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九 (2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九 (26)

1. 膿血相雜痢第八

(重下痢附)

《巢氏病源》小兒赤白滯下候:小兒體本挾熱,忽為寒所折,氣血不調,大腸虛者則冷熱俱乘之。熱搏血滲腸間,其痢則赤。冷搏腸津液凝,則痢白。冷熱相交,血滯相雜,腸虛者泄,故為赤白滯下也。

《巢氏病源》小兒重下痢候:重下痢者,由是赤白滯下痢。而挾熱多者,熱結肛門,痢不時下而久𠸯氣,謂之重下痢也。

《聖惠》:夫小兒膿血痢者,由熱毒在臟,血得熱則流溢,滲入大腸,與腸間津液相搏,積熱蘊結,血化為膿,腹虛則泄,故成膿血痢也。

《葛氏肘後》小兒毒下及赤滯,下如魚腦。白頭翁丸方

白頭翁(三分),黃連(六分,研),石榴皮(三分,有毒除石榴皮,用犀角屑三分)

上三物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兒生四十日以五合,為三服。大者則加藥。

《葛氏肘後》乳母方。

扁豆莖(一升,炙令乾,乃切之),人參(三兩)

上以水三升煎取一大升半,去滓取汁,煮粟米粥與乳母食之良。常遍蓋覆乳,勿冷,佳。又法:乳母常食粥,仍欲乳兒,先捻去少許即當,佳。

《葛氏肘後》:《近效》方療小兒三歲即患痢,初患膿少血多,四日膿多血少,日夜四十餘行,,朱子丸,方服即效。

生地黃(汁,五小合),羊腎脂(一小合)

上先溫腎脂令暖,分三四服立效。乳母須禁食,並有乳母方在卷內。

《千金》,黃柏湯,治小兒夏月傷暴寒,寒折大熱,熱入胃,下赤白滯如魚腦,壯熱頭疼,身熱手足煩。此太陽之氣外傷於寒,使熱氣便入胃也,服此方良。若誤以利藥下之,或以溫脾湯下之,則熱劇。以利藥下之,便數去赤汁如爛肉者;或下之不瘥,後以澀熱藥斷之,下既不取,倍增壯熱者,服之既效。或是溫病,熱盛復遇暴寒折之,熱如腹中,下血如魚腦者,服之良方。

黃柏,黃連,白頭翁(一作白蘞),升麻,當歸,牡蠣,石榴皮,黃芩,寄生,甘草(炙。各二分),犀角,艾葉(各一分)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百日兒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餘日至期歲,一服三合半。

《千金》,治中結腸丸,斷冷滯,下赤白青色如魚腦,脫肛出,積日腹痛,經時不斷者方。

赤石脂(五分),吳茱萸(三分),乾薑(炮),附子(炮裂,去皮臍),當歸,厚朴,白朮(炮),木蘭皮,白頭翁,黃連,黃柏,石榴皮(各二分)

上十二味末之,蜜丸如大豆。二歲兒服五丸,三歲以上服十丸,十歲以上二十丸。暴下者服少許便瘥。積下者盡一劑更合之。

《千金》治小兒赤白滯下方。

薤白(一把),豉(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千金》又方

柏葉,麻子(末。各一升)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沸。百日兒每服三合。

白話文:

膿血相雜痢疾(重度腹瀉附註)

《巢氏病源》:小兒赤白痢疾

小兒的體質本來就偏熱,忽然被寒氣侵襲,導致氣血不調。如果大腸虛弱,寒熱之氣就會同時侵犯。熱邪與血液搏結,滲入腸道,就會出現赤痢(血痢);寒邪侵襲,導致腸道津液凝結,就會出現白痢(黏液痢)。如果寒熱交雜,血與黏液混雜,加上腸道虛弱,就會腹瀉,形成赤白痢疾。

