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六 (7)

1. 毒腫第四

《巢氏病源》小兒毒腫候:毒腫是風熱濕氣搏於皮膚,使血氣澀而不行,蘊積成毒,其腫赤而熱是也。

《聖惠》:夫小兒毒腫之候,與風腫不殊,時令人壯熱,其邪毒盛者則入腹,令人赤色惡寒,心煩悶而嘔逆,氣急腹滿,有如此狀,宜速療之,不爾,即殺人也。

《顱囟經》治孩子身上無故腫,但覺肉色赤熱。硝石散方

硝石,大黃,綠豆(各等分)

上為末,每使時隨腫大小取君達根研汁調塗腫上,如有惡物即看有點子,以膏貼之,四面以散子熁之,若無君達根,即用雞子白或車前根葉亦得。

《千金》,連翹丸,治小兒無辜寒熱,強健如故,而身體頸項結核瘰癧,及心脅腹背裡有堅核不痛,名為結風氣腫方。

連翹,桑白皮,白頭翁,牡丹,防風,黃柏,桂心,香豉,獨活,秦艽(各一分),海藻(半兩)

上十一味末之,蜜丸如小豆,三歲兒飲服五丸,加至十丸,五歲以上者,以意加之。

《千金》治小兒手足及身體腫方。

上以小便溫暖漬之良。

《千金》又方

上用巴豆五十枚去心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以綿內湯中,拭病上,隨手消,並治癮疹。

《千金翼》禁一切腫方。

上凡一切腫才覺陰,咒曰:上有大山,下有大海,內有大魚,主食癰疽,四岳使者,於我所須,癰疽小鬼,隨手消除,急急如律令七遍。

《千金翼》又方

上取紫檀細研,大醋和之塗,並治遊腫。

《千金翼》療身體手足卒腫方。

上取驢脂和鹽末敷之。

《千金翼》又方

上取大醋和蚯蚓屎敷之。

《千金翼》又方

上搗蒼耳敷之,冬用子,春用心。

《千金翼》又方

上取大醋和土消末敷之。

《聖惠》治小兒毒腫壯熱煩悶,犀角散方

犀角(屑),黃耆(銼),麥門冬(去心,焙),川升麻(各半兩),露蜂房(炙),連翹,甘草(炙,銼),牛蒡子(炒),川朴硝(各一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壅熱在臟,皮膚毒腫或生瘡癤,心神煩躁,大小便不利。漏蘆散方

漏蘆,白蘞,黃芩,麻黃(去根節),知母,枳實(麩炒微黃),川大黃(銼碎,微炒),川升麻,犀角(屑),赤芍藥,川芒硝,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細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熱毒腫,恐惡毒氣入腹,取利以泄毒氣。麝香散方

麝香(半分,細研),木香,沉香,犀角(屑),獨活,甘草(炙微赤,銼),射干(各半兩),川大黃(銼碎,微炒),桑寄生(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服之。

白話文:

【毒性腫脹第四】

《巢氏病源》中提到的小兒毒性腫脹,是由風熱濕氣在皮膚上交纏,導致血液運行受阻,毒素積聚,使得腫脹部位紅熱。

《聖惠》描述小兒毒性腫脹的症狀,類似風腫,患者會發高燒,嚴重時毒素進入腹部,呈現紅色皮膚,感到寒冷,心煩惡心,甚至嘔吐,呼吸困難,腹部脹滿。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治療,否則可能致命。

《顱囟經》提供了治療小兒莫名腫脹,皮膚紅熱的方法,使用硝石、大黃、綠豆各等份研磨成粉,根據腫脹大小,用君達根榨汁調和,塗抹在腫脹處。若有異物,可用膏藥覆蓋,四周撒上粉末,若無君達根,可用雞蛋清或車前草根葉替代。

《千金》中的連翹丸,用於治療小兒不明原因的寒熱,身體頸部結節,心脅背部有堅硬無痛的腫塊,稱為結風氣腫。配方包括連翹、桑白皮、白頭翁、牡丹、防風、黃柏、桂心、香豉、獨活、秦艽各一分,海藻半兩,混合成丸,按年齡服用。

