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三 (29)
卷第二十三 (29)
1. 急疳第九
《聖惠》治小兒急疳,蟲蝕口鼻及下部生瘡方。
乾蟾(一兩。半為末,半兩燒灰),銷金銀甘堝(一兩),銀末(一大豆許),人糞灰(一兩),麝香(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散。有蟲蝕處,即著藥粉之。三、七日以來,勿食一切膩肥。
《聖惠》治小兒急疳,口鼻及下部皆赤爛方。
大蒜(二兩),甜葶藶(半兩),干蝦蟆(一兩),乾地龍(二枚),亂髮灰(一分)
上件藥,細銼相和,入竹筒中,置瓦內,以煻灰火燒之取瀝。少少塗兒口鼻頂項及殼頭等處。
《聖惠》又方
精白羊肉(二兩),蕪荑仁(半兩),豉(一合),川椒(二、七粒,去目),醬豆(一匙)
上件藥相和,爛研令細。每取一棗大,敷瘡上,日三易之。
蔓菁花(盛時並根拔取,陰乾)
上件根莖一握,去頭尾,以大麥面並醬汁,和作團裹之,於炭火中燒令煙盡,取出候冷;入麝香一錢,同研為末。每貼時先以米泔淨洗,取帛拭乾後可敷藥。若兒小,恐痛甚,以意少少敷之,不過三數遍瘥。口鼻及下部瘡悉治之。
譚氏,香連散
急疳頻瀉綠和青,好睡多饒局綠驚,才覺翻身還又瀉,唇乾焦渴欲煙牛。
胡黃連,熊膽(各一錢),丁香,麝,蘆薈(各半錢),五靈脂,赤箭芝,白龍骨(各一分)
末半錢,陳米飲下。日夜五、六服。
張渙,立聖膏,治急疳侵蝕。
人乳(半合),黃鹽(粟大),白礬(棗大),石膽(豆大)
研,綿裹,內乳汁中浸一宿,有味,慢火熬膏塗口。如鼻瘡,滴入。有腫處以三稜針刺去血後塗。(《聖惠》多青礬、升麻。)
丁時發治急疳,蘆薈丸
急疳頻瀉色偏青,多睡身黃作怒睛,蘆薈杵丸多與服,莫交傳久肚膨脝。
蘆薈,黃柏,大黃(各一錢),硃砂(半錢),巴豆(一粒,去油)
上件為末,用獖豬膽汁調於飯上;蒸少時,入麝香少許為丸如○大。每服三、五丸,熟水吞下。
白話文:
《聖惠》治療小兒急性疳症,蟲蝕口鼻及下部生瘡的藥方:
取乾蟾蜍(一兩,一半磨成粉,一半燒成灰)、熔化的金銀坩堝(一兩)、銀粉(約一顆大豆大小)、人糞灰(一兩)、麝香(一兩)。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散。如果有蟲蝕的地方,就塗上藥粉。用藥後三到七天內,不要吃任何油膩的食物。
《聖惠》治療小兒急性疳症,口鼻及下部都紅腫潰爛的藥方:
取大蒜(二兩)、甜葶藶(半兩)、乾癩蛤蟆(一兩)、乾地龍(兩條)、亂髮灰(一分)。將這些藥材切細混合,放入竹筒中,再將竹筒置於瓦片上,用燒熱的灰燼烘烤,取出滴下的汁液。少量塗抹在嬰兒的口鼻、頭頂、後頸等處。
《聖惠》又一方:
取精選的白羊肉(二兩)、蕪荑仁(半兩)、豆豉(一合)、川椒(二、七粒,去除籽)、醬豆(一匙)。將這些藥材混合,搗爛成細泥。每次取像一顆棗子大小的藥泥,敷在瘡上,每天更換三次。
蔓菁花藥方:
取盛開的蔓菁花(連根拔起,陰乾),取根莖一握,去掉頭尾,與大麥麵粉和醬汁混合做成團,包裹起來,放在炭火中燒到沒有煙,取出放涼。加入麝香一錢,一起磨成粉末。每次敷藥前,先用米泔水洗淨患處,用布擦乾後再敷藥。如果嬰兒太小,怕太痛,可以少量敷藥,敷個幾次就會好。口鼻和下部的瘡都能治好。
譚氏,香連散:
急性疳症常拉綠色或青色的稀便,嗜睡而且容易驚嚇,剛翻身又要拉肚子,嘴唇乾渴,像要冒煙。
取胡黃連、熊膽(各一錢)、丁香、麝香、蘆薈(各半錢)、五靈脂、赤箭芝、白龍骨(各一分),磨成粉,每次服用半錢,用陳米湯送服,一天服用五、六次。
張渙,立聖膏,治療急性疳症侵蝕:
取人乳(半合)、黃鹽(像粟米大小)、白礬(像棗子大小)、石膽(像豆子大小)。將這些藥材磨碎,用棉布包好,浸在乳汁中過夜,有味道後,用小火熬成膏狀,塗在嘴上。如果鼻子上長瘡,就滴入。如果有腫脹的地方,用三稜針刺破出血後再塗藥。(《聖惠》裡還加了青礬、升麻。)
丁時發治療急性疳症,蘆薈丸:
急性疳症常拉青色的稀便,嗜睡而且身體發黃、眼睛無神,可以用蘆薈做成藥丸服用,不要拖太久,以免肚子脹氣。
取蘆薈、黃柏、大黃(各一錢)、硃砂(半錢)、巴豆(一粒,去除油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用閹割過的公豬膽汁調在飯上,蒸一會兒,加入少許麝香,做成像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顆,用溫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