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三 (22)
卷第二十三 (22)
1. 食疳第七
(亦名脾疳)
《聖惠》:夫小兒食疳者,由脾胃不調,乳食過度,傷於臟腑之所致也。是以小兒百日之內,腸胃尚微,哺乳猶少。三歲之外,氣血漸盛,乳食則多。其乳母須在調適寒溫,知其飲節,減省五味,令氣血和平,則孩孺無病也。若飲食不節,生冷過多,積滯不消,在於腸胃,致成食疳也。
其狀面色痿黃,肌體羸瘦,腹大腳細,毛髮乾焦,鼻口常干,好吃泥土,腦中大熱,肚上青筋,口舌生瘡,水穀不化,下痢無度,漸漸困羸者,是其候也。
《聖惠》治小兒疳氣。長肌膚,益顏色,化宿食。治腹脹,利氣調中,能破積聚。檳榔丸方
檳榔,硃砂,代赭,麝香(各細研),乳香(研入),五靈脂,肉豆蔻(去殼),木香,阿魏(麵裹煨,面熱為度。各一分),蟾頭(一枚,炙黃焦),巴豆(七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同研令勻,以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溫生薑湯下二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食疳,腹中多痛,大腸或痢,鼻癢乾瘦,時有體熱。木香丸方
木香,胡黃連,蟾頭(炙令焦黃),麝香,蘆薈,青黛,雄黃(各細研),香墨,熊膽(各一分),使君子(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食疳,水穀不消,心腹脹滿,好吃泥土,肌體瘦弱。訶梨勒丸方
訶梨勒皮(三分),肉豆蔻(一枚,去殼),青黛,麝香,蘆薈,硃砂(各細研),熊膽(研入。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酒煮粳米飯和丸,如黍粒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二服。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食疳,腹脹體瘦,宿食不消,多啼壯熱。代赭丸方
代赭,硃砂(各細研),赤石脂(各一分),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杏仁(二、七枚,銅針穿,燈上燎作聲為度,別研)
上件藥並須新好,入乳缽同研令勻,用飲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一丸,乳汁亦得。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食疳,心腹虛脹、妨悶,或時熱渴。大黃丸方
川大黃(銼,微炒),黃連(去須),桂心,代赭(細研。各一兩),硃砂,麝香(各細研),巴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各一分),木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研如膏。各半兩),肉豆蔻(二顆,去殼)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杏仁,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食疳腹脹。桃花散方
桃花(一分),乾蟾(塗酥,炙令焦),肉豆蔻(去殼),青黛(細研),赤芍藥,紫筍茶(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粥飲調下半錢。看兒大小臨時加減。
白話文:
食疳第七(也叫脾疳)
《聖惠》說:小兒患上食疳,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吃太多奶或食物,損傷了臟腑所導致的。所以,一百天內的小嬰兒,腸胃功能還很弱,哺乳量要少。三歲以上的孩童,氣血逐漸旺盛,奶或食物的攝取量也會變多。當母親的必須注意調節寒溫,知道讓孩童飲食適量,減少給予過多濃厚的味道,使孩童的氣血平和,這樣孩子就不會生病了。如果飲食不節制,吃了過多生冷食物,造成食物積滯在腸胃無法消化,就會形成食疳。
患上食疳的孩子,臉色會呈現萎黃,身體會很瘦弱,肚子大、四肢細小,毛髮乾燥焦黃,鼻子和嘴巴會經常乾乾的,喜歡吃泥土,頭部會很熱,肚子上會有青筋浮現,嘴巴和舌頭容易長瘡,吃進去的食物無法消化,腹瀉次數多,身體會逐漸變得虛弱,這就是患上食疳的徵兆。
《聖惠》治療小兒疳氣,可以增長肌肉、改善氣色、消化積滯的食物。也能治療腹脹、順氣、調理脾胃,還可以消除體內積聚的腫塊。這裡提供檳榔丸的配方:
檳榔、硃砂、代赭石、麝香(都磨成細粉),乳香(磨粉加入),五靈脂、肉豆蔻(去殼)、木香、阿魏(用麵包裹起來煨,等到麵皮熱了就可以,各取一份),蟾蜍頭(烤至焦黃,取一枚),巴豆(去皮和芯,磨粉後用紙包起來壓榨去除油脂,取七枚)。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再一起研磨均勻,用麵糊做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兩顆藥丸。用量可根據孩童的大小適當增減。
《聖惠》治療小兒食疳,腹部經常疼痛、大便不順或腹瀉,鼻子癢、身體乾瘦、時常發熱。這裡提供木香丸的配方:
木香、胡黃連、蟾蜍頭(烤至焦黃)、麝香、蘆薈、青黛、雄黃(都磨成細粉)、香墨、熊膽(各取一份),使君子(取半兩)。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稀粥送服五顆藥丸。用量可根據孩童的大小適當增減。
《聖惠》治療小兒食疳,吃進去的食物無法消化、肚子脹滿、喜歡吃泥土、身體瘦弱。這裡提供訶梨勒丸的配方:
訶梨勒皮(取三分)、肉豆蔻(去殼,取一枚)、青黛、麝香、蘆薈、硃砂(都磨成細粉)、熊膽(磨粉加入,各取一份)。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全部研磨均勻,用酒煮過的粳米飯做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稀粥送服三顆藥丸,一天服用兩次。用量可根據孩童的大小適當增減。
《聖惠》治療小兒食疳,肚子脹大、身體消瘦、食物無法消化、經常啼哭、身體發熱。這裡提供代赭丸的配方:
代赭石、硃砂(都磨成細粉)、赤石脂(各取一份)、巴豆(去皮和芯,磨粉後用紙包起來壓榨去除油脂,取十枚)、杏仁(用銅針穿過,在燈上烤到有聲音為止,另外研磨,取二至七枚)。
以上藥材都必須是新鮮且品質優良的,放入乳缽中一起研磨均勻,用水調和做成如粟米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稀粥送服一顆藥丸,也可以用母乳送服。用量可根據孩童的大小適當增減。
《聖惠》治療小兒食疳,肚子虛脹、感覺胸悶、有時發熱口渴。這裡提供大黃丸的配方:
川大黃(切碎後稍微炒過)、黃連(去除根鬚)、桂心、代赭石(磨成細粉,各取一兩)、硃砂、麝香(都磨成細粉)、巴豆(去皮和芯,磨粉後用紙包起來壓榨去除油脂,各取一份)、木香、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去雙仁,用麩皮炒黃,研磨成膏狀,各取半兩)、肉豆蔻(去殼,取兩顆)。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加入巴豆和杏仁,全部研磨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稀粥送服三顆藥丸。用量可根據孩童的大小適當增減。
《聖惠》治療小兒食疳引起的腹脹。這裡提供桃花散的配方:
桃花(取一份)、乾蟾蜍(塗上酥油,烤至焦黃)、肉豆蔻(去殼)、青黛(磨成細粉)、赤芍藥、紫筍茶(各取半兩)。
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末。每次用溫熱的稀粥調服半錢。用量可根據孩童的大小臨時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