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六 (4)
卷第二十六 (4)
1. 疳渴第二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姜一片,煎四分。
莊氏治疳熱,青黛丸
青黛(一兩),胡黃連,天竺黃,宣連(各半兩),硃砂(飛,一分),麝(一錢),肉豆蔻(二個),牛黃(半錢),蟾(一個,端午酥炙,酒浸,去腸肚)
末,綠豆粉煮糊丸如芥子,空心夜湯下三丸。
《玉訣》,地骨皮散,治熱疳,進食。
地骨皮(揀淨,粗葛包洗),黃耆(焙),柴胡(焙。各一兩),紫菀,犀角,土瓜根(各一分)
散,不時,蜜水調半錢,量加減服。
胡黃連散,治疳渴,黃瘦,壯熱不乳。
胡黃連,旱蓮子,龍膽,青黛,烏梅肉(微炒),知母(各半兩),牛黃(一分)搗,羅,棗瓤丸如綠豆。甘草湯下五丸,日三,意裁。
五膽丸,治渴疳。
豬膽,狗膽,牛膽,鯽魚膽,蝟膽(各一枚)
四膽汁入牛膽內,灶北後懸,候乾,丸如黍。新汲水下二丸,空心、午後各一服。更量。
胡黃連丸,治疳熱渴,乾瘦。
胡黃連,犀角(各一分),生地黃汁(二合),麝(半錢),羊子肝(一具,研取汁),蜜(半合)
末、和汁、蜜等,竹葉湯調藥汁一匙,加減。
黃連丸,治疳熱煩渴,乾瘦。
黃連,天竺黃,牛黃,甘草(炙赤),梔子仁,款冬花,葛根,紫菀,犀角(各一分),川朴硝(半兩)
羅,竹瀝二合和,更入熟蜜,丸如綠豆,新汲水研五丸服。更量,日四五。
又蝸牛子三五十枚,合淨盤內,令行,有似銀泥處,膩粉和揩,丸如黍。不時,湯下二丸。
治疳渴飲水不休,麝香丸
麝,人中白(各一分),研,藥餅丸如麻子。一二歲皂莢湯下二丸,更裁。早、午各一服。
劉氏:大豬胞一個,甘草一兩寸,劈,入胞內,水一斗煮三升,去甘草,胞焙末。服三錢,湯調下。
莊氏:活大鮎魚一個,蛤粉塗頂上,刮下涎,入粉同研,丸雞頭大,服一丸;小鮎魚一個,水半盞浸,涎水化一丸止,和氣散一、二服,補。
又:
井泉石(一名石甘遂),太陰元精石,馬牙硝等分,末,入生硫黃少許,服半錢,生米泔水調。
白話文:
[疳渴第二]
前述的藥方製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半盞水和一片薑煎煮,煎至剩四分。
莊氏治療疳熱的青黛丸
將青黛(一兩)、胡黃連、天竺黃、宣連(各半兩)、硃砂(研磨成粉,一分)、麝香(一錢)、肉豆蔻(兩個)、牛黃(半錢)、蟾蜍(一個,端午節用酥油炙烤,用酒浸泡後去除內臟)等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綠豆粉煮成糊狀,將藥粉揉成芥菜籽大小的丸子。在空腹的晚上用湯送服三丸。
《玉訣》中的地骨皮散,用來治療熱疳,幫助進食。
將地骨皮(挑選乾淨的,用粗布包裹清洗)、黃耆(烘焙過)、柴胡(烘焙過,各一兩)、紫菀、犀角、土瓜根(各一分)等藥材製成散劑。不拘時服用,用蜂蜜水調服半錢,可依情況增減劑量。
胡黃連散,用來治療疳渴、黃瘦、發熱不吸乳的症狀。
將胡黃連、旱蓮子、龍膽、青黛、烏梅肉(稍微炒過)、知母(各半兩)、牛黃(一分)等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再用棗肉揉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用甘草湯送服五丸,一天三次,可自行調整用量。
五膽丸,用來治療渴疳。
取豬膽、狗膽、牛膽、鯽魚膽、刺蝟膽(各一枚)。將四種膽汁倒入牛膽中,掛在灶台後方陰乾,然後製成黍米大小的丸子。用剛打上來的新鮮井水送服二丸,空腹和下午各服用一次,可再根據情況調整用量。
胡黃連丸,用來治療疳熱口渴、乾瘦的症狀。
將胡黃連、犀角(各一分)、生地黃汁(二合)、麝香(半錢)、羊肝(一副,搗碎取汁)、蜂蜜(半合)等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藥汁、蜂蜜等混合均勻,用竹葉湯調服藥汁一匙,可依情況增減用量。
黃連丸,用來治療疳熱煩渴、乾瘦的症狀。
將黃連、天竺黃、牛黃、甘草(炙烤至焦紅)、梔子仁、款冬花、葛根、紫菀、犀角(各一分)、川朴硝(半兩)等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竹瀝二合攪拌均勻,再加入煉熟的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用剛打上來的新鮮井水研磨後服用五丸,可再根據情況調整用量,一天服用四到五次。
另外,取三五十個蝸牛的卵,放在乾淨的盤子裡,讓它們爬行,等盤子上出現像銀泥的地方,用膩粉(細緻的粉末)擦拭,揉成黍米大小的丸子。不拘時服用,用湯送服二丸。
治療因疳渴而飲水不止的麝香丸
將麝香、人中白(各一分)研磨成粉,用藥餅製成麻子大小的丸子。一至兩歲的兒童用皂莢湯送服二丸,可再根據情況調整用量。早、午各服用一次。
劉氏的藥方:取一個大的豬膀胱,將一寸長的甘草劈開放入膀胱內,加入一斗水煮至三升,去除甘草,將膀胱烘乾磨成粉末。服用三錢,用湯調服。
莊氏的藥方:取一條活的大鯰魚,在頭頂塗上蛤粉,刮下其口涎,與蛤粉一起研磨,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子,服用一丸;取一條小鯰魚,用半盞水浸泡,用鯰魚的涎水化開丸子服用即可,再服用一些和氣散一、二服,以補養身體。
又:
取井泉石(又名石甘遂)、太陰元精石、馬牙硝等分量的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生硫磺,服用半錢,用生米泔水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