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七 (4)
卷第二十七 (4)
1. 吐逆第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分溫二服。服了良久,令兒飲乳,大效。
《聖惠》治小兒吐奶方。
雄黃,馬牙硝(各一分),壁魚兒(五枚)
上件藥入瓷碗子內,研如泥,以乳汁半合調之,使藥注子內。灌少許,把孩兒抬項,吐出黑血即定。
《聖惠》治孩子吐奶方。
上取田中地龍糞一兩研末,空心以粥飲調下半錢,不過三、二服。
《聖惠》治小兒吐乳黃色方。
上多與驢乳吃,令大腸稍利,得利即毒氣便散。
《聖惠》又方
上搗韭根汁,滴豇豆大入口中,瘥。
《聖惠》又方
上取新熱馬屎一塊,絞汁半合,灌之效。
《聖惠》治小兒百日內積痰在胸膈,吐乳方。
上取書中白魚七枚,燒灰細研,以乳汁調一字服之。
《聖惠》又方
上取故壁下鼠負蟲七枚,炙令焦細研,以乳汁調半錢服。
《靈苑》,黑丸子,退熱定吐逆,兼治小兒食傷方。
山茵陳,蜀升麻,常山(各半兩),芒硝(半分),麻黃(去根節,用一兩),官桂(一分,去粗皮),附子(一分,燒黑留心)
上同為末,須重羅令極細,旋炒一大錢,入杏仁二粒,去皮尖,燈上燒黑存性。巴豆一粒,壓去油,寒食麵糊為丸如綠豆大,小兒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傷寒手腳心冷,冷茶清下,日三服。吐血、眼眥血出者,生油、冷酒下。吐不止,茅根竹葉湯下。熱攻瀉血,蜜炒,生薑湯下。失音,竹瀝酒下,不過十服聲出。
太醫局,蘇合香丸,療傳屍,骨蒸,殗殜,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利,瘀血月閉,痃癖,丁腫,驚癇,鬼忤中人;小兒吐乳,大人狐貍等病方。
蘇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內),薰陸香(別研),龍腦(研。各一兩),硃砂(研,水飛),白朮,丁香,青木香,白檀香(銼),沉香,烏犀(鎊屑),蓽拔,安息香(別為末,澄去砂石,用無灰酒一升熬成膏),香附子(去皮),訶黎勒(燒,取皮),麝香(研。以上各二兩)
上為細末,入研藥勻,用安息香膏並煉白蜜和劑。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華水,溫冷任意,化服四丸,老、小兒可服一丸,溫酒化服亦得,並空心服之。用蠟紙裹一丸如彈子大,緋絹袋盛,當心帶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太醫局,小丁香丸,消積滯生冷、留飲宿食,止痰逆噁心、霍亂嘔吐。治心腹脹滿,脅肋刺痛,胸膈痞滿,噎塞不通。常服順脾胃,進飲食。又治小兒吐逆不定方。
丁香(三兩),肉豆蔻(三十個),木香(一兩半),五靈脂(一十二兩),巴豆(去皮出油,二百一十個)
上為細末,入巴豆令勻,麵糊和令得所,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生薑湯下,橘皮湯亦得,食後服。如霍亂吐逆,煎桃葉湯放冷下。小兒吐逆不定,三歲兒服三丸,五歲以下服四丸,用生薑桃葉湯下。
白話文:
[吐逆第一]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中盞水煎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分兩次溫服。服藥後過一會兒,讓嬰兒喝奶,效果顯著。
《聖惠》治療嬰兒吐奶的藥方。
