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二 (4)
卷第二十二 (4)
1. 積聚第一
此患看虛實與下,次調胃氣即妙。又一本云:此看虛實先取蔥湯丸(方見驚積門中,與吉氏同),次銀白散補(方見乳癖門中。)
《千金》治小兒結實,乳食不消,心腹痛。牛黃雙丸方
牛黃,太山甘遂(各半兩),珍珠(六銖),杏仁(浸去皮尖),芍藥,黃芩(各一兩),巴豆(去皮膜,十八銖)
上七味末之,蜜丸。一歲兒飲服如麻子二丸,但隨兒大小加減之。
《千金》,紫雙丸,治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中脹滿。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起。小兒無異疾,惟飲食過度,不知自止,哺乳失節,或驚悸寒熱,惟此丸治之。不瘥更可重服。小兒欲下,是其蒸候,哺食減少,氣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內不調。悉宜用此丸,不用他藥,數用神驗。
千金不傳方。(臣億等詳序例中,凡云:服紫丸者,即前變蒸篇中十四味者是也。云服紫丸不下者,服赤丸,赤丸差駛病重者,當用之。方中並無赤丸,而比用硃砂又力緊於紫丸,疑此即赤丸也。)
巴豆(去皮,十八銖),麥門冬(去心,十銖),甘草(炙,五銖),甘遂,硃砂(各二銖),蠟(八銖),蕤核仁(湯浸,去皮,十八銖),牡蠣(火煅令赤,八銖)
上八味,以湯熟,洗巴豆研,新布絞去油。別搗甘草、甘遂、牡蠣、麥門冬,下篩訖。研蕤核仁令極熟,乃內散,更搗二千杵。藥燥不能相丸,更入少蜜足之。半歲兒服如荏子一雙;一歲、二歲兒服如半麻子一雙;三、四歲者,服如麻子二丸;五、六歲者,服如大麻子二丸;七歲、八歲服如小豆二丸;九歲、十歲微大於小豆二丸。常以雞鳴時服,至日出時不下者,投粥、熱飲數合即下。
丸皆雙下也,下甚者飲以冷粥即止。
《外臺》,曾青丸,療大人、小兒久寒積聚,留飲宿食,天行傷寒者,服之二十愈。久服令人延年益壽。浩仲堪云:扁鵲曾青丸,療久癖積聚,留飲宿食,天行傷寒,咳逆消渴,隨病所在,久病羸瘦,老少宜服,藥或吐或下,或汗出方。
曾青,朴硝(各二分),茯苓,寒水石,大黃,附子(炮。各三分),巴豆(二分,去心、皮,熬)
上七味各異搗,下篩。巴豆、硝石合搗六千杵,次內附子搗相得,次內茯苓搗相得,次內大黃搗相得,次內曾青搗相得,次內寒水石搗相得,次內蜜和搗千杵。大人服如大豆二丸;小兒五歲以下如麻子大一丸;二、三歲兒如黍米一丸。如服藥,以飲薄粉粥清下,當覆臥,令汗出。
吐下氣發作,服二丸;霍亂服三丸,泄瀉不止服一丸,可至二丸。一方用曾青三分。忌豬肉、冷水、蘆筍、大酢。崔氏同。
《外臺》療小兒痰實結聚宿癖,羸露瘦弱,不能飲食。真珠丸方
真珠(研,半兩),蕤仁(五十枚,一云二百枚),麥門冬(去心,一兩),巴豆(七枚,去心、皮,熬。一云四十枚)
白話文:
這個病症的處理,要先觀察是屬於虛證還是實證,以及病邪是向下還是向上,接著調理好脾胃之氣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有一種說法是,先用蔥湯丸(藥方在《驚積門》中,與吉氏的藥方相同),接著用銀白散來補養身體(藥方在《乳癖門》中)。
《千金方》有一個治療小孩積食、消化不良、心腹疼痛的牛黃雙丸方:
牛黃、太山甘遂(各半兩)、珍珠(六銖)、杏仁(浸泡後去皮尖)、芍藥、黃芩(各一兩)、巴豆(去皮膜,十八銖)
