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八 (2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八 (26)

1. 利渴不止第十二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姜一片、棗半個,煎至三分服。

《惠眼觀證》,香連丸,治渴瀉方。

硫黃(細研),牡蠣(火煅。各一分),木香(一錢)

上三味為末,以爛飯為丸,或糊如此○大。每服十五丸,以井華水下。

《劉氏家傳》小兒熱渴,瀉渴不止方。

川烏(大者一個),龍骨(重與川烏等),定粉(半兩),黃丹(桃二錢,刀上燒)

上末之,水浸,蒸餅心,和作餅子此○大。陳米飲化下。

《王氏手集》,人參白扁豆散方,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吐瀉,渴水,及小兒虛熱煩躁,悉皆治療。

人參,白扁豆(去皮,炒熟),白朮,茯苓(各一兩),罌粟子,甘草(炙),山藥(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水一中盞入生薑二片、棗半個同煎至七分,通口服。如腹疼痛,加紫蘇煎;小兒虛熱,加薄荷同煎。

《吉氏家傳》治五痢,吃湯不徹,肚脹不食方。

訶子皮,桑白皮(各六錢)

上以水二升煎至三合,服之立瘥。

《吉氏家傳》治疳瀉,渴飲無度。六神丸方

木香,丁香,豆蔻(以麵裹此三味,入慢火煨,候面熟為度),使君子(去殼,秤),訶子(去核。各半兩),蘆薈(一兩)

上件為末,棗肉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飲吞下。

《胡氏家傳》治小兒冷熱不調,作瀉疳熱發渴不定,不思飲食。白朮散方

白朮(炮),人參,藿香葉,甘草,青橘皮(去瓤。各一兩),肉豆蔻(一個,麵裹煨熟,去面不用),丁香(二十一粒)

上為末。每服半錢,粥飲調下,一日二服,不拘時。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痢渴不止,壯熱腹痛,,黃芩丸方

黃芩,栝摟根,黃連(去毛),當歸,訶子,臭樗樹皮(各半兩),烏梅肉(五個)

上件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七丸。

白話文:

利渴不止第十二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半盞水、一片生薑、半個紅棗,煎煮至剩三分時服用。

《惠眼觀證》,香連丸,治療渴瀉的藥方。

硫黃(研磨成細粉)、煅燒過的牡蠣(各一份),木香(一錢)。 將以上三味藥材磨成粉末,用煮爛的米飯做成藥丸,或者用糊狀物做成大約像這樣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用井水送服。

《劉氏家傳》小兒因熱引起的口渴、腹瀉不止的藥方。

用個頭較大的川烏一個,龍骨(重量與川烏相同),定粉(半兩),黃丹(二錢,用刀刮取後在火上燒)。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水浸濕後,加入蒸餅中心部分,揉成大約這樣大小的餅。用陳米湯送服。

《王氏手集》,人參白扁豆散藥方,治療脾胃不和、食慾不振、嘔吐腹瀉、口渴、以及小兒虛熱煩躁等症狀。

人參,去皮炒熟的白扁豆,白朮,茯苓(各一兩),罌粟子,炙甘草,山藥(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中盞水加入兩片生薑、半個紅棗一同煎煮至剩七分,飯前服用。如果腹痛,加入紫蘇一同煎煮;小兒虛熱,加入薄荷一同煎煮。

《吉氏家傳》治療五種痢疾,喝湯藥不見效,肚子脹氣不進食的藥方。

訶子皮,桑白皮(各六錢)。 將以上藥材加入二升水煎煮至剩三合,服用後病症立刻痊癒。

《吉氏家傳》治療疳疾引起的腹瀉,口渴不止的藥方,六神丸。

木香,丁香,豆蔻(將這三味藥用麵包裹,放入小火中煨烤,等到麵熟即可),使君子(去殼秤重),訶子(去核,各半兩),蘆薈(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紅棗肉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米湯送服。

《胡氏家傳》治療小兒冷熱不調引起的腹瀉、疳熱發渴不定、食慾不振的藥方,白朮散。

炮製過的白朮,人參,藿香葉,甘草,去除內瓤的青橘皮(各一兩),肉豆蔻(一個,用麵包裹煨烤至熟,去除麵皮),丁香(二十一粒)。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粥湯調和送服,每日服用兩次,不拘時間。

長沙醫生丁時發傳授,治療小兒痢疾口渴不止、高熱腹痛的藥方,黃芩丸。

黃芩,栝樓根,黃連(去除毛鬚),當歸,訶子,臭椿樹皮(各半兩),烏梅肉(五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用米湯送服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