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九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九 (9)

1. 冷痢第三

《聖惠》又方

當歸(半兩,銼,微炒),大蒜(一顆)

上搗當歸細羅為末,燒蒜熟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冷痢多時,宜服此方。

上用川椒三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嬰孺》治五、六歲兒冷痢方。

當歸,黃連,龍骨(各四分),赤石脂,厚朴(炙),乾薑,酸石榴皮(各二分)

上切,以水三升半煮一升六合,為四服。相去一炊久服。

《嬰孺》治小兒調中止痢,去冷進食。人參丸方

人參,半夏(洗),茯苓,乾薑(各半兩)

上為末蜜丸。一歲,麻子大二丸。二歲,小豆大二丸。日三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冷氣盛則頻下,,宜元黃散方

訶子(燒去核,二錢),海螵蛸,龍骨,定粉,黃丹(用銀鍋子同定粉一味煅令紅,如無銀鍋子,則用瓷器煅。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紫蘇米湯調下,一日三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冷痢。金鎖散方

官桂(半兩,去粗皮,薑汁炙),黃連(一分,同茱萸同炒,去茱萸不用,只用黃連。)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紫蘇木瓜湯調下,一日三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腸胃虛冷,下痢頻並,日夜疼痛不可忍。雄朱散方

雄黃(一分,細研,水飛過),乳香(細研),白礬(煅。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陳米飲調下,一日三服。

張渙,玉脂散,治冷痢,大便色青,甚則有膿方。

白石脂,當歸(洗,焙乾),丁香,白朮(炮。各一兩),草豆蔻(去皮),厚朴(生薑汁炙。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以粥飲調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艾湯,治白痢方。

艾葉(微炒),當歸(各一兩),乾薑(炮),木香,訶黎勒皮(炮。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粟米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前。

張渙,醒脾丹,治便腥頻數方。

附子(一枚,重半兩,炮裂,去皮臍),赤石脂,川薑(炮),訶黎勒皮(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粟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飲下,乳食前。

張渙,養藏湯,治白痢頻並方。

當歸(洗,焙乾),烏梅肉(炒乾),乾薑,黃耆,白朮(炮),龍骨(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生薑、粟米各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乳食前。量兒大小加減。

《惠眼觀證》,茱萸丸,治小兒白痢。凡患痢,見上焦虛熱,生瘡,下成冷毒,宜服之。

茱萸(三錢,炒令黃),訶子(炮,取肉一錢),乳香(半錢)

白話文:

冷痢第三

《聖惠》另一個方子:

當歸(半兩,切碎,稍微炒過),大蒜(一顆)

將當歸搗碎磨成粉末,把大蒜燒熟,然後將兩者混合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粥水送服七顆,一天三次或四次。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來增減藥量。

《聖惠》記載,此方適用於治療小孩久患冷痢。

另一個方子:

使用川椒三分,去除椒粒的眼睛和未開口的,稍微炒過去除汗液,搗碎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粥水送服五顆,一天三次或四次。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來增減藥量。

《嬰孺》記載,此方適用於治療五六歲小孩的冷痢。

另一個方子:

當歸、黃連、龍骨(各四分),赤石脂、厚朴(炙烤過)、乾薑、酸石榴皮(各二分)。

將上述藥材切碎,加入三升半的水煮至一升六合,分成四次服用。每次服用的間隔時間約為煮一頓飯的時間。

《嬰孺》記載,此方適用於治療小孩調養腸胃,止痢,去除寒冷,促進食慾。人參丸的配方:

人參、半夏(洗過)、茯苓、乾薑(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加入蜂蜜搓成藥丸。一歲的小孩,服用兩顆麻子大小的藥丸;二歲的小孩,服用兩顆小豆大小的藥丸。一天三次。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記載,此方適用於治療嬰孩、小孩寒氣過盛導致頻繁腹瀉。宜用元黃散的配方:

訶子(燒過,去除核,二錢),海螵蛸、龍骨、定粉、黃丹(用銀鍋子與定粉一起煅燒至紅色,如果沒有銀鍋子,則用瓷器煅燒。各一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嬰孩服用一字,二三歲的小孩服用半錢,用紫蘇米湯調服,一天三次。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記載,此方適用於治療嬰孩、小孩的冷痢。金鎖散的配方:

官桂(半兩,去除粗糙外皮,用薑汁炙烤過)、黃連(一分,與茱萸一同炒,去除茱萸,只用黃連)。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嬰孩服用一字,二三歲的小孩服用半錢,用紫蘇木瓜湯調服,一天三次。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記載,此方適用於治療嬰孩、小孩腸胃虛弱寒冷,導致腹瀉頻繁,日夜疼痛難忍。雄朱散的配方:

雄黃(一分,磨成細粉,用水飛過)、乳香(磨成細粉)、白礬(煅燒過。各一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嬰孩服用一字,二三歲的小孩服用半錢,用陳米湯調服,一天三次。

張渙的玉脂散,適用於治療冷痢,大便顏色發青,嚴重時有膿液的症狀。配方:

白石脂、當歸(洗過,烘乾)、丁香、白朮(炮製過。各一兩)、草豆蔻(去皮)、厚朴(用生薑汁炙烤過。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粥水調服。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來增減藥量。

張渙的艾湯,適用於治療白痢的配方:

艾葉(稍微炒過)、當歸(各一兩)、乾薑(炮製過)、木香、訶黎勒皮(炮製過。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加入八分一盞的水,再加入少許小米,煎煮至五分,去除藥渣後溫服,在飯前服用。

張渙的醒脾丹,適用於治療大便腥臭頻繁的配方:

附子(一枚,重半兩,炮製至裂開,去除皮和臍)、赤石脂、川薑(炮製過)、訶黎勒皮(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細粉,用小米飯搓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粥水送服,在吃奶或吃飯前服用。

張渙的養藏湯,適用於治療白痢頻繁的配方:

當歸(洗過,烘乾)、烏梅肉(炒乾)、乾薑、黃耆、白朮(炮製過)、龍骨(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小盞水,再加入少許生薑、小米,煎煮至五分,去除藥渣後溫服,在吃奶或吃飯前服用。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來增減藥量。

《惠眼觀證》的茱萸丸,適用於治療小孩白痢。凡是患有痢疾,出現上焦虛熱,生瘡,下焦形成寒毒的情況,適合服用此方。配方:

茱萸(三錢,炒至黃色)、訶子(炮製過,取肉一錢)、乳香(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