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八 (2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八 (23)

1. 利渴不止第十二

(瀉痢同)

《巢氏病源》小兒利兼渴候:此是水穀利,津液枯竭,臟腑虛燥則引飲。若小便快者利斷,渴則止;若小便澀,水不行於小腸,滲入腸胃,渴亦不止,利亦不斷。凡如此者,皆身體浮腫,脾氣弱不能剋水故也,亦必眼痛生障。小兒上焦本熱,今又利,下焦虛,上焦熱氣轉盛,熱氣熏肝故也。

茅先生小兒有中渴瀉候:上大渴,饒睡,肚膨,睡中或驚,便下白汁。此候先因硬物食無所度而傷損脾胃,至有此患。所治者,先用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一方見慢脾風門中)、勻氣散調一日(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後下調中飲(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夾乳香散(方見一切泄瀉門中)、龍涎膏調理即愈(方見熱渴門中)。

《嬰童寶鑑》:小兒渴瀉,為脾胃虛,上焦熱,故下瀉而渴。

《千金》治小兒渴痢方。

上單搗冬瓜汁飲之。

《千金》治少小壯熱,渴引飲,下痢。龍骨湯方

龍骨,甘草(炙),大黃,赤石脂,石膏,桂心,寒水石,栝萎根(各二兩)

上八味治下篩,以酒水各五合,煮散二合,二沸,去滓。量兒大小服之。

《外臺》:《小品》又療少小夏月藥大下後,胃中虛,熱渴,唯可飲,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四分),枳實(炙),黃芩,人參(各三分),龍骨(六分)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溫服。

《外臺》:《古今錄驗》療小兒渴痢,,櫸皮飲子方

梁州櫸皮(十二分),栝萎,茯苓(各八分),人參(六分),粟米(二合)

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服,量大小與服之。

《外臺》:劉氏療小兒痢渴不徹,肚脹不能食方。

訶黎勒皮(六分),桑皮(十分,炙,末)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分服之,亦治大人。

《子母秘錄》:小兒赤白痢渴,及得水吃,又嘔逆方。

上炙楮葉令香黃,以飲漿半升浸楮葉,使水綠色,然後去葉。以木瓜一個,切,納葉汁中,煮三二沸,去木瓜,使暖,細細服,渴停。

《聖惠》治小兒痢渴,心胸煩悶,不欲飲食,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銼),麥門冬(去心,焙),黃芩(各三分),烏梅肉(三枚,微炒),龍骨(一兩),白朮,黃連(微炒,去須。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痢渴不止,黃芩散方

黃芩,訶黎勒(煨,用皮),樗樹皮(各半兩),栝蔞根,黃連(去須),當歸(銼,微炒。各三分),烏梅肉(一分,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痢渴,腹內疼痛不止。當歸散方

白話文:

利渴不止

概述:

這裡說的「利」,指的是腹瀉。「渴」是指口渴。這篇主要討論的是小孩腹瀉不止,並且伴隨口渴的狀況。

病因分析:

  • 《巢氏病源》觀點: 認為小孩腹瀉兼口渴,是因為水穀消化不良導致腹瀉,體內津液耗竭,使得臟腑乾燥,所以會口渴。如果小便順暢,腹瀉和口渴就會停止;反之,若小便不順暢,水分無法從小腸排出,反而滲入腸胃,口渴和腹瀉都會持續不止。這種情況通常伴隨全身浮腫,這是因為脾氣虛弱,無法控制體內水液的關係,還會導致眼睛疼痛和視力模糊。小孩本來上焦(胸部以上)就容易發熱,現在又腹瀉,導致下焦虛弱,使得上焦熱氣更盛,熱氣還會影響到肝臟。

  • 茅先生的觀點: 他認為小孩腹瀉又口渴,還會嗜睡、肚子脹、睡覺時容易驚醒,大便排出白色液體。這通常是因為吃了不易消化的硬物,損傷脾胃所致。

  • 《嬰童寶鑑》觀點: 小兒腹瀉且口渴,是因為脾胃虛弱,上焦有熱,所以會腹瀉又口渴。

治療方法:

  • 茅先生的治療方法: 先用醒脾散(有兩種配方,一種在「胃氣不和門」,一種在「慢脾風門」)和勻氣散(在「胃氣不和門」)調理一天,然後再用調中飲(在「胃氣不和門」),配合乳香散(在「一切泄瀉門」),最後用龍涎膏(在「熱渴門」)調理。

  • 《千金方》:

  • 用冬瓜汁搗碎直接飲用。

  • 治療小孩高燒、口渴、腹瀉的龍骨湯:用龍骨、炙甘草、大黃、赤石脂、石膏、桂心、寒水石、栝樓根等藥材,磨成粉,用酒水煎煮後服用。

  • 《外臺秘要》:

  • 《小品方》:治療小孩夏季大瀉後,胃虛、口渴的麥門冬湯:用麥門冬、炙甘草、枳實、黃芩、人參、龍骨等藥材煎煮後服用。

  • 《古今錄驗方》:治療小孩口渴腹瀉的櫸皮飲:用櫸樹皮、栝樓、茯苓、人參、小米等藥材煎煮後服用。

  • 劉氏的治療方法:治療小孩腹瀉口渴不癒、肚子脹不能進食的方子:用訶子皮、桑白皮等藥材煎煮後服用,這個方子大人也能用。

  • 《子母秘錄》: 治療小孩赤白痢(帶有紅、白色的腹瀉)口渴,喝水後又嘔吐的方子:用炙烤過的楮樹葉浸泡在冷水中,讓水變成綠色,去除葉子,再加入切好的木瓜,煮沸後去木瓜,溫服。

  • 《聖惠方》:

  • 治療小孩腹瀉口渴、心胸煩悶、不想吃東西的黃耆散:用黃耆、麥門冬、黃芩、烏梅肉、龍骨、白朮、黃連等藥材磨成粉,煎水服用。

  • 治療小孩腹瀉口渴不止的黃芩散:用黃芩、訶子皮、樗樹皮、栝樓根、黃連、當歸、烏梅肉等藥材磨成粉,煎水服用。

  • 治療小孩腹瀉口渴、肚子持續疼痛的當歸散:方子中並沒有提供詳細的藥材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