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五 (10)
卷第二十五 (10)
1. 鼻疳第三
(亦名䘌疳)
《巢氏病源》小兒䘌鼻候:䘌鼻之狀,鼻下兩邊赤,發時微有瘡而癢是也。亦名赤鼻,亦名疳鼻。然鼻是肺氣所通,肺候皮毛,其氣不和,風邪客於皮毛,次於血氣。夫邪在血氣隨虛處而入停之;其停於鼻兩邊,與血氣相搏成瘡者,謂之䘌鼻也。
《聖惠》論:夫肺氣通於鼻,鼻者肺之候。若小兒乳食不調,上焦壅滯,令疳蟲上蝕於鼻也。其候鼻中赤癢壯熱,多啼,皮毛乾焦,肌膚消瘦,咳嗽上氣,下痢無常;鼻下連唇生瘡赤爛,故曰鼻疳也。
《嬰童寶鑑》:小兒鼻下爛為疳,氣上攻肺,故而癢而爛。
《嬰童寶鑑》小兒鼻下赤歌:
䘌鼻生瘡在兩邊,赤為疳鼻不虛傳。久停風熱來攻肺,難與崩沙共一源。
《顱囟經》治孩子疳蝕唇鼻及諸瘡方。
硫黃,乾漆,文蛤
上等分燒灰,稍煙盡,研為末,入麝子少許。以帛拭瘡膿血後,用藥乾摻之,立效。
《千金》治疳蟲蝕鼻生瘡方。
上燒銅箸頭,以醋淬之數過,取醋敷之。又以人屎灰塗之瘥。
《子母秘錄》治小兒鼻下兩道赤者,名曰䘌鼻,亦名赤疳鼻。以米泔洗,敷黃連末,日三四度,佳。
《聖惠》治小兒鼻疳。羸瘦壯熱,多睡昏沉,毛髮焦黃,體無潤澤,蟲蝕口齒。雄黃丸方
雄黃,熊膽,青黛,蘆薈,麝香(各細研),細辛,乾漆(搗碎,炒令煙出),蛇蛻皮(炙),蜣螂,地龍,蟬殼(各炒),蘭香子,狗頭骨(灰),龍膽(去蘆頭),蝸牛殼(炒令黃),黃連(去須)
上各等分,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以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冷水下三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鼻疳生瘡,痛癢不止。甘草散方
甘草(炒,銼),地榆(銼),人糞(灰),蘭香根(灰。各一分),蚺蛇膽,麝香(各細研,一分),蝸牛殼(一兩,炒令黃),龍腦(半分,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龍、麝等研令勻,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亦可吹於鼻中。三歲以下可服一字。
《聖惠》治小兒鼻疳癢,吹鼻。蟬殼散方
蟬殼(炒),青黛(研),蛇蛻皮(灰),滑石,麝香(細研。各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用綠豆大吹入鼻中,日三用之,疳蟲盡出。
《聖惠》治小兒疳蟲蝕兒鼻。石膽散方
石膽,人糞(灰。各三分),雄黃(一分),頭髮(灰,半兩),鯽魚(一枚長三寸者,開肚塗鹽,燒作灰)
上件藥都細研令勻,先以甘草湯洗瘡,拭乾後貼此散,日三用之。
《聖惠》治小兒疳蟲蝕兒唇鼻。麝香散方
麝香,石膽(各研),莽草(炙),地龍(各一分),莨菪子(生用),人糞(灰。各半兩),雄黃(細研,半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貼於瘡上,日三用之。
白話文:
[鼻疳第三]
(又稱爲䘌疳)
《巢氏病源》中關於小兒䘌鼻的症狀描述:䘌鼻的特徵是鼻子兩側發紅,發病時會有輕微瘡疹且伴有瘙癢。這也被稱爲赤鼻或疳鼻。鼻子是肺部氣息流通之處,肺部掌控皮膚與毛髮,如果肺部氣息不調和,風邪就會侵襲皮膚,然後進入血液。當邪氣隨身體虛弱處進入並停留時,如果停留在鼻子兩側,與血液相互作用形成瘡疹,則被稱作䘌鼻。
