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三 (7)

1. 胎赤眼第二

(緣目有瘡而赤者是)

《巢氏病源》小兒緣目生瘡候:風邪客於瞼眥之間與血氣相搏,挾熱即生瘡。浸漬緣目,赤而有汁,時瘥時發。世云小兒初生之時,洗浴兒不淨,便穢露津液浸漬眼瞼睫眥,後遇風邪,發即目赤爛生瘡,喜難瘥,瘥後還發成疹,世人謂之胎赤。

《千金》治胎赤眼方。

上取槐木枝如馬鞭大,長二尺齊頭,油麻一匙置銅缽中,且使童子以木研之,至暝止。夜臥時洗目敷眥,日三良。

《仙人水鑑》孩子一月內忌赤眼,此為肝胎風方。

牙硝(一分),雄黃(少許)

上二味研令細,點之立瘥。

《外臺》:《近效》療眼睛不疼亦不痛,上下瞼赤、風癢生瘡、淚多者,宜點此藥方。

蕤仁(四十九枚,去赤皮,研),胡粉(如棋子許大,上火燒,看赤變如金色)

上二味各別研,取好真酥如杏核許大,都一處和研令勻,入龍腦香如大豆許大三粒,報研令消,宜油帛裹或銅盒子盛之,勿泄氣,傷風則不堪用。或有小兒胎赤,並宜用此方,且不疼痛,亦不損眼。大人久患赤痛爛瘡者,宜先取鹽花或好白鹽一方寸匕,醋漿水不用,純酢中者一大升,煎鹽三、五沸,則綿濾取汁。

欲夜臥,先以清水洗眼,次以鹽湯洗之,拭令眼乾,次以爪甲挑取麻子許多藥,塗眼大小眥,任眼開合,須臾少淚出,眼中涼冷狀若人吹,不經三日內其赤便瘥,視物漸明。恐眼中忽有倒毛眯刺眼者,速令一人以鑷子摘去之,亦令人眼赤淚多,磣痛,若不除之,塗藥終無益耳。

《聖惠》治小兒眼胎赤,風毒所攻腫痛。升麻散,方

川升麻,黃耆(銼),甘草(炙微赤,銼),元參(各半兩),犀角(屑),防風(去蘆頭),蕤仁(湯浸,去皮。各二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量兒大小分減溫服,日三、四服。

《聖惠》治小兒眼胎赤、腫痛,上焦壅熱。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去心,焙),犀角(屑),川芒硝,甘草(炙微赤,銼),防風(去蘆頭。各半兩),旋覆花(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日四、五服。

《聖惠》治小兒眼胎赤,久不瘥。牛黃丸,方

牛黃(細研),蕤仁(湯浸,去皮),決明子(各一分),黃連(去須),犀角(屑,各半兩),龍腦(一錢,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日三、四服。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胎赤眥爛,黃連丸,方

黃連(去須,一兩),龍膽,防風(各去蘆頭),川大黃(銼,炒),細辛(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七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胎赤眼第二

(因為眼睛長瘡而發紅就是這種情況)

《巢氏病源》 兒童眼緣長瘡的病因:風邪侵入眼瞼邊緣,與血氣相搏,挾帶熱氣就會長瘡。這些瘡會蔓延到眼緣,變得紅腫且有分泌物,時好時壞。俗話說,嬰兒剛出生時,洗澡沒洗乾淨,污垢沾染眼瞼和睫毛邊緣,之後又遇到風邪,就會引發眼睛紅腫、潰爛長瘡,很難痊癒,痊癒後還會復發,形成疹子,世人稱之為胎赤。

《千金方》 治療胎赤眼的藥方。

取槐樹枝像馬鞭那麼粗,長約二尺,頭部平齊。將一匙芝麻油放入銅缽中,讓孩童用木枝研磨,直到晚上停止。晚上睡覺時,用藥水洗眼睛,然後敷在眼角,每天三次,效果很好。

《仙人水鑑》 嬰兒滿月內要忌諱眼睛發紅,這屬於肝臟的胎風引起的。

牙硝(一分),雄黃(少許)

將以上兩味藥研磨成細末,點在眼睛上,立刻就好。

《外臺》《近效方》:治療眼睛不疼也不痛,但是上下眼皮發紅、發癢長瘡、淚水多的情況,適合用這個藥方。

蕤仁(四十九枚,去除紅皮,研磨),胡粉(如棋子大小,用火燒,看到變紅像金色),將以上兩味藥分別研磨,取優質的酥油,約杏核大小,將所有藥粉和酥油一起研磨均勻,加入龍腦香三粒,如大豆大小,再次研磨使其融化,用油布或銅盒裝起來,不要漏氣,以免受風影響而不能使用。如果有嬰兒患胎赤,也適合用這個藥方,而且不疼,也不會損傷眼睛。成年人長期患有紅腫疼痛、潰爛的瘡,應該先取鹽花或優質白鹽一小勺,用不加水的純醋一大升,煎煮鹽,煮沸三到五次,然後用棉布過濾取汁。

晚上睡覺前,先用清水洗眼睛,然後用鹽湯洗眼睛,擦乾,再用指甲挑取像麻子那麼多的藥,塗在眼角內外,讓眼睛自然開合,過一會兒會有少許眼淚流出,眼睛感覺涼爽,像是有人吹氣一樣。不出三天,紅腫就會痊癒,看東西也逐漸清晰。如果眼睛裡突然有倒睫毛刺到眼睛,要立刻讓人用鑷子拔掉,這種情況也會導致眼睛紅腫、流淚、刺痛,如果不去除,塗藥也沒用。

《聖惠方》 治療小兒眼胎赤,風邪侵襲導致腫痛。升麻散,藥方:

川升麻,黃耆(切碎),甘草(用火烤微紅,切碎),元參(各半兩),犀角(磨成粉),防風(去除蘆頭),蕤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各二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粗略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煎到剩五分,去除藥渣。加入竹瀝半合,再煮沸一兩次。根據兒童的大小酌情減少劑量,溫服,每日三到四次。

《聖惠方》 治療小兒眼胎赤、腫痛,上焦有熱。麥門冬散,藥方:

麥門冬(去除中心,烘焙),犀角(磨成粉),川芒硝,甘草(用火烤微紅,切碎),防風(去除蘆頭。各半兩),旋覆花(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粗略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煎到剩五分,去除藥渣。根據兒童的大小酌情減少劑量,溫服,每日四到五次。

《聖惠方》 治療小兒眼胎赤,久治不癒。牛黃丸,藥方:

牛黃(研磨成細末),蕤仁(用熱水浸泡,去皮),決明子(各一分),黃連(去除根鬚),犀角(磨成粉,各半兩),龍腦(一錢,研磨成細末)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末,用煉蜜和成丸子,如麻子大小。每次用溫水送服五丸,每日三到四次。可以根據兒童的大小適當加減劑量。

《聖惠方》 治療小兒胎赤,眼角潰爛。黃連丸,藥方:

黃連(去除根鬚,一兩),龍膽,防風(各去除蘆頭),川大黃(切碎,炒過),細辛(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末,用煉蜜和成丸子,如綠豆大小。每次用溫水送服七丸,每日三次。可以根據兒童的大小加減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