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八 (18)
卷第二十八 (18)
1. 曩瀉第十
(亦名曩痢)
《聖惠》:夫小兒曩痢者,由秋夏晨朝,多中暴冷之氣。冷氣折其四肢,則熱不得泄,熱氣入腹則變為痢,或作赤白。小腹脹痛,肌體壯熱,其脈洪大急數,皆由冷熱氣相併,連滯不瘥,故為曩痢也。
《外臺》:劉氏療小兒曩痢方。
甘草(炙),茯苓(各六分),人參,黃連(各四分),厚朴(炙),生薑(各二分),龍骨(八分)
上七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三合。欲臥先取鹽面、麝香為小丸,內下部中,然服此飲,分服甚妙。忌如常法(此方疑藥多、水少,恐古今之異,宜少增水數)
《聖惠》治小兒曩痢不止,腹痛,,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去殼),乾薑(炮裂,銼),硃砂(細研)龍骨,訶梨勒(煨,用皮),茅香(銼),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漿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曩病,兩脅虛脹腹痛,不欲飲食,,厚朴散方
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訶梨勒(煨,用皮),當歸(銼,微炒),赤芍藥,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米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吉氏家傳》治曩疳瀉,至一、二年瀉白痢,羸瘦方。
肉豆蔻,草豆蔻仁(各二個),縮砂仁(四十個)
上同為末,用麵糊丸。如彈子大,爆干,依舊為細末。每服一錢,煎訶子湯下。
白話文:
[反覆腹瀉第十]
(又名反覆痢)
《聖惠方》說:小兒反覆痢的病因,是因為在秋夏早晨,多半是受到寒冷的侵襲。寒氣阻礙四肢的氣血循環,導致體內熱氣無法散發,熱氣鬱積在腹部就形成痢疾,有的會出現紅色或白色的膿血便。會有小腹脹痛、身體發熱的狀況,脈象會呈現洪大、急促的現象,這些都是因為寒氣和熱氣互相夾雜,導致病情反覆拖延無法痊癒,所以稱為反覆痢。
《外臺秘要》:劉氏治療小兒反覆痢的藥方。
甘草(炙烤過),茯苓(各取六分),人參,黃連(各取四分),厚朴(炙烤過),生薑(各取二分),龍骨(取八分)
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加水一升煎煮,取三合藥汁。在睡覺前,先將鹽和麝香做成小丸塞入肛門,然後服用此藥汁,分次服用效果最好。禁忌事項和一般方法相同(此方藥材份量多、水份少,可能是古今度量差異,建議可酌量增加水份)。
《聖惠方》:治療小兒反覆痢不止,伴隨腹痛的肉豆蔻散藥方。
肉豆蔻(去殼),乾薑(炮製過後切碎),硃砂(細磨),龍骨,訶梨勒(煨烤後取皮),茅香(切碎),厚朴(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後炙烤至香熟),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各取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每次用溫熱的米漿水調服半錢,每天服用三到四次。依照孩童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聖惠方》:治療小兒反覆痢,伴隨兩脅虛脹腹痛,食慾不振的厚朴散藥方。
