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一 (10)
卷第二十一 (10)
1. 腹痛第六
《博濟方》治小兒脾痛,兼和氣止瀉,及腹肋刺痛,起止疼痛,不思飲食。香樸散
厚朴(一兩),木香,麥櫱(炒),神麯(炒),青橘皮(去白),陳橘皮(去白。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溫水調下。
《譚氏殊聖方》:小兒虛脹不消磨,喘息饒粗不奈何。心腹滿疼難可忍,才過一月變沉疴。急須求取還元散,白朮蒼龍除結多。更入水銀知母搗,當歸止痛便平和。
敗毒散
白朮(炮),龍齒,知母,當歸(各一分),水銀(一分,以銀箔結砂,後入余藥)
上為末,每服半錢,橘皮湯下。
《嬰孺》治小兒腹痛夭糾,不能哺乳。茯苓丸方
茯苓,黃連(各一兩)
上為末,用蜜為丸如大豆大。飲下量加。
《嬰孺》治小兒腹痛夜啼方。
牡丹(去心),代赭石,芍藥(各二分)
上為末,蜜為丸。二小豆大,飲下,稍加之。
錢乙附方和中散,和胃氣,止吐瀉,定煩渴,治腹痛,思食。
人參(切去頭,焙),白茯苓,白朮,甘草(銼炒),乾葛(銼),黃耆,白扁豆(炒),藿香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干棗二個,去核,姜五片,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張渙,寬中湯方,治心腹疼痛不可忍者。
高良薑,木香(各半兩),丁香,青橘皮(炒黃),桔梗,甘草(炙。各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溫酒調下。
張渙又方,蓬莪朮丹
蓬莪朮(炮裂,乘熱銼碎),當歸(洗,焙乾。各一兩),木香,人參,桂心(各半兩),黑牽牛(炒微黃)
上件搗,羅為末,細白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生薑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溫胃丹,治腹痛,啼哭不止。
人參(去蘆頭),白朮,五味子,當歸(炒,焙乾),高良薑(各半兩),木香(一兩)
上件搗為細末,白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
張渙又方,橘香散
青橘皮(炒),吳茱萸,木香,當歸(洗、焙乾。各一兩),乾薑,丁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生薑二片,煎五分,去滓。放溫熱服,食前。
《嬰童寶鑑》治小兒瀉,不思食,腹中痛。溫脾丸方
草豆蔻(二個,掰開,內乳香一皂角大於中,用麵裹煨熟),甘草(五寸,豬膽浸,炙黃色),硃砂末,麝(各一錢匕)
上件為末,研飯為丸如蘿蔔子大,飯飲下十丸。
《惠眼觀證》,槐角丸,治氣疾腹內常痛及消積滯。
槐角末(先以蜜炙,為末,炒一錢用),胡椒(四十粒),巴豆(二粒,不出油,研爛,入諸末再研),丁香(二十粒)
上以爛飯為丸,如此○大。每服五丸,生薑湯下,空心服之。
《劉氏家傳》:小兒腹痛疳疾。
上用水磨烏藥,煎服效。
《莊氏家傳》:小兒未能語,啼啼哭不能辯者,當以手候其腹,如有實硬處,即是腹痛。治之方:
白話文:
《博濟方》的香樸散: 這個藥方治療小孩脾臟疼痛,同時能調和氣息、止瀉,以及腹部和肋骨的刺痛感,這些疼痛會反覆發作,導致小孩不想吃東西。 藥方組成:厚朴(約37.5克)、木香、炒過的麥芽、炒過的神麯、去白的青橘皮、去白的陳橘皮(各約3.75克)。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1.875克,用溫水調服。
《譚氏殊聖方》的敗毒散: 這個藥方治療小孩因虛弱而引起的腹部脹氣不消化,呼吸急促粗重,以及難以忍受的心腹脹痛。這種情況如果超過一個月就會變成嚴重的疾病。 藥方組成:炮製過的白朮、龍齒、知母、當歸(各約3.75克)、水銀(約3.75克,用水銀與銀箔結合後再加入其他藥材)。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1.875克,用橘皮湯送服。
《嬰孺》的茯苓丸: 這個藥方治療小孩腹痛難以忍受,無法吸吮母乳的情況。 藥方組成:茯苓、黃連(各約37.5克)。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大豆大小的藥丸。根據情況調整用量,用水送服。
《嬰孺》治療小孩腹痛夜啼的藥方: 藥方組成:去心的牡丹皮、代赭石、芍藥(各約7.5克)。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兩顆小豆子大小的藥丸。用水送服,可根據情況稍微增加用量。
錢乙附方的和中散: 這個藥方可以調理胃氣、止吐瀉、平息煩躁口渴,治療腹痛,使人有食慾。 藥方組成:切除頭部的焙乾人參、白茯苓、白朮、炒過的甘草、葛根、黃耆、炒過的白扁豆、藿香葉(各等分)。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約11.25克,用水240毫升,加入去核的乾棗兩個、生薑五片,煎煮至剩約192毫升。飯前溫服。
張渙的寬中湯: 這個藥方治療心腹疼痛難以忍受的情況。 藥方組成:高良薑、木香(各約18.75克)、丁香、炒黃的青橘皮、桔梗、炙甘草(各約3.75克)。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約1.875克,用溫酒調服。
張渙的蓬莪朮丹: 藥方組成:炮製過的蓬莪朮(約37.5克,趁熱搗碎)、當歸(洗淨焙乾,約37.5克)、木香、人參、桂心(各約18.75克)、炒至微黃的黑牽牛子。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細粉,用細白麵糊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煎好的生薑湯送服。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調整用量。
張渙的溫胃丹: 這個藥方治療腹痛哭鬧不停的情況。 藥方組成:去除蘆頭的人參、白朮、五味子、炒過焙乾的當歸、高良薑(各約18.75克)、木香(約37.5克)。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粉,用白麵糊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送服。
張渙的橘香散: 藥方組成:炒過的青橘皮、吳茱萸、木香、洗過焙乾的當歸(各約37.5克)、乾薑、丁香(各約18.75克)。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約3.75克,用水約210毫升,加入生薑兩片,煎煮至剩約105毫升,去除藥渣,放溫後在飯前服用。
《嬰童寶鑑》的溫脾丸: 這個藥方治療小孩腹瀉、不思飲食、腹痛的情況。 藥方組成:草豆蔻(兩個,掰開,內填入約一皂角大小的乳香,用麵包裹煨熟)、用豬膽浸泡炙黃的甘草(約15厘米)、硃砂末、麝香(各約3.75克)。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飯研磨製成如蘿蔔籽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
《惠眼觀證》的槐角丸: 這個藥方治療因氣滯引起的腹內時常疼痛,以及消化不良的情況。 藥方組成:用蜜炙過的槐角末(約3.75克)、胡椒(四十粒)、巴豆(兩粒,研爛後加入其他藥末一起研磨)、丁香(二十粒)。 使用方法:用煮爛的米飯製成如○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用生薑湯送服,空腹服用。
《劉氏家傳》的藥方: 這個藥方治療小孩腹痛疳疾。 使用方法:用水磨烏藥,煎煮後服用,效果良好。
《莊氏家傳》的藥方: 針對小孩還不會說話,哭鬧不止難以辨別病因的情況,可以用手按壓小孩腹部,如果發現有硬塊,就是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