將蛇床子和黃連磨成粉末,塗在瘡上,如果瘡乾燥,就用油脂混合後塗抹。

《葛氏肘後方》又提到一個方子:將燒過的蛇皮磨成粉末,用豬油混合後塗抹。

《葛氏肘後方》又提到一個方子:煮柳葉或柳樹皮來清洗瘡口,也可以在水中加一點鹽。這個方法也適用於治療臉上的瘡。

《葛氏肘後方》又提到一個方子:將臘月時的豬油一升,和雞蛋大小的亂髮,再加上一條活鯽魚一起煎煮,直到完全融化。再加入雄黃和苦參的粉末各二兩,以及大附子一枚的粉末,攪拌均勻,使其凝固,然後塗抹在各種瘡上,都能痊癒。這個方子對於治療瘑瘡、疽瘡、疥瘡有很好的效果。

《葛氏肘後方》有一個治療小孩身上惡瘡的方子:用竹筍汁清洗身體,再將竹筍殼磨成粉末敷在瘡上,效果很好。

《葛氏肘後方》有一個治療身上出現惡熱氣,不斷長瘡的方子:將豆豉炒黃磨成粉末敷在瘡上,同時多次用桃葉煮水洗浴。(《千金方》中說不用洗浴,直接用炒黃的豆豉粉敷即可。)

《葛氏肘後方》有一個治療身上或臉上突然長出各種惡瘡的方子:將雞蛋殼燒過,用豬油混合後塗抹少量。

《葛氏肘後方》又提到一個方子:用黃連、胡粉和水銀磨成粉末敷在瘡上,如果瘡變乾,就用豬油混合後塗抹。

《外臺秘要》引《古今錄驗》中,有一個治療小孩全身長滿惡瘡,用其他藥物都無法治癒的方子:取父親穿過的內褲清洗,用洗出來的水給孩子洗澡,不要讓母親知道,效果很好。(《嬰孺方》中的方子相同,只是說不要讓父親知道。)

《聖惠方》有一個治療小孩惡瘡久治不癒、瘻管以及疥癬等都適合塗抹的雄黃膏方:將雄黃(研磨細)、䕡茹、蛇床子、礬石(另外搗成末)、黃連(去除根須,各一兩),水銀(半兩,在手心用唾液研磨成泥)等藥材搗碎,磨成粉末,與水銀混合,再用臘月的豬油一起研磨成膏狀,放入瓷器中保存。每次使用時,先用米湯清洗瘡口,擦乾後塗抹在瘡上,再用黃柏粉末用棉花沾取撲在上面,防止弄髒衣服,每天使用二到三次。

《聖惠方》有一個治療小孩惡瘡,無法辨識種類,適合塗抹的雌黃散方:將雌黃(研磨細)、赤小豆、胡粉(研磨後加入)、吳茱萸(生用)、膩粉(研磨後加入)、黃連(去除根須)、黃柏(切碎)、乾薑(生用)、蛇床子(各半兩)等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生油調和成面脂狀,塗抹在瘡上。每次使用時,先用槐枝湯清洗瘡口,擦乾後再敷藥。

《聖惠方》有一個治療小孩惡瘡久治不癒的䕡茹散方:將䕡茹、桑螵蛸、地龍、乳香、黃丹、黃柏(切碎,各一兩),麝香(研磨細)、糯米粉、膩粉(各一分)等藥材搗碎,磨成細散。每次使用時,不要飲用井水,用沙糖調和藥粉敷在瘡上。

《聖惠方》有一個治療小孩惡瘡,全身像麻豆大小,帶膿,時而疼痛時而發癢,感到煩躁發熱的方子:將甘草(切碎)、赤芍藥、白蘞、黃芩(各三分),黃連(去除根須)、黃柏(切碎,各半兩)等藥材搗碎,磨成細散,用白蜂蜜調和成膏狀塗抹在瘡上,每天使用兩次,也可以用來煎湯清洗。

《聖惠方》有一個治療小孩惡瘡的神水膏方:將密陀僧(研磨細)、栝萎根、澱花、丁香、附子(去除外皮和中心)、人參、防風、沙參(各去除蘆頭)、硃砂、麝香(各研磨細)、芎藭(各半分),龍骨、檳榔、桂心(各半分),皂莢(一挺,去除外皮和籽),莨菪子(半合,用水淘洗漂浮的),土花硝(一分),清麻油(一斤),黃蠟(二兩)。將上述藥材用麻油和黃蠟一起熬製成膏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