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一 (7)
卷第十一 (7)
1. 癇瘥復發第十
(成痼疾也)
《巢氏病源》小兒患癇瘥後更發候:癇發之狀,或口眼相引目睛上搖,或手足瘛瘲,或背脊強直,或頭項反折,或屈指如數。皆由當風取涼,乳哺失節之所為。其瘥之後而更發者,是余勢未盡。小兒血氣軟弱,或因乳食不節,或風冷不調,或更驚動,因而重發。如此者,多成常疹。凡癇正發,手足掣縮,慎勿持捉之。捉之則令曲戾不隨也。
《嬰童寶鑑》:癇瘥後復發者,為熱未退,乳食不節,更傷風冷而復發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提到,小兒患了癲癇,痊癒後又發作。癲癇發作時,有的會出現口眼相引、目光上視,有的手足抽搐,有的背脊強直,有的頭項反折,有的手指屈曲如數。這些都是由於吹風受涼,餵養不當造成的。癲癇痊癒後又發作,是餘力未盡。小兒血氣軟弱,或因飲食不節,或因風寒不調,或因再次受到驚嚇,因而復發。這種情況,大多會形成經常性的癲癇。凡是癲癇正在發作時,手足抽搐,不要用力抓住或拉扯。抓住或拉扯會使患兒的肢體彎曲扭曲,無法隨意活動。
《千金》,茵芋丸,治少小有風癇疾至長不除,或遇天陰節變便發動,食飲堅強亦發。百脈攣縮、行步不正、言語不便者,服之永不發方。
白話文:
《千金方》中的茵芋丸,適用於從小就患有風癇疾病,直到長大後仍無法根除,或者遇到陰天或節氣變化時就會發病,飲食堅硬也會發病。症狀包括全身抽搐、走路不穩、言語不便等。服用茵芋丸可以永不發病。
茵芋葉,鉛丹,秦艽,鉤藤皮,石膏,杜蘅,防葵(各一兩),菖蒲,黃芩(各一兩半),松蘿(半兩),蜣螂(十枚),甘草(三兩,炙)
白話文:
茵芋葉、鉛丹、秦艽、鉤藤皮、石膏、杜蘅、防葵(各6克),菖蒲、黃芩(各9克),松蘿(3克),蜣螂(10個),甘草(18克,炙)
上十二味末之,蜜丸如小豆大。三歲以下服五丸,三歲以上服七丸,五歲以上服十丸,十歲以上可至十五丸。(《聖惠》:《嬰孺方》分兩少異。)
白話文:
將以上十二種藥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如小豆般大小的丸劑。三歲以下的兒童服五丸;三歲以上的兒童服七丸;五歲以上的兒童服十丸;十歲以上的兒童可以服用到十五丸。(《聖惠方》中《嬰孺方》的劑量略有不同。)
《聖惠》治小兒諸癇復發,不問風之與熱,發作多少般數,並宜服,紫金散,方。
白話文:
《聖惠》這本醫書中治療小兒各種癲癇復發,不論是風邪還是熱邪導致,發作次數多少,都適合服用紫金散。
方劑:龍骨、牡蠣、硫磺、辰砂、硃砂各等分,共研成細末。每次服用1克,用米湯送服。
紫金粉(一兩半。一名赤烏腳),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三分),牡蠣粉(三分),麻黃(去根節,三分),石膏(細研,水飛過),地骨皮,赤石脂(各一兩),烏蛇肉(炙令黃),防風(去蘆頭),黃芩,赤芍藥,葛粉,甘草(炙微赤,銼),牛黃(細研),秦艽(去苗。
白話文:
紫金粉(半斤。又稱赤烏腳),川大黃(切碎,微炒。各四兩),牡蠣粉(四兩),麻黃(去除根莖,四兩),石膏(研磨細膩,用純水過濾),地骨皮,赤石脂(各一斤),烏蛇肉(烤至金黃),防風(去除蘆頭),黃芩,赤芍藥,葛粉,甘草(烤至微紅,切碎),牛黃(研磨細膩),秦艽(去除嫩苗)。
各半兩),羌活,桂心(各一分半),當歸(一分,銼,炒),朴硝(一錢半),寒水石(一兩),虎睛(一對,微炙)
白話文:
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各半兩,羌活、桂心各一分半,當歸一分,切碎、炒過,朴硝一錢半,寒水石一兩,虎睛一對,稍微烤一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煎竹葉湯調下半錢,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
《聖惠》治小兒驚癇復發,眩悶倒蹶,或湯火不避及除百病。鉛丹丸方
白話文:
把前面的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全部混合均勻。每次服用,用竹葉湯沖調半錢,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酌情加減劑量服用。
鉛丹,硃砂(細研,水飛過),鐵粉(各半兩),牛黃,雄黃(各細研),細辛,獨活,露蜂房(炙黃),人參(去蘆頭),漢防己,桂心,甘草(炙微赤,銼),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油。各一分),蜣螂(五枚,微炙),蛇蛻皮(五寸,炙黃),雞頭(一枚,去毛,炙令黃),赤茯苓(一兩)
白話文:
