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八 (2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八 (25)

1. 利渴不止第十二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或時嘔逆,不下食,宜服,楮葉湯方

楮株葉(二十斤,微炙),木瓜(半兩,切),人參(一分,去蘆頭)

上件藥以漿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細細溫服。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方。

上取酸石榴一枚,和皮搗,用漿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合,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羸瘦方。

上用椿樹根皮乾者,搗、羅為末,以好粟米淘去泔,研,取米濃煮作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太醫局,人參散,調中和氣,止嘔逆,除煩渴,治昏困多睡,乳食減少,及傷寒時氣,胃氣不順,吐利止後,躁渴不解方。

人參(去蘆頭),白茯苓(去皮。各一兩),木香,甘草(炙,銼),藿香葉(各一分),乾葛(銼,二兩)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去滓,放溫服,不計時候。

《嬰孺》治小兒大熱痢,兼得渴,增寒。子芩湯方

子芩,枳殼(炒),黃柏(各四分),石膏(十二分),竹葉(切,一升),櫸皮(十分),人參(七分)

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六合。七歲兒為三服,四、五歲兒為四服,以次量與之服。

《嬰孺》治小兒有熱不調,渴痢。栝蔞湯方

栝蔞,知母,茯苓(各八分),甘草,黃柏(各四分),人參(六分),黃芩,櫸皮(各十分)

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半,五六歲兒為三服。

《嬰孺》治小兒渴不止,痢不住。冬瓜湯方

冬瓜(切,十合),栝蔞(十二分),茯苓,知母(各八分),麥門冬(五分,去心),粟米(二合半)

上水五升煮一升四合,新布絞去滓,量兒與之。

張渙,建胃散方,治泄瀉,身熱煩渴。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製,炙香熟),川黃連,肉豆蔻(各一兩),縮砂仁,乾薑(炮),白朮(炮),木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粟米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張渙,碧香丹方,治小兒吐利後,大渴不止,不得眠睡,甚則成疳。

天竺黃,龍骨,不灰木(燒赤,放冷),赤石脂

以上各一兩,為末,次用:鐵粉,定粉,鈆白霜,細蛤粉(各一兩。並細研)

上件通拌勻,入麝香半兩,同研勻,滴水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用蚫螺兒兩個,研細,沸湯浸水,沉極冷化下,大渴即與服,神驗。

《嬰童寶鑑》治小兒渴瀉,竹茹丸方

黃連(一兩,好者,銼作塊子,一一相似,茱萸一兩,二味相和,滴蜜炒,令黃赤色,去了茱萸)

上件為末,薄糊為丸如蘿蔔子大。每服十丸,竹茹煎,飯飲吞下。

《惠眼觀證》,調中散,治渴,止瀉方。

肉桂(去皮,不得見火),人參,陳皮,甘草(炙。各半兩),白朮,香附子(炮,去毛,炒。各一錢),零陵香(三錢)

白話文:

《聖惠》治療小兒痢疾口渴不止,有時嘔吐,不吃東西,應該服用楮葉湯:

  • 楮樹葉(約十公斤,稍微烤過),木瓜(約19克,切片),人參(約3.75克,去除蘆頭)
  • 將以上藥材加入一碗米漿水中,煎至剩下約六分,去除藥渣,不限時間,依照孩童大小調整劑量,慢慢溫服。

《聖惠》治療小兒痢疾口渴不止的方子:

  • 取一個酸石榴,連皮搗碎,用一大碗米漿水煎至剩下五分,去除藥渣,加入約9.3毫升的蜂蜜,放溫。不限時間,依照孩童大小調整劑量服用。

《聖惠》治療小兒痢疾口渴不止,身體消瘦的方子:

  • 取乾燥的香椿樹根皮,搗碎磨成粉末,用好的小米,淘洗乾淨後磨成粉,煮成濃稠的米糊,與椿樹根皮粉末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顆,用粥湯送服,每日三到四次。依照孩童大小調整劑量服用。

太醫局的人參散,可以調和脾胃之氣,止嘔吐,消除煩渴,治療昏睡,食慾不振,以及感冒時胃氣不順,嘔吐腹瀉停止後,仍然煩躁口渴的狀況:

  • 人參(去除蘆頭),白茯苓(去皮,各約37.5克),木香,甘草(炙,切碎),藿香葉(各約3.75克),葛根(切碎,約75克)
  •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3.75克,用一碗水煎至剩下七分,去除藥渣,放溫服用,不限時間。

《嬰孺》治療小兒發高燒引起的痢疾,兼有口渴,怕冷的症狀,使用子芩湯:

  • 子芩,枳殼(炒過),黃柏(各約15克),石膏(約45克),竹葉(切碎,約1.8公升),櫸樹皮(約37.5克),人參(約26克)
  • 將以上藥材加入約10公升的水中,煮至剩下約3公升。七歲兒童分三次服用,四五歲兒童分四次服用,依此類推,按照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服用。

《嬰孺》治療小兒發燒不適,口渴腹瀉的狀況,使用栝蔞湯:

  • 栝蔞,知母,茯苓(各約30克),甘草,黃柏(各約15克),人參(約22.5克),黃芩,櫸樹皮(各約37.5克)
  • 將以上藥材加入約10公升的水中,煮至剩下約3.75公升。五六歲兒童分三次服用。

《嬰孺》治療小兒口渴不止,痢疾不止的狀況,使用冬瓜湯:

  • 冬瓜(切塊,約1.8公升),栝蔞(約45克),茯苓,知母(各約30克),麥門冬(約19克,去心),小米(約0.5公升)
  • 將以上藥材加入約10公升的水中,煮至剩下約3.5公升,用乾淨的布過濾藥渣,依照孩童大小調整劑量給予服用。

張渙的建胃散,治療腹瀉,身體發熱煩躁口渴的狀況:

  • 厚朴(去除粗皮,用生薑汁浸泡後烤香),川黃連,肉豆蔻(各約37.5克),縮砂仁,乾薑(炮製過),白朮(炮製過),木香(各約19克)
  •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約3.75克,用少量水加入生薑和小米一起煎至剩下五分,去除藥渣,溫服。

張渙的碧香丹,治療小兒嘔吐腹瀉後,口渴嚴重,無法入睡,嚴重則會變成疳積:

  • 天竺黃,龍骨,不灰木(燒紅後放涼),赤石脂(各約37.5克),磨成粉末。
  • 然後加入鐵粉,定粉,鉛白霜,細蛤粉(各約37.5克。都磨成細粉)
  •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加入麝香約19克,一起磨勻,滴水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到兩粒,將兩個蚫螺磨成粉,用滾燙的開水浸泡,冷卻後服用,對於嚴重口渴非常有效。

《嬰童寶鑑》治療小兒口渴腹瀉,使用竹茹丸:

  • 黃連(約37.5克,選用好的,切成塊狀,大小相似,與茱萸約37.5克一起混合,滴入蜂蜜炒至黃紅色,去除茱萸)
  •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薄米糊製成蘿蔔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顆,用竹茹煎湯或米湯送服。

《惠眼觀證》的調中散,可以治療口渴,止瀉:

  • 肉桂(去皮,不能見火),人參,陳皮,甘草(炙。各約19克),白朮,香附子(炮製過,去除毛,炒過。各約3.75克),零陵香(約11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