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三 (2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三 (27)

1. 氣疳第八

張渙,五靈脂丹,久嗽恐成疳,常服尤佳方。

五靈脂,蟬殼(微炒),款冬花(各半兩),蟾頭(一枚,塗酥、炙微黃。以上併為細末,次用:),青黛(細研),雄黃(細研。各一分)

上件藥一處拌勻,糯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加減。

《萬全方》治小兒肺疳,壯熱憎寒,腹脹下利,皮膚乾燥,眼澀揉鼻,乳食難化,日漸羸瘦。麝香丸

麝香(細研),熊膽(研入。各半錢),赤茯苓(一錢),款冬花,杏仁(麩炒微黃),胡黃連,蘆薈(研),京三稜(微炮),桂心,川大黃(微炒。各一分),當歸(微炒),木香(各半分),檳榔(三枚)

上件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乳食前以溫粥飲下。量兒大小以意增減。

《萬全方》治小兒肺疳,不欲乳食,時復腹痛。胡黃連丸

胡黃連,當歸(銼,微炒),訶梨勒皮,木香(各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紫蘇子,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各一分),麝香(研入,一錢)

上件搗,羅為末,用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以粥飲下。量兒加減服。

張國林小兒肺疳方,安師云:此方救人甚多,渠家見單賣此藥。

真珠(七十粒),辰砂(半錢),人參,甘草(各二錢),麝香(半字),輕粉(五錢匕),白附子(一個)

上件先將人參、甘草銼碎、炒熟,白附子炮、碾末,次研入真珠、辰砂、麝香、輕粉勻畢。每服半錢或一字,用金銀薄荷煎湯調服。日進一服,食後。只三服,其肺疳立愈。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腹脹似鼓,兼日晚肚熱,名為氣疳。木香散方

木香(一錢),牛蒡子(瓦上焙,炒),陳皮(各二錢),膩粉(一字)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陳橘皮湯調下。

白話文:

氣疳第八

張渙的五靈脂丹,長期咳嗽怕會變成疳症,經常服用這個藥方會很好。

藥方組成:五靈脂、蟬蛻(稍微炒過)、款冬花(各半兩),蟾蜍頭(一個,塗上酥油烤到微黃。以上一起磨成細末,接著加入:)青黛(細磨)、雄黃(細磨。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用糯米飯做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人參湯送服,不拘時間。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增減藥量。

《萬全方》記載,此方可治療小兒肺疳,症狀為發高燒、怕冷、腹脹、腹瀉、皮膚乾燥、眼睛乾澀、揉鼻子、消化不良、日漸消瘦。以下是麝香丸的藥方:

麝香(細磨)、熊膽(磨入。各半錢),赤茯苓(一錢),款冬花、杏仁(用麩皮炒到微黃),胡黃連、蘆薈(磨成粉)、京三稜(稍微炮製過)、桂心、川大黃(稍微炒過。各一分),當歸(稍微炒過)、木香(各半分),檳榔(三枚)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在吃奶或吃飯前用溫熱的粥水送服。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適量增減藥量。

《萬全方》記載,此方可治療小兒肺疳,症狀為不想吃奶或吃飯,時常腹痛。以下是胡黃連丸的藥方:

胡黃連、當歸(切碎,稍微炒過)、訶子皮、木香(各半兩),青橘皮(用熱水浸泡過,去除白色內膜,烘乾)、紫蘇子、杏仁(用熱水浸泡過,去除外皮和尖端,用麩皮炒到微黃。各一分),麝香(磨入,一錢)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用小米飯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丸,用粥水送服。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適量增減藥量。

張國林的治療小兒肺疳的藥方,安師說:這個藥方救活了很多人,他們家有單獨賣這個藥。

藥方組成:珍珠(七十粒),辰砂(半錢),人參、甘草(各二錢),麝香(半字),輕粉(五錢匕),白附子(一個)

先將人參、甘草切碎炒熟,白附子炮製後磨成粉,接著將珍珠、辰砂、麝香、輕粉一起研磨均勻。每次服用半錢或一字(古代用來量藥粉的單位),用金銀花薄荷煎湯調和後服用。每天服用一次,飯後服用。只要服用三次,肺疳就會立即痊癒。

長沙的醫生鄭愈傳授治療腹脹像鼓一樣,加上晚上肚子發熱的病,稱為氣疳。以下是木香散的藥方:

木香(一錢),牛蒡子(在瓦片上烘焙後炒過),陳皮(各二錢),膩粉(一字)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陳皮湯調和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