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 (2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十 (24)

1. 寒淋第十八

《巢氏病源》小兒寒淋候:寒淋者,其病狀,先寒顫,然後尿是也。小兒取冷過度,下焦受之,冷氣入胞,與正氣交爭,寒氣勝則顫寒,正氣勝則顫寒解,故得小便也。

《集驗方》治小便寒淋不禁。

赤茯苓,肉桂(各半兩。去皮)

上為末,用稀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熟水下,不拘時候。兒小量之。

宋義叔和參八味丸,治陰虛小便難並寒淋方。

熟乾地黃(八兩),山藥,山茱萸(各四兩),澤瀉,赤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去皮),附子,元參,赤芍藥(各二兩)

上末之,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赤茯苓湯下,日二。兒小者,丸如綠豆大。每服量大小十丸、二十丸。

白話文:

《巢氏病源》說的小兒寒淋症狀:所謂寒淋,它的病狀是先感到寒冷顫抖,然後開始小便。小孩子因為過度受寒,導致下焦受到寒邪侵襲,寒氣進入膀胱,與身體的正氣相互抗爭。如果寒氣強盛,就會發冷顫抖;如果正氣強盛,顫抖就會停止,然後開始小便。

《集驗方》治療小便寒淋,無法控制:

使用赤茯苓、肉桂(各半兩,去除外皮),將它們研磨成粉末,再用稀糊狀的米漿將藥粉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開水送服,不限時間。如果是小孩子,用量要酌情減少。

宋義叔和參八味丸,是治療陰虛導致小便困難和寒淋的藥方:

使用熟地黃(八兩)、山藥、山茱萸(各四兩)、澤瀉、赤茯苓、牡丹皮(各三兩)、肉桂(去除外皮)、附子、玄參、赤芍藥(各二兩)。將它們研磨成粉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將藥粉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煎煮的赤茯苓湯送服,每天兩次。如果是小孩子,藥丸要製作成綠豆大小,每次服用十丸或二十丸,用量要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來調整。

2. 痔疾第十九

《巢氏病源》痔候:痔有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酒痔。皆因勞傷過度,損動血氣所生。小兒未有虛損而患痔,止是大便有血出,腸內有結熱故也。

《聖惠》治小兒痔疾,肛邊生結核,疼痛寒熱。鱉甲散方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蝟皮(炙令黃。各一兩),蛇蛻皮(燒灰),檳榔(各三分),露蜂房(半兩,微炙),麝香(一分,細研),豬懸蹄甲(七枚,炙令焦)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都研令勻。每服食前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久不瘥痔疾,肛邊癢痛。桑木耳散方

桑木耳(微炒),槐耳(微炙),蝟皮(炙令黃),當歸(銼,微炒),羌活(以上各半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下血無時。榼藤子散方

榼藤子(一枚,去殼微炙),牛角䚡(灰,一兩),皂莢子(一百枚,與榼藤子瓤同以酥炒令黃),醋石榴皮(灰,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酒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結硬,焮痛不止。龜甲散方

龜甲(二兩,塗醋炙令黃),蛇蛻皮(燒灰),豬後懸蹄甲(微炙焦。各一兩),露蜂房(半兩,微炙),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都研令勻。每服以溫酒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下血不止,熱毒氣流注,發歇疼痛。槐鵝散方

槐鵝,側柏(炙微黃),荊芥穗,棕櫚(燒灰),黃牛角䚡(燒灰),牛膝(去苗。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下血,大腸疼痛。蝟皮散方

蝟皮(炙令黃),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木賊,當歸(銼,微炒),槐鵝(微炙。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下血不止。雞冠花散方

雞冠花(焙令香),羌活(各一兩),棕櫚(一兩,燒灰)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下血不止。黃耆散方

黃耆(銼),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側柏葉(炙微赤,銼,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下血,發歇不定方。

荊芥,枳殼(麩炒,微黃去瓤),薄荷(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痔疾痛不可忍。木賊丸方

白話文:

[痔疾第十九]章節內容如下:

根據《巢氏病源》的描述,痔疾種類繁多,包括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酒痔等,這些痔疾通常是由過度勞累,導致身體血氣受損而產生。對於兒童而言,他們可能尚未出現虛弱或損耗,但若患有痔疾,通常是因為大便時出血,以及腸道內部有熱結所致。

《聖惠》中提供了治療兒童痔疾的藥方,症狀包括肛門周圍長出結節,伴有疼痛和寒熱。藥方名為「鱉甲散」,成分包括鱉甲、蝟皮、蛇蛻皮、檳榔、露蜂房、麝香和豬蹄甲,需磨成細粉後,用粥飲調服,份量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聖惠》中另一個藥方用於治療長期未愈的兒童痔疾,症狀包括肛門邊緣癢痛,藥方名為「桑木耳散」,成分包含桑木耳、槐木耳、蝟皮、當歸、羌活和枳殼,使用方法同上。

《聖惠》中還有其他針對兒童痔疾不同症狀的藥方,例如用於止血的「榼藤子散」、「雞冠花散」、「黃耆散」;用於緩解疼痛的「木賊丸」、「坐藥方」、「穿山甲散」;用於消除腫塊的「槐子丸」;以及用於舒緩癢悶的「熨藥方」等。

《聖惠》中亦提供了一個專門用於治療兒童腸痔,血流不止的藥方,成分為榼藤子,使用方法為先用紙包裹煨烤至膨脹,再取肉磨成細粉,用黃耆湯調服,劑量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張渙也提供了一個用於治療兒童痔疾的「蝟皮散」,成分包括蝟皮、鱉甲、蛇蛻皮和露蜂房,需磨成細末,再加入麝香拌勻,用米飲調服,劑量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王氏手集中的「烏金散」用於治療腸風下血或形成痔疾,成分為槐花、枳殼和荊芥穗,需磨成細末,用米飲調服,劑量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長沙醫生丁時發傳授的「蝟皮散」用於治療兒童痔疾下血,伴有腹部疼痛,成分包括蝟皮、枳殼、當歸、槐花和木賊,使用方法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