以上七種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做成藥丸。一歲的嬰兒每次服用像麻子兩顆大小的藥丸,可以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
《千金方》還有一個紫雙丸,用來治療小孩發熱頭痛、消化不良、腹脹滿,或是小腹絞痛、大小便不順暢、多次腹瀉。小孩沒有其他疾病,只是因為飲食過量,不知道節制,或是哺乳不當,或是受到驚嚇、寒熱不適,都可用此藥丸治療,如果沒好,可以再次服用。小孩想要排便,是身體發蒸的徵兆,如果食慾減少、呼吸不順暢、夜間啼哭不眠,這是腹內不調,都應該服用此藥丸,不用其他藥物,多次使用效果很好。
《千金方》有一個不外傳的藥方。(臣億等人詳細研究過藥例,凡是提到服用紫丸的,就是先前《變蒸篇》中的十四味藥材。如果服用紫丸效果不好,就服用赤丸,赤丸藥效較快,如果病情嚴重,應當使用赤丸。藥方中並沒有赤丸,但因為使用硃砂,藥力比紫丸更強,猜測這就是赤丸。)
巴豆(去皮,十八銖)、麥門冬(去心,十銖)、甘草(炙,五銖)、甘遂、硃砂(各二銖)、蠟(八銖)、蕤核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十八銖)、牡蠣(用火煅燒至紅色,八銖)
以上八種藥材,用熱水煮過,洗去巴豆的油脂後磨成粉末,再用新布擠壓去除油脂。另外搗碎甘草、甘遂、牡蠣、麥門冬,篩選過後。將蕤核仁搗爛,再加入其他藥粉,再搗兩千下。如果藥粉太乾燥無法成丸,可以加入少許蜂蜜調和。半歲的嬰兒每次服用像荏子一樣大小的一對藥丸;一歲、二歲的嬰兒服用像半顆麻子一樣大小的一對藥丸;三、四歲的嬰兒服用像麻子兩顆大小的藥丸;五、六歲的嬰兒服用像大麻子兩顆大小的藥丸;七歲、八歲的服用像小豆兩顆大小的藥丸;九歲、十歲的服用比小豆稍大一點的兩顆藥丸。通常在雞鳴時服用,到了日出時如果沒有排便,可以餵食稀粥、熱飲數次,就會排便。
藥丸都會排便兩次,如果拉肚子太嚴重,可以喝冷稀粥來止瀉。
《外台秘要》有一個曾青丸,治療大人、小孩的長期寒積、聚積、留飲、宿食,以及流行性傷寒,服用二十天就會痊癒。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浩仲堪說:扁鵲的曾青丸,治療長期積聚、留飲、宿食、流行性傷寒、咳嗽、消渴,可以根據病症所在來用藥,長期疾病導致身體虛弱消瘦,不論老少都適合服用。此藥可能會引起嘔吐、腹瀉或是發汗。
曾青、朴硝(各二分)、茯苓、寒水石、大黃、附子(炮製過,各三分)、巴豆(二分,去心、皮,炒過)
以上七種藥材分別搗碎,篩選過後。將巴豆、硝石一起搗六千下,接著加入附子一起搗均勻,再加入茯苓搗均勻,再加入大黃搗均勻,再加入曾青搗均勻,最後加入寒水石搗均勻,再加入蜂蜜調和搗一千下。大人每次服用像大豆兩顆大小的藥丸;五歲以下的小孩服用像麻子一樣大小的藥丸;二、三歲的小孩服用像黍米一樣大小的藥丸。服用藥丸時,用清淡的米粥送服,然後要蓋好被子躺臥,讓身體發汗。
如果出現嘔吐或腹瀉的反應,服用兩顆藥丸;如果是霍亂,服用三顆藥丸;如果腹瀉不止,服用一顆藥丸,最多可服用到兩顆。有一個方子用曾青三分。服用此藥要忌食豬肉、冷水、蘆筍、過酸的食物。崔氏的觀點相同。
《外台秘要》有一個治療小孩痰積、結塊、宿積、瘦弱、不能飲食的珍珠丸:
珍珠(磨成粉,半兩)、蕤仁(五十枚,也有說兩百枚)、麥門冬(去心,一兩)、巴豆(七枚,去心、皮,炒過。也有說四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