厚朴(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後炙烤至香熟),訶梨勒(煨烤後取皮),當歸(切碎,稍微炒過),赤芍藥,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各取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每次用米湯調服半錢,每天服用三到四次。依照孩童年齡大小增減藥量。
《吉氏家傳》:治療因反覆痢而導致的疳瀉,甚至瀉白痢持續一、二年,造成身體消瘦的藥方。
肉豆蔻,草豆蔻仁(各兩個),縮砂仁(四十個)
將以上藥材一起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丸子,像彈珠大小,曬乾後再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訶子湯送服。
2. 利久不止第十一
(瀉痢同)
《巢氏病源》小兒久利候:春傷於風,至夏為洞泄。小兒春時解脫,為風所傷,藏在肌肉,至夏因為水穀利,久經連滯不瘥也。凡水穀利久,腸胃虛,易為冷熱。得冷則變白膿,得熱則變赤血,若冷熱相加,則赤白相雜。利久則變腫滿,亦變病蜃,亦令嘔噦,皆由利久脾胃虛所為也。
《聖惠》:夫小兒久赤白痢者,由冷熱不調,熱乘於血,血滲腸間,與冷氣、津液相雜而下。甚者腸虛不復,故赤白連滯,久不瘥也。
《鳳髓經》滑腸瀉歌:(宜與香連丸、紫霜丸二方,並與《吉氏家傳》方同,香連丸方見冷熱痢門,紫霜丸方見腹痛下痢門。)
脾中有積熱遲留,至使終年瀉不休,項軟見人多哽氣,更兼清水鼻中流,少聞有似黃金色,若有垂腸更不收,形證又看胸膈上,胸前深赤汗如油,眼上脈紅難療理,唇赤生瘡命亦休,大抵調脾方定瀉,古人用藥有縱由。
《千金》治痢下久不瘥,神驗七味散方
黃連(八分),龍骨,赤石脂,厚朴,烏梅肉(各二分),甘草(炙,一分),阿膠(三分,炙)
上治下篩,漿水服二方寸匕,日二。小兒一錢匕。
《千金》治少小久痢淋瀝,水穀不調,形羸不堪大藥湯者,宜此,枳實散方
上用枳實二兩,炙,治下篩。三歲以上飲服方寸匕。若兒小以意服,日三。
《外臺》:文仲、華佗治老小下痢,柴立,不能食,食不化,入口即出,命在旦夕,久痢神驗方。
黃連(末),亂髮灰,醇苦酒,蜜(各半雞子殼許),白蠟(方寸匕),雞子黃(一枚)
上六味於銅器中炭火上,先納苦酒、蜜、蠟、雞子黃攪調,乃納黃連末、發灰,又攪煎,視可取出為丸。久困者,一日一夜盡之。可者,二日盡之。《肘後》同。
《外臺》:《千金》云:吾患痢三十餘年,諸療無效,唯服此方得愈也。安石榴湯,療大注痢,及白滯困篤欲死,腸已滑,醫所不能療方。
乾薑(生薑倍之),阿膠(各二兩。別以水漬之),黃柏(一兩,細切),石榴(一枚,小者二枚)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納膠令烊,頓服。不瘥,復作。療老人、小兒亦良。人羸者,稍稍服之,不必頓盡,須臾復服。石榴,須預取之。《肘後》同。一方無黃柏,用黃連。
《外臺》:劉氏療小兒膿痢,直從春至秋冬以來不瘥者方。
薤白(切,一合),生薑,蕪荑(各一分),子芩,黃柏,阿膠,芍藥,厚朴(炙),人參(各二分),地榆,當歸(各三分),香豉(一合,綿裹)
上十二味切,以煮銀水重濾者一升半,煮取九合,分服,以瘥為度。秋末、冬末加赤石脂半兩、乾薑一分、白朮二分,大小量之。忌如常法。
《外臺》:《必效》療小兒久痢,無問冷熱,疳痢悉主之方。
白話文:
[久瀉不止的第十一種情況]
(與腹瀉相同)
《巢氏病源》提到,小兒久瀉的病因是:春天受風邪侵襲,到了夏天就變成腹瀉。小孩子在春天時不注意保暖,被風邪侵入體內,潛伏在肌肉裡,到了夏天因為飲食不當導致腹瀉,時間久了,腹瀉持續不斷而無法痊癒。一般來說,因為飲食導致的腹瀉時間長了,會使腸胃虛弱,容易受寒或受熱影響。受寒就會出現白色膿狀的腹瀉物,受熱就會出現帶血的腹瀉物,如果同時受寒又受熱,就會出現紅白相雜的腹瀉物。腹瀉時間長了,還可能導致腹部腫脹,甚至變成像蛤蜊一樣的腹部硬塊,也可能引起嘔吐,這些都是因為腹瀉時間太長導致脾胃虛弱造成的。