鉛丹、硃砂(細研,水飛過)、鐵粉(各半兩)、牛黃、雄黃(各研磨成細粉)、細辛、獨活、露蜂房(炙烤至黃色)、人參(去除蘆頭)、漢防己、桂心、甘草(炙烤至微紅,切碎)、川椒(去除爪子和閉口的,微炒去油。各一分)、蜣螂(五隻,微炙)、蛇蛻皮(五寸,炙烤至黃色)、雞頭(一個,去除羽毛,炙烤至黃色)、赤茯苓(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諸癇復發,使斷根源。天漿子丸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和好後,再搗三、二百次,搓成綠豆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以粥送服五丸。可依照孩子的體型大小來增減藥量。
天漿子(十四個,去殼別研),蠐螬(三分,微炒),芎藭(半兩),知母,人參(去蘆頭),生乾地黃,桂心(各半兩),蚱蟬(半兩,去翅足,微炒。《嬰孺》用一分),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嬰孺》用十分),蜣螂(三枚,去翅足,微炙),牛黃(一分,細研。《嬰孺》用三分),虻蟲(三枚,炒黃。《嬰孺》用三分,炙)
白話文:
天漿子(14個,去殼研細),蠐螬(3分,稍微炒一下),芎藭(半兩),知母,人參(去蘆頭),生乾地黃,桂心(各半兩),蚱蟬(半兩,去翅足,稍微炒一下。《嬰孺》用1分),川大黃(1兩半,切碎稍微炒一下。《嬰孺》用10分),蜣螂(3個,去翅足,稍微烘烤),牛黃(1分,研細。《嬰孺》用3分),虻蟲(3個,炒黃。《嬰孺》用3分,烘烤)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三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驚癇,發動經年不斷根源。鴟頭丸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為粉末。用煉過的蜂蜜和藥粉混合,再搗兩三百次,做成像綠豆一樣大的藥丸。每次服用時,用粥或水送服三粒,一天服三次。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記載的治療小兒驚癇,長期發作不止的根本方法。此處提到的是「鴟頭丸」的配方。
鴟頭(一枚死者,炙令黃色),桂心,赤芍藥,茯神,露蜂房(炙黃),甘草(炙微赤,銼),當歸(銼,微炙),芎藭,丹參,牛黃(細研),莨菪子(炒令黑。各半兩),蜣螂(七枚,去翅足,微炙),蛇蛻皮(五寸,炙黃),麝香(一分,細研)
白話文:
鴟頭(一枚,一定要用到死雉,並且經過烘焙至黃色),桂樹的心材,赤芍藥,茯神,露蜂房(烘焙至黃色),甘草(烘焙至微紅,並且切成小塊),當歸(切成小塊,稍作烘焙),芎藭,丹參,牛黃(研磨成細粉),莨菪子(炒至黑色),蜣螂(七枚,去除翅膀和腳,稍作烘焙),蛇蛻皮(長度約五寸,烘焙至黃色),麝香(一小分,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看兒大小加減服之。
《嬰孺》治癇,三十年患者亦瘥方。
苦參(三大斤),童子小便(一斗二升,煎苦參取六升)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蜜混合後再搗數百次,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用溫水送服五粒,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嬰孺》治療癲癇的方子,即使是三十年的老病也能痊癒。
苦參(三大斤),童子小便(一斗二升,煎煮苦參後取六升)。
上以糯米及曲和前汁作酒,十餘日當熟,澄清。一服半雞子許,四五歲兒服一升,永瘥。非止癇疾,但腹中諸病悉治,神驗。曾試,亦治一切氣塊,宿冷瘕癖、心痛惡病皆治之。放三二年酒不壞,可多作以救人,神妙。
《嬰孺》治少小驚癇,發動經年不斷根源。鴟頭丸方
白話文:
用糯米和酒麴混合前一種酒的汁液釀製成酒,十幾天后就會釀熟,然後澄清過濾。每次服用半個雞蛋大小的一杯,四五歲的孩子服用一升,就能根治。不只可以治療癲癇,對於腹內諸病,都有良好的療效,非常神奇。曾經試驗過,也能治療各種氣塊堵塞、長久堆積的寒氣、心臟疼痛、惡性的疾病。如果保存兩三年,酒也不會變壞,可以多做一些來救人,非常奇妙。
乳哺(一個),桂心(六分),茯神(五分),蜣螂,蚱蟬(各炙十四個),芍藥,甘草(炙),黃芩,當歸,芎,丹參,麝香(各四分),峰房,牛黃(各二分),蛇蛻皮(五寸,炙),莨菪子(八合,酒浸,炮干,蒸之),大黃(八分)
白話文:
乳香(一個)、桂心(十分之六)、茯神(十分之五)、蜣螂、蚱蟬(各炙烤十四個)、芍藥、炙甘草、黃芩、當歸、芎、丹參、麝香(各十分之四)、蜂房、牛黃(各二十分之一)、蛇蛻皮(五寸,經炙烤)、莨菪子(八合,用酒浸泡後陰乾,再蒸熟)、大黃(十分之八)。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一服七丸,日三服,稍增之。(與《聖惠》鴟頭丸分兩味數皆不同。)
《嬰孺》治發癇雖瘥,余疾慮動。防疾,鎮心銀屑丸方
白話文:
上方製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小豆大小的丸子。一次服用七丸,一天服三次,可逐漸增加劑量。(此方與《聖惠》中的鴟頭丸在藥量和藥材數量上有所不同。)
