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一 (22)
卷第二十一 (22)
1. 胃氣不和第九
上件四味為末。每服半錢,水一小盞,生薑一片,煎三兩沸,溫服。
《莊氏家傳》:小兒和胃氣,進飲食。丁香丸
丁香,木香,肉豆蔻,人參,茯苓(以上各二分),藿香(一分半)
上件搗,羅為末,用硃砂二錢,香纏一錢,與前藥相和;用棗瓤三個同研,麵糊為丸如黍米大。米飲下,隨孩兒加減服之。
《王氏手集》調氣,白朮丸,調脾胃,散風濕,去寒邪,治泄瀉,乳食不化,止嘔逆;腹脅脹痛,四肢腫滿,小便不利及減食羸瘦,久漸成疳疾。
白朮,芍藥,木香,當歸(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一兩作八十丸。每服一丸,食前,生薑米飲湯化下。
《王氏手集》,七香丸方,治脾胃不和,嘔逆泄痢,化痰飲,利胸膈,進乳食,止腹痛。
丁香,人參,水銀(各一錢),藿香,半夏(各一分)
上件生薑,麵糊和棗肉研水銀,作銀液丸在內如綠豆大。食前,生薑、薄荷湯下十丸。更量大小加減丸數。
《吉氏家傳》,和氣榮胃散
白朮(水半盞煮乾),陳皮(水半盞浸,去白。以上各三分),茯苓,甘草(各半錢)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一錢。調氣,紫蘇木瓜湯調下;泄瀉虛羸,生薑陳皮飲下;疏利和氣,水半盞,生薑棗子煎至三、四分。凡病,未可急用藥攻之,但用平和藥三、二服。
《吉氏家傳》,和氣開胃鎮心丸
全蠍(五個),腦子(一字),酸棗仁(三錢),金箔(一片),紫蘇(一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半丸,薄荷湯下,小孩兒一字。
《吉氏家傳》,順氣補虛調中散
人參,防風,藿香(以上各半兩),陳皮(去白,一分),草豆蔻(五個,和皮用)
上為末。每服一錢或半錢,煎薑、鹽、飯飲調下。
《吉氏家傳》,和氣進食木香散
白朮,人參,茯苓,川芎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半錢,飯飲調之下。
《吉氏家傳》,補虛順氣散
白朮(一兩),青皮,甘草(炙),茴香,木香(各半兩),肉豆蔻(五個,麵裹煨)
上末,每服半錢,鹽湯點服。
《吉氏家傳》,和胃進食人參膏
人參(洗),白朮,茯苓,川芎,殭蠶(淨),天麻(酒浸),全蠍
上件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
《吉氏家傳》治諸般氣疾,異功散
茯苓,人參,甘草(炮。各一兩),白朮(四兩,水一碗,煮乾,切片子),陳皮(三兩,水煮五七沸,去白)
上件末,每服半錢。和胃氣,紫蘇、木瓜湯下。疳瀉,陳米飲下二錢,更服十粒玉柱丸(方見一切泄瀉門中,)井華水下作二服。溫脾胃,薑棗湯調下。患後困,生薑木瓜湯下半錢。胃氣不和,不思飲食,薑棗湯調下。
長沙醫者鄭愈補虛調氣,白朮散
白朮,白茯苓(各一錢),陳皮,半夏(各半錢),肉豆蔻(一個,煨),人參(二錢),甘草(炙,三寸)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一小杯水,加上一片生薑,煎煮至沸騰兩三次,溫熱服用。
《莊氏家傳》: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小兒胃氣不和,幫助消化,增進食慾。丁香丸的配方如下:
丁香、木香、肉豆蔻、人參、茯苓(以上各二分),藿香(一分半)。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硃砂二錢、香纏一錢,與之前的藥粉混合均勻。再加入三個棗子的果肉一同研磨,用麵糊製成丸子,大小如黍米。用米湯送服,可根據孩童情況調整用量。
《王氏手集》:白朮丸,這個方子可以調理氣機,健脾胃,驅散風濕,去除寒邪,治療腹瀉,消化不良,止嘔吐;腹部、脅肋脹痛,四肢浮腫,小便不暢,以及食慾不振、身體消瘦,久而久之導致疳積。
白朮、芍藥、木香、當歸(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每兩藥材製作八十顆丸子。每次服用一顆,飯前用生薑米湯化開送服。
《王氏手集》:七香丸,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脾胃不和,嘔吐、腹瀉,化解痰飲,疏通胸膈,增進食慾,止腹痛。
丁香、人參、水銀(各一錢),藿香、半夏(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與生薑、麵糊和棗肉一起研磨,再加入水銀,製成如同綠豆大小的銀液丸。飯前用生薑、薄荷湯送服十顆。可根據孩童情況調整丸子數量。
《吉氏家傳》:和氣榮胃散
白朮(用水半杯煮乾),陳皮(用水半杯浸泡後去白。以上各三分),茯苓、甘草(各半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於調理氣機,可用紫蘇木瓜湯送服;若腹瀉虛弱,則用生薑陳皮飲送服;若要疏通氣機,則用水半杯,加入生薑、棗子煎煮至剩餘三分或四分時服用。一般來說,病情剛開始時,不宜立即使用猛烈的藥物,應先使用平和的藥物服用兩三次。
《吉氏家傳》:和氣開胃鎮心丸
全蠍(五個),腦子(一字,為量詞),酸棗仁(三錢),金箔(一片),紫蘇(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半顆,用薄荷湯送服,小孩兒服用一字的量。
《吉氏家傳》:順氣補虛調中散
人參、防風、藿香(以上各半兩),陳皮(去白,一分),草豆蔻(五個,連皮使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或半錢,用煎煮過的薑、鹽和飯飲調和送服。
《吉氏家傳》:和氣進食木香散
白朮、人參、茯苓、川芎
將以上藥材等份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飯飲調和送服。
《吉氏家傳》:補虛順氣散
白朮(一兩),青皮、甘草(炙)、茴香、木香(各半兩),肉豆蔻(五個,用麵包裹後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鹽湯點服。
《吉氏家傳》:和胃進食人參膏
人參(洗淨)、白朮、茯苓、川芎、殭蠶(淨)、天麻(用酒浸泡)、全蠍。
將以上藥材等份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一顆,用薄荷湯送服。
《吉氏家傳》:治療各種氣病,異功散
茯苓、人參、甘草(炮製過,各一兩),白朮(四兩,用水一碗煮乾,切成片狀),陳皮(三兩,用水煮五七次沸騰後去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若要調理胃氣,則用紫蘇、木瓜湯送服。若為疳積腹瀉,則用陳米湯送服二錢,再服用十顆玉柱丸(方子在一切泄瀉門中),用井水送服,分兩次服用。若要溫養脾胃,則用薑棗湯調和送服。若病後身體困倦,則用生薑木瓜湯送服半錢。若胃氣不和、食慾不振,則用薑棗湯調和送服。
長沙的醫生鄭愈所用的補虛調氣方,白朮散
白朮、白茯苓(各一錢),陳皮、半夏(各半錢),肉豆蔻(一個,煨過),人參(二錢),甘草(炙,三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