《聖惠方》說:小兒出現紅白痢疾久治不癒,是因為體內寒熱不調,熱邪侵入血液,血液滲入腸道,與寒氣和體內津液混合在一起排出。嚴重的情況下,腸道虛弱無法恢復,所以紅白痢疾持續不斷,久久不能痊癒。
《鳳髓經》中治療滑腸腹瀉的歌訣提到:(應該配合使用香連丸、紫霜丸這兩種藥方,也與《吉氏家傳》的藥方相同。香連丸的藥方可以在治療寒熱痢疾的章節找到,紫霜丸的藥方可以在治療腹痛腹瀉的章節找到。)
如果脾臟有積熱,就會導致終年腹瀉不止,脖子軟弱無力,常常出現打嗝的現象,而且鼻涕像清水一樣流出,有時會出現像淡黃色一樣的鼻涕,如果出現脫肛的情況就更加難以治療。觀察病人的形體,還會發現胸部深紅、出汗如油,眼睛上的脈絡呈紅色,這些都是難以治療的症狀,如果嘴唇發紅,生瘡,那麼性命也將不保。總之,調理脾胃是治療腹瀉的關鍵,古代用藥都有其道理。
《千金方》有一個治療腹瀉久治不癒,非常有效的藥方,叫做神驗七味散:
黃連(八分)、龍骨、赤石脂、厚朴、烏梅肉(各二分)、甘草(炙過,一分)、阿膠(三分,炙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米湯調服兩方寸匕(古代量具,約等於現在的2-3克),一天服用兩次,小孩子用一錢匕(古代量具,約等於現在的1克)。
《千金方》還有一個治療小兒久瀉,淋漓不斷,飲食不調,身體虛弱不能服用藥力太強湯藥的藥方,叫做枳實散:
使用枳實二兩,炙過,研磨成粉。三歲以上的孩子每次用一方寸匕服用,如果孩子太小,就酌情減少用量,一天服用三次。
《外臺》記載:文仲和華佗曾經用一個藥方治療老幼腹瀉,虛弱無力,不能進食,吃了東西也不消化,吃進去就吐出來,情況危急。這個藥方治療久瀉非常有效:
黃連末、亂髮灰、醇厚的苦酒、蜂蜜(各半個雞蛋殼的量)、白蠟(一方寸匕)、雞蛋黃(一個)
將以上六種藥材放在銅器中,用炭火加熱,先放入苦酒、蜂蜜、白蠟、雞蛋黃攪拌均勻,然後放入黃連末和頭髮灰,再次攪拌均勻,煎煮到可以取出做成藥丸的程度。病重的人,一天一夜全部吃完,病情較輕的人,分兩天吃完。《肘後方》也有類似的記載。
《外臺》引用《千金方》說:我曾經患痢疾三十多年,用各種方法治療都無效,只有服用這個藥方才治好。安石榴湯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嚴重腹瀉,以及痢疾嚴重到快要死的情況,腸道已經滑脫,連醫生都束手無策的病情。
乾薑(生薑加倍)、阿膠(各二兩,分別用水浸泡)、黃柏(一兩,切細)、石榴(一個,小的用兩個)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好,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二合,去除藥渣,放入阿膠使其融化,一次全部服下。如果沒有痊癒,就再服一次。這個藥方治療老人和小孩的痢疾效果也很好。身體虛弱的人,可以少量多次服用,不用一次性全部喝完,可以隔一段時間再喝。石榴要提前準備好。《肘後方》也有類似的記載。還有一個藥方沒有用黃柏,而是用了黃連。
《外臺》記載:劉氏有一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兒從春天到秋冬一直不好轉的膿血痢疾:
薤白(切碎,一合)、生薑、蕪荑(各一分)、子芩、黃柏、阿膠、芍藥、厚朴(炙過)、人參(各二分)、地榆、當歸(各三分)、香豉(一合,用棉布包裹)
將以上十二種藥材切好,用煮過銀器的水,過濾後取一升半,煎煮至九合,分次服用,以痊癒為度。在秋末冬末,可以加入赤石脂半兩,乾薑一分,白朮二分,根據病情輕重調整用量。其他注意事項同平常一樣。
《外臺》引用《必效方》記載: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兒久瀉,不論是寒性還是熱性,以及疳痢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