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四 (6)
卷第二十四 (6)
1. 無辜疳第一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放溫,時時與服。
張渙,藍葉湯,治無辜疳血痢不斷方。
藍葉(一兩),地龍,人參(去蘆須),烏梅肉,冬瓜仁,黃連,赤茯苓,蝸牛殼(微炒。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乳食前。
張渙,天靈丹,治無辜疳痢久不瘥方。
天靈蓋(一個),乾蟾(一兩燒灰),胡黃連,莨菪子(水淘去浮者、炒令黑色。各半兩),砒霜(一分,同天靈蓋濕紙三五重裹,膠泥固濟,於木炭火上烘令通赤,取出候冷)
以上都搗,羅為細末。次入:麝香(一分)
上件都拌勻,軟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五粒,乳汁下。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張渙,溫臟湯,治小兒無辜疳痢久不止,手足逆冷方。
肉豆蔻(去殼),乾薑(炮。各一兩),龍骨,當歸,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各半兩),附子(一枚重半兩,炮去皮臍),茅香(半分,銼)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乳食前。
張渙,樸附丹,治無辜疳痢,赤白相雜方。
厚朴(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訶梨勒皮(麵裹,炮。各一兩),附子(一枚,炮去皮臍),龍骨,烏梅肉,赤石脂(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乳食前。
《劉氏家傳》治孩子無辜疳痢方。
上用威靈仙,洗、焙為末。好酒和令微濕,入竹筒內,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濕之。以白飯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溫酒下。如孩子不能飲,令母含藥灌之。
《張氏家傳》,保重丹,治小兒三十六種無辜,閃癖、驚癇,魍魎一切病悉療之。
巴豆(去皮尖、膜,炒令紫,水煮六七分,裹以新布去油),牡蠣粉(炒黃),牛黃(各一分),硃砂,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者。各一兩),虎睛(一枚)
上件藥杵為末,更研為粉。巴豆、杏仁別研為膏,煉蜜為丸,入臼杵三千下後丸,以密器盛。每服二丸,如梧子大,用米飲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三十六種無辜,閃癖、驚癇、魍魎。保童丸方
巴豆(去心,炒黃色,再炙除油),牛黃(各一分),杏仁(去皮尖),硃砂(各一兩),虎睛(一個)
上末,巴豆、杏仁別研為膏,煉蜜為丸。臼中杵三千下後丸如桐子大,密器盛載。每服二丸,米飲下。如小兒一切痢,口生瘡,鼻下赤及下部生瘡,飲食不進,日漸黃,日晚面頭赤色,夜多盜汗、驚悸,睡中呷笑,眼睛膜白。與冷藥即瀉,與熱藥即口鼻生瘡。盛或皮膚壯熱,並宜服之。
白話文:
無辜疳第一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碗水煎煮至剩六分,放溫後,隨時給予服用。
張渙的藍葉湯,治療無辜疳導致的血痢不止的藥方:
藍葉(一兩)、地龍、人參(去除蘆須)、烏梅肉、冬瓜仁、黃連、赤茯苓、蝸牛殼(稍微炒過。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小半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後溫服。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張渙的天靈丹,治療無辜疳痢久治不癒的藥方:
天靈蓋(一個)、乾蟾(一兩,燒成灰)、胡黃連、莨菪子(用水淘洗去除浮在上面的雜質,炒至黑色。各半兩)、砒霜(一分,與天靈蓋用濕紙包裹三五層,用膠泥固定,在木炭火上烘烤至通紅,取出放冷)
將以上藥材都搗碎,過篩成細末。再加入:麝香(一分)
將上述所有藥材混合均勻,用軟飯搓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粒,用乳汁送服。根據孩子的大小適當增減用量。
張渙的溫臟湯,治療小兒無辜疳痢久不止,手腳冰冷的藥方:
肉豆蔻(去殼)、乾薑(炮製過。各一兩)、龍骨、當歸、厚朴(去除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各半兩)、附子(一枚,重半兩,炮製去除皮臍)、茅香(半分,切碎)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八分之碗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後溫服,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張渙的樸附丹,治療無辜疳痢,赤白痢相雜的藥方:
厚朴(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訶梨勒皮(用麵包裹,炮製過。各一兩)、附子(一枚,炮製去除皮臍)、龍骨、烏梅肉、赤石脂(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搓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送服,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
《劉氏家傳》治療孩子無辜疳痢的藥方:
使用威靈仙,洗淨、烘乾後磨成粉末。用好酒調和至稍微濕潤,放入竹筒內,牢固塞緊筒口,蒸九次、曝曬九次。如果藥變乾,再加酒使其濕潤。用白米飯搓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用溫酒送服。如果孩子不能飲酒,讓母親含藥後餵給孩子。
《張氏家傳》的保重丹,治療小兒三十六種無辜、閃癖、驚癇、魍魎等一切疾病:
巴豆(去除皮、尖、膜,炒至紫色,用水煮六七分,用新布包裹去除油)、牡蠣粉(炒黃)、牛黃(各一分)、硃砂、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雙仁的。各一兩)、虎睛(一枚)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再研磨成更細的粉。巴豆、杏仁單獨研磨成膏狀,用煉製過的蜂蜜搓成丸子,在石臼中搗三千下後搓成丸子,用密封的容器盛裝。每次服用二丸,如梧桐子大小,用米湯送服。
《吉氏家傳》治療小兒三十六種無辜、閃癖、驚癇、魍魎的保童丸藥方:
巴豆(去除心,炒至黃色,再炙烤去除油)、牛黃(各一分)、杏仁(去除皮、尖)、硃砂(各一兩)、虎睛(一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巴豆、杏仁單獨研磨成膏狀,用煉製過的蜂蜜搓成丸子。在石臼中搗三千下後搓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用密封的容器盛裝。每次服用二丸,用米湯送服。如果小孩出現一切痢疾、口生瘡、鼻下發紅及下部生瘡、不思飲食、日漸消瘦發黃、傍晚臉色發紅、夜間多盜汗、驚悸、睡中發笑、眼睛出現白膜等症狀,服用寒涼藥則腹瀉,服用溫熱藥則口鼻生瘡。病情嚴重時或皮膚發熱,都適合服用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