《嬰孺》治療發癇即使已經痊癒,但仍擔心余下的疾病會復發。預防疾病,鎮心銀屑丸的配方。
銀屑,黃耆,大黃,鱉甲(炙),甘草(炙。各四分),細辛,桂心(各二分),茯苓,柴胡,黃芩,人參,芍藥(各三分),葵子(二分),牛黃(一分)
白話文:
銀屑:是銀屑病的藥方。
黃耆:黃耆藥材,有補氣益血、健脾利水之效。
大黃:大黃藥材,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
鱉甲(炙):炙過的鱉甲藥材,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之效。
甘草(炙):炙過的甘草藥材,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之效。
細辛:細辛藥材,有溫中散寒、止痛解毒之效。
桂心:桂心藥材,有溫中散寒、活血通脈之效。
茯苓:茯苓藥材,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之效。
柴胡:柴胡藥材,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之效。
黃芩:黃芩藥材,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
人參:人參藥材,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效。
芍藥:芍藥藥材,有養血柔肝、鎮痛解痙之效。
葵子:葵子藥材,有清熱利尿、潤腸通便之效。
牛黃:牛黃藥材,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
上為末,蜜丸大豆大。一服五丸,日三服。常服大良。
《嬰孺》治發癇雖已瘥,而根源不斷,至長將除疾。銀屑丸方
白話文:
上方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大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一天服三次。長期服用效果非常好。
《嬰孺》治療小兒癲癇,即使症狀已經好轉,但病根未除,長大後仍可清除疾病。銀屑丸配方。
銀屑(一銖),紫菀,細辛,麻黃(去節),黃芩(各一分),人參(炙),大黃,甘草(炙。各二分),牛黃(四銖)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一服二丸,日三。
張渙,化痰丹,治胞絡痰涎諸癇瘥後,皆宜常服。
白話文:
銀屑(一公克),紫菀,細辛,麻黃(去除節),黃芩(各一公克五),人參(炒熟),大黃,甘草(炒熟,各三公克),牛黃(六公克)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乾薑(微炮),川黃連(去須),桂心,南木香(各半兩)
白話文:
-
半夏(一兩,用熱水洗七次)
-
乾薑(微微乾焙)
-
川黃連(去掉須)
-
桂心
-
南木香(各半兩)
以上先搗,羅為細末,次用:牛黃,麝香(各研一分),硃砂(一兩,細研,水飛),巴豆(十個,去皮心膜,炒黃,別研)
白話文:
先將上述藥物搗碎成細末,然後加入:牛黃、麝香(各研磨成一錢),硃砂(一兩,研磨成細末,用水飛煉),巴豆(十粒,去除外皮和內膜,炒黃,研磨成粉)
上件都一處拌勻,滴水和如黍米大。每服三粒至五粒,溫粥飲下,未周晬嬰兒乳汁下,謂如三歲至七歲不過五粒。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以上所有材料混合均勻,加入水後攪拌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至五粒,用溫粥送服。在日落前服用,嬰兒可服用母乳。三歲至七歲的兒童服用量不超過五粒。根據兒童的大小調整服用量。
《莊氏家傳》,斷癇丸,治胎驚癇,疾愈而仍發,證候多端,連綿不除方。
白話文:
《莊氏家傳》中的斷癇丸,專門治療因胎兒在懷孕期間受到驚嚇而導致的癇疾。經過連續治療,病情好轉,暫未復發,但證候複雜多變,反復發作,難以根除。
黃耆,鉤藤鉤子,細辛,甘草(炙。各三分),蛇蛻皮(三寸,炙),牛黃(五大豆許,別研),蟬殼(四枚,洗去土,微炒,去足)
白話文:
黃耆、鉤藤鉤子、細辛、甘草(先炙過。各三錢),蛇蛻皮(三寸長,先炙過),牛黃(跟五顆大豆一樣大,先研磨過),蟬殼(四個,洗去泥土,微炒,去足)
上七味末之,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百晬內三、兩丸,三二歲十丸,四五歲十五丸,十歲二十丸,煎人參湯下,不計時候。
白話文:
把上列七味研成粉末,加入大棗肉一起丸成綠豆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在早、中、晚三餐之間服用三到兩丸,三、四歲的孩子服用十丸,四、五歲的孩子服用十五丸,十歲以上的孩子服用二十丸。將丸劑放入參湯中煎服,不限於特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