《巢氏病源》:小兒重度腹瀉

重度腹瀉是由於赤白痢疾,而且體內熱邪較多,熱邪在肛門結聚,導致痢疾難以順利排出,且持續有脹氣,這就稱為重度腹瀉。

《聖惠方》:小兒膿血痢

小兒膿血痢是因為體內有熱毒,血液遇到熱就會外溢,滲入大腸,與腸道津液相搏,熱邪積聚,使血液化為膿液。腸胃虛弱就會腹瀉,所以形成膿血痢。

《葛氏肘後方》:小兒毒痢及赤痢

症狀是排出的糞便像魚腦一樣。治療藥方:

  • 白頭翁丸
  • 白頭翁(三分)
  • 黃連(六分,磨成粉)
  • 石榴皮(三分,有毒性,除去石榴皮,改用犀角屑三分)

將以上三味藥用水兩升煎煮,取八合藥汁。嬰兒出生四十天,服用五合,分三次服用。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增加藥量。

《葛氏肘後方》:乳母方

  • 扁豆莖(一升,烤乾後切碎)
  • 人參(三兩)

將以上兩味藥用水三升煎煮,取一大升半藥汁,去除藥渣,用藥汁煮小米粥給乳母食用,效果很好。要經常蓋住乳房,不要讓乳房受涼,效果更佳。另一個方法是:乳母平時要吃粥,要餵奶時,先擠出少許乳汁再餵,效果也很好。

《葛氏肘後方》:《近效方》治療小兒三歲患痢疾,初期是膿少血多,四天後膿多血少,每天腹瀉四十多次。服用朱子丸後,效果顯著。

  • 生地黃汁(五小合)
  • 羊腎脂(一小合)

先將羊腎脂加熱融化,分三四次服用,效果很快。乳母必須忌口,(書內有乳母忌口及相關藥方)。

《千金方》:黃柏湯

治療小兒夏季受寒,寒邪抑制體內熱氣,導致熱邪侵入胃部,腹瀉時排出像魚腦一樣的赤白黏液,並且伴隨高燒頭痛、身體發熱、手腳煩躁。這是太陽經的陽氣受到寒邪侵襲,使熱邪進入胃部。服用這個藥方效果很好。如果誤用瀉藥,或者用溫脾湯,會使熱邪更加嚴重。如果用瀉藥,會排出像爛肉一樣的赤色汁液;如果用瀉藥後沒有好轉,之後又用收澀性的熱藥來止瀉,結果腹瀉沒有止住,反而更加高燒,服用這個藥方就會見效。也有可能是溫病(外感熱病),熱邪正盛時又突然受寒,熱邪鬱結在腹中,導致腹瀉時排出像魚腦一樣的血水,服用此方效果很好。

  • 黃柏、黃連、白頭翁(又稱白蘞)、升麻、當歸、牡蠣、石榴皮、黃芩、桑寄生、甘草(炙,各二分)
  • 犀角、艾葉(各一分)

以上十二味藥切碎,用水三升煎煮,取一升二合藥汁。一百天到兩百天的嬰兒,每次服用三合。兩百多天到一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三合半。

《千金方》:治中結腸丸

治療因寒邪引起的痢疾,排出像魚腦一樣的赤白青色黏液,並且脫肛、腹痛持續不斷。

  • 赤石脂(五分)
  • 吳茱萸(三分)
  • 乾薑(炮製)
  • 附子(炮裂,去皮臍)
  • 當歸、厚朴、白朮(炮製)、木蘭皮、白頭翁、黃連、黃柏、石榴皮(各二分)

以上十二味藥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大豆大小的藥丸。兩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五丸,三歲以上服用十丸,十歲以上服用二十丸。腹瀉突然發作的,服用少量就能見效。長期腹瀉的,服用完一劑,可以再製作一劑服用。

《千金方》:治療小兒赤白痢疾的下方

  • 薤白(一把)
  • 豆豉(一升)

以上兩味藥用水三升煎煮,取兩升藥汁,分三次服用。

《千金方》:又一方

  • 柏葉、麻子(磨成粉,各一升)

以上兩味藥用水五升煎煮,煮沸三次即可。一百天的嬰兒每次服用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