雄黃、馬牙硝(各一分)、壁虎(五隻)。
將以上藥材放入瓷碗中,研磨成泥狀,加入半合乳汁調和,將藥塗抹在嬰兒的口中。餵入少量,將嬰兒抬起頭頸,吐出黑血即可停止吐奶。
《聖惠》治療嬰兒吐奶的藥方。
取田地中蚯蚓的糞便一兩,研磨成末,空腹時用粥調和服用半錢,通常服用兩三次即可見效。
《聖惠》治療嬰兒吐出黃色乳汁的藥方。
多給予驢乳餵食,使大腸稍微通暢,一旦排便,體內的毒氣就會散去。
《聖惠》又一方
搗碎韭菜根取汁,滴入如豇豆大小的量到口中,即可痊癒。
《聖惠》又一方
取新鮮熱馬糞一塊,擠出汁液半合,餵給嬰兒,效果顯著。
《聖惠》治療嬰兒百日之內胸膈積痰、吐奶的藥方。
取書籍中的白魚七條,燒成灰並研磨成細末,用乳汁調和服用一字(古代劑量單位)。
《聖惠》又一方
取舊牆壁下的鼠負蟲(一種昆蟲)七隻,烤焦後研磨成細末,用乳汁調和服用半錢。
《靈苑》,黑丸子,退熱止吐,兼治小兒食積的藥方。
山茵陳、蜀升麻、常山(各半兩),芒硝(半分),麻黃(去除根節,用一兩),官桂(一分,去除粗皮),附子(一分,燒至黑留心)。
將以上藥材一同研磨成末,需要多次過篩使其極細,每次取一大錢炒過,加入去皮尖的杏仁兩粒,在燈上燒黑保留藥性。巴豆一粒,壓榨去除油脂,用冷食麵糊製成丸,大小如綠豆;小兒則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五丸,若傷寒導致手腳冰冷,用冷茶送服,每日三次。若吐血、眼角出血,用生油或冷酒送服。若吐不止,用茅根竹葉湯送服。若因熱而導致瀉血,用蜜炒,生薑湯送服。若失聲,用竹瀝酒送服,通常服用十次左右即可恢復聲音。
太醫局,蘇合香丸,治療傳染病、骨蒸潮熱、久病虛弱、肺病、邪氣侵擾、突發心痛、霍亂吐瀉、時疫鬼魅、瘴氣瘧疾、赤白痢疾、瘀血閉經、腹部腫塊、疔瘡腫毒、驚癇、鬼邪入侵等病症;也用於治療小兒吐奶、成人狐狸病等。
蘇合香油(加入安息香膏中)、薰陸香(另外研磨)、龍腦(研磨。各一兩),朱砂(研磨,水飛),白朮、丁香、青木香、白檀香(切碎)、沉香、烏犀角(刨成屑)、蓽菝、安息香(另外研磨成末,澄清去除砂石,用無灰酒一升熬成膏)、香附子(去除外皮)、訶子(燒後取皮)、麝香(研磨。以上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與研磨好的其他藥材混合均勻,用安息香膏和煉製過的白蜜調和製成丸。每次服用時,將藥丸搓成如梧桐子大小。早晨取井水,溫冷皆可,化開服用四丸;老人和小孩可服用一丸,用溫酒化開服用也可以,都應空腹服用。用蠟紙包裹一顆如彈子大小的藥丸,放入紅色絲綢袋中,佩戴在胸前,一切邪祟不敢靠近。
太醫局,小丁香丸,消除積滯、生冷食物、殘留的食物和飲品,止痰逆噁心、霍亂嘔吐。治療心腹脹滿、脅肋疼痛、胸膈痞悶、噎塞不通。經常服用可以調理脾胃、增進食慾。又可治療小兒吐逆不止的病症。
丁香(三兩)、肉豆蔻(三十個)、木香(一兩半)、五靈脂(十二兩)、巴豆(去皮出油,二百一十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巴豆混合均勻,用麵糊調和至適當稠度,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五至七丸,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也可以用橘皮湯。如果因霍亂而嘔吐,用煎煮過的桃葉湯放涼後送服。對於小兒吐逆不止,三歲的孩童服用三丸,五歲以下的服用四丸,用生薑桃葉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