《聖惠》論述:肺部氣息通過鼻子,鼻子是肺部的反應區。如果小孩飲食不當,導致上焦停滯,會讓疳蟲侵蝕到鼻子。症狀包括鼻中發紅瘙癢、高熱、頻繁啼哭、皮膚乾燥、肌肉消瘦、咳嗽、氣喘、無規律的腹瀉;鼻子下方連着嘴脣生瘡,瘡面發紅潰爛,因此被叫做鼻疳。
《嬰童寶鑑》:小孩鼻子下方爛瘡是疳病,氣息上衝至肺部,所以會感到癢並潰爛。
《嬰童寶鑑》小兒鼻子下方發紅的詩歌: 䘌鼻的瘡疹長在兩邊,紅色代表疳鼻並非虛言。風熱長期停留,攻擊肺部,難以與崩沙歸爲一類。
《顱囟經》治療孩子因疳蟲侵蝕脣鼻以及各種瘡疹的方子。 硫磺、乾漆、文蛤 上述藥材等量燒成灰,等到煙完全消失後,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先用布擦拭瘡疹上的膿血,之後用藥粉直接塗抹,立即見效。
《千金》治療因疳蟲侵蝕鼻子生成瘡疹的方子。 燒銅筷子頭,用醋淬火數次,取醋敷在患處。另外用人糞灰塗抹患處,病情會好轉。
《子母祕錄》治療小孩鼻子下方兩條紅痕,這叫䘌鼻,也叫赤疳鼻。用米泔水清洗,敷上黃連末,每日三四次,效果良好。
《聖惠》治療小孩鼻疳。消瘦、高熱、嗜睡、昏迷、頭髮焦黃、體無光澤、蟲蝕口齒。雄黃丸的配方 雄黃、熊膽、青黛、蘆薈、麝香(各細研)、細辛、乾漆(搗碎,炒至煙出)、蛇蛻皮(炙)、蜣螂、地龍、蟬殼(各炒)、蘭香子、狗頭骨(灰)、龍膽(去蘆頭)、蝸牛殼(炒至黃色)、黃連(去須) 上述藥材等量,搗碎篩成粉末,加入研好的藥材,混合均勻,用軟飯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粒,以冷水送下,每天三次。根據小孩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聖惠》治療小孩鼻疳生瘡,疼痛不止。甘草散的配方 甘草(炒,銼)、地榆(銼)、人糞(灰)、蘭香根(灰,各一分)、蚺蛇膽、麝香(各細研,一分)、蝸牛殼(一兩,炒至黃色)、龍腦(半分,細研) 上述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加入龍腦、麝香等研勻,每次用粥飲調下半錢。也可以吹入鼻中。三歲以下小孩可服一字。
《聖惠》治療小孩鼻疳癢,吹鼻。蟬殼散的配方 蟬殼(炒)、青黛(研)、蛇蛻皮(灰)、滑石、麝香(細研,各等分) 上述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混合均勻。每次使用綠豆大小的藥粉吹入鼻中,每天三次,疳蟲會被清除。
《聖惠》治療小孩因疳蟲侵蝕鼻子。石膽散的配方 石膽、人糞(灰,各三分)、雄黃(一分)、頭髮(灰,半兩)、鯽魚(一枚長三寸者,開肚塗鹽,燒成灰) 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先用甘草湯清洗瘡疹,擦乾後貼上此散劑,每天三次。
《聖惠》治療小孩因疳蟲侵蝕脣鼻。麝香散的配方 麝香、石膽(各研)、莽草(炙)、地龍(各一分)、莨菪子(生用)、人糞(灰,各半兩)、雄黃(細研,半分) 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混合均勻,貼於瘡疹上,每天三次。
《聖惠》治療小孩鼻疳,蟲蝕鼻子,癢痛不止。蘆薈散的配方 蘆薈、黃柏(末,各一分)、青黛、雄黃(各半分) 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每天三次,少量敷於瘡疹上。
《聖惠》治療小孩鼻口疳蝕生瘡,黃瘦不食乳的方子。 石膽、蘆薈(各一分) 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撒在侵蝕處。侵蝕的肉會化爲膿液,但只要頻繁塗抹就會生長新的肉質,也不會有其他損害,逐漸好轉。