《千金》提供手足及身體腫脹的治療,用溫暖的小便浸泡患部,或者使用巴豆五十粒去心皮,以三升水煮成一升,以棉布沾取液體擦拭患部,能迅速消腫,也能治療疹子。

《千金翼》中有一個禁咒一切腫脹的咒語,當腫脹剛開始時,念誦咒語,祈求大山、大海、大魚消除腫脹,連續念七次。

《千金翼》也提供多種治療方法,如紫檀細磨,用醋調和塗抹;驢脂混合鹽末敷用;大醋和蚯蚓屎敷用;蒼耳搗碎敷用;大醋和土消末敷用。

《聖惠》中犀角散用於治療小兒毒性腫脹伴隨高熱煩躁,配方包括犀角屑、黃耆、麥門冬、川升麻、露蜂房、連翹、甘草、牛蒡子、川朴硝、枳殼、川大黃,研磨成粉,用水煎煮,根據孩童年齡調整劑量。

《聖惠》中的漏蘆散,用於治療小兒內臟熱毒,皮膚毒腫或生瘡,心神煩躁,大小便不暢。配方包括漏蘆、白蘞、黃芩、麻黃、知母、枳實、川大黃、川升麻、犀角屑、赤芍藥、川芒硝、甘草,研磨成細粉,用水煎煮,根據孩童年齡調整劑量。

《聖惠》中的麝香散,用於治療小兒熱毒腫脹,防止惡毒氣進入腹部,配方包括麝香、木香、沉香、犀角屑、獨活、甘草、射干、川大黃、桑寄生,研磨成粉,用水煎煮,根據孩童年齡調整劑量。

《聖惠》中的升麻膏,用於治療小兒熱毒腫脹,配方包括川升麻、白蘞、漏蘆、黃芩、川芒硝、川大黃、梔子仁、蒴藋、蛇銜草,細切後浸泡在酒中一夜,再用豬脂煎製成膏,用棉布過濾後,塗抹在腫脹部位。

《聖惠》中的木香散,用於治療小兒熱毒腫脹,配方包括木香、紫葛、紫檀香、川朴硝、赤小豆、川升麻、白蘞、白礬,研磨成細粉,用水調和成稀糊狀,塗抹在腫脹部位,每日更換兩次。

《聖惠》中的大黃散,用於治療小兒熱毒腫脹,配方包括川大黃、檳榔、川芒硝、黃連、黃柏、雄黃、赤小豆,研磨成粉,用蜂蜜水調和塗抹在患處,每日三次。

《聖惠》中的治療小兒熱毒腫脹突然出現在頸部、胸部、背部的方子,配方包括生地黃、豆豉、川芒硝,研磨後熱敷在腫脹部位,每日六到七次。

《聖惠》中的治療小兒一切毒腫方,配方包括川朴硝、川大黃,研磨成細粉,用冷水調和塗抹在腫脹部位,直到腫脹消散。

《聖惠》中的蔓菁根、蕓薹根方,研磨成細粉,用雞蛋清調和塗抹。

《聖惠》中的商陸、蕓薹葉方,搗爛後敷在腫脹部位,頻繁更換。

太醫局的玉龍膏,用於治療風痛、消腫化毒,配方包括藍子、羚羊角屑、芍藥,用豬脂煎製成膏,塗抹在腫脹部位。

《嬰孺》中的連翹丸,用於治療小兒頸部、胸部、背部堅硬無痛的腫塊,配方包括連翹、桑白皮、白頭翁、牡丹、防風、黃柏、桂心、鹽豉、秦艽、獨活、海藻,研磨成丸,根據孩童年齡調整劑量。

張渙的寄生散,用於治療嚴重的毒性腫脹,配方包括桑寄生、獨活、川大黃、朴硝、甘草、犀角屑,研磨成細粉,用水煎煮,根據孩童年齡調整劑量。

《惠眼觀證》中的天烏散,用於治療風毒瘡腫,配方包括天南星、草烏頭、赤小豆、黃柏,等份研磨成粉,用薑汁調和,加入少量麵粉敷在患處。

《巢氏家傳》中的丹毒癰腫方,使用藍草搗碎,用其汁液塗抹,或者用染青黛敷用,或者用雞蛋清塗抹。

長沙醫者鄭愈傳的熱毒風癧治療方,配方包括寒水石、黃柏、硝石、雄黃、白芨、草烏頭、白蘞、赤小豆,研磨成粉,用水調和塗抹。

長沙醫者鄭愈傳的風毒胎熱、癰疽腫癰治療方,配方包括黃丹、白蘞、白芨、輕粉,研磨成粉,用水調和,紙貼頭上,開竅子貼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