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五 (5)

1. 一切丹第二

《嬰孺》又方

上以豬槽下泥,敷之立已。

《嬰孺》又方

上黃龍湯服三合,並塗之。

《嬰孺》又方

上取生麻油塗之。

《嬰孺》治小兒惡毒、丹毒赤及風疹方。

上以甘草杵敷之。

《嬰孺》又方

上以小豆屑五合,生麻油和如泥塗之。

《嬰孺》又方

上杵蔓菁根敷之。

《嬰孺》又方

上取婦人月水衣洗,敷毒處,不洗中央散廣去。

《嬰孺》又方

上以白鵝血敷之,干即易之。

《嬰孺》治小兒半身皆紅,漸漸長引者方。

牛膝,甘草(等分)

上切,以水五升煮之沸,去滓,和灶下黃土封之。

錢乙治熱毒氣客於腠理,搏於血氣,發於外皮,上赤如丹。白玉散方

白土(一分),寒水石(半兩)

上末之,用米醋或新水調塗。

張銳《雞峰方》治丹瘤。

上搗細,豆豉水和敷之。

張銳《雞峰》又方

上梔子去皮,為末,水調塗之。

張銳《雞峰》又方

上生地黃搗爛取汁,塗之。

張銳《雞峰》又方

大黃(末),芒硝(等分)

上合研勻,水調塗之。

《劉氏家傳》小兒發丹方。

當得草子或葉(小兒多摘搭額者),沙莧(等分)

上搗爛,絹裹磨患處,立效。

《莊氏家傳》治丹瘤方。

上木鱉子新者去皮,細研醋調,以雞翎敷,隨手消。

《孔氏家傳》治小兒丹瘤方。

赤小豆,蛤粉

上等分為末,用園荽汁調塗。

《吉氏家傳》治小兒丹、瘡遍赤方。

上末浮炭(打鐵者)。細羅蜜調,敷之隨手瘥。

《吉氏家傳》發丹,遍身熱,服前《聖惠》六味升麻散後,更宜塗此方。

滑石,乳頭香(各一分)

上以雞子清調塗之。

《吉氏家傳》治小兒丹毒、癮疹方。

上天麻末,每服半錢。或丈夫、婦人每服二錢,紅酒調下。

白話文:

《嬰孺》又方

用豬槽底下的泥土敷在患處,立刻就會好。

《嬰孺》又方

服用黃龍湯三合,同時將藥塗在患處。

《嬰孺》又方

用生麻油塗在患處。

《嬰孺》治療小兒惡毒、丹毒紅腫和風疹的方子

將甘草搗碎後敷在患處。

《嬰孺》又方

用五合的小豆粉,與生麻油混合成泥狀塗在患處。

《嬰孺》又方

將蔓菁根搗碎後敷在患處。

《嬰孺》又方

用婦女的月經血沾濕的布清洗患處,不要洗到中心的部位,讓藥效擴散開來。

《嬰孺》又方

用白鵝血塗在患處,乾了就更換。

《嬰孺》治療小兒半身都紅,且紅腫逐漸擴大的方子

牛膝、甘草等分。將藥材切好,用水五升煮沸,去除藥渣,再加入灶底的黃土封在患處。

錢乙治療熱毒之氣侵入皮膚,與血氣相搏,發於外皮,紅如丹砂的白玉散方

白土一分,寒水石半兩。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米醋或清水調和後塗在患處。

張銳《雞峰方》治療丹瘤

將藥材搗碎成細末,用豆豉水調和後敷在患處。

張銳《雞峰》又方

將梔子去皮後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塗在患處。

張銳《雞峰》又方

將生地黃搗爛取汁,塗在患處。

張銳《雞峰》又方

大黃粉末、芒硝等分。將藥材混合研磨均勻,用水調和後塗在患處。

《劉氏家傳》治療小兒發丹的方子

用當得草的種子或葉子(小孩常摘下來搭在額頭的),和沙莧等分。將藥材搗爛,用絹布包好後磨擦患處,立刻見效。

《莊氏家傳》治療丹瘤的方子

用新鮮的木鱉子去皮,仔細研磨後用醋調和,用雞毛塗在患處,很快就會消腫。

《孔氏家傳》治療小兒丹瘤的方子

赤小豆、蛤粉等分。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芫荽汁調和後塗在患處。

《吉氏家傳》治療小兒丹毒、瘡腫紅遍全身的方子

將打鐵的浮炭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後敷在患處,很快就會痊癒。

《吉氏家傳》發丹,遍身發熱,服用《聖惠》六味升麻散後,更適合塗抹此方

滑石、乳頭香各一分。用雞蛋清調和後塗在患處。

《吉氏家傳》治療小兒丹毒、蕁麻疹的方子

用天麻粉末,每次服用半錢。或是丈夫、婦人每次服用二錢,用紅酒調和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