《聖惠》治療小孩鼻疳,蟲蝕鼻子的方子。 黃連(半兩,去須,搗羅爲末)、石膽(一分,研) 上述藥材混合均勻,用生油調和塗抹於鼻子內。
《聖惠》另一種方子 雄黃(研)、瓜蒂(各一分) 上述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混合均勻,用生油調和塗抹於鼻子內。
《聖惠》另一種方子 幹蝦蟆(一枚,塗酥,炙至焦黃)、麝香(一分) 上述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用臘月豬脂調和塗抹於鼻子內。
《聖惠》另一種方子 研熊膽半分成細末,用熱水融化調和塗抹於鼻子內。
《聖惠》另一種方子 黃柏(末)、雄黃(細研,各一分)、麝香(一分,研) 上述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用生油調和。每天三四次塗抹於患處。
《聖惠》另一種方子 蝦蟆(灰,一分)、人中白(半分)、麝香(一錢) 上述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幹貼於鼻內,每天三次。
《聖惠》治療小孩鼻疳癢,吹鼻的方子 地龍(抄,二條)、瓜蒂(一分)、蝦蟆頭(燒,一枚)、麝香(半錢) 上述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混合均勻。每天二三次,少量吹入鼻中。
《聖惠》治療小孩鼻眼耳癢,多次揉搓,皮膚乾燥毛髮豎立,適合用吹鼻的方子 蝸牛殼(一分,炒至微黃)、蝦蟆(灰)、麝香(各一錢,細研)、瓜蒂(七枚) 上述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加入麝香混合均勻,少量吹入鼻中,每天三四次,同時在口中點少許,效果很好。
茅先生的小兒鼻下赤爛,認爲是鼻疳的方子 青黛(炒一錢半)、黃柏、黃連、杏仁(去皮尖,炒,各一分)、輕粉(少許) 上述藥材研磨成末,用芭蕉自然汁調和塗抹於赤爛處。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療小兒肺積,鼻子內生瘡及鼻下赤爛。澤瀉散的方子 川澤瀉、川鬱金(生)、甘草(炙)、山梔子仁(炒,以上各一分) 上述藥材研磨成末。每次服用嬰兒一錢,二三歲半錢,五七歲一錢,用甘草湯調和送下,一天兩次。建議再用青金散敷塗。
漢東王先生《家寶》另一種方子,青金散 銅青、白礬(生,各一錢) 上述藥材研磨成末,每次少量敷塗於鼻下。
錢乙,蘭香散的方子 蘭香葉(菜名,燒灰,二錢)、銅青(半錢)、輕粉(二字) 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根據瘡疹大小幹貼於患處。
張渙,石膽散,治療鼻疳病,疳蟲上蝕於鼻子,紅癢及連脣生瘡,赤爛的方子。 石膽(一兩)、地龍(一分,洗淨)、鬚髮(燒灰)、莨菪子(生用,各半兩) 上述藥材搗碎,過篩製成細末,加入麝香一錢,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貼於瘡疹上。
《吉氏家傳》治療鼻下赤爛疳的方子。 青黛(一錢)、麝香(少許)、熊膽(末,半錢) 上述藥材研磨成末,睡前少量貼於鼻下。
《朱氏家傳》治療小孩鼻下溼癢疳瘡的方子。 使用大棗一枚,去核,將白礬一塊放入棗中,用文武火煅燒存性,研磨成細粉,塗抹於瘡疹上。如果瘡疹乾燥,可以用麻油調和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