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13)

1. 盜汗第四

鱉甲(童子小便浸一宿,去裙襴,酥炙黃),綿黃耆(銼),草龍膽,當歸(洗,焙乾),沉香(各一兩),川大黃(炮),川黃連(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用麥門冬去心煎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蓯蓉丹,治血少肌瘦盜汗方。

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皺皮,令乾),鱉甲(塗醋炙黃,或去裙襴。各一兩),綿黃耆(銼),何首烏,當歸(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溫米飲下,食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升麻湯,治肌熱盜汗方。

川升麻,綿黃耆(銼),人參(去蘆頭。各一兩),熟乾地黃(半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天竺黃,牡蠣粉(展半兩,研勻)

上件同拌勻。每服半錢至一錢,煎竹葉湯調下。

張渙,牡蠣散,專止盜汗方。

牡蠣粉(二兩,細研),麻黃根(為細末),赤石脂(細研),糯米粉(各一兩),龍腦(一錢)

上件再研勻。每用一匙頭,新綿包,每日及夜常常撲身體、頭面有汗處。

《四十八候》治盜汗,防風湯方

防風,麻黃(各一錢)

上為末,水半盞,蓮子心四個,同煎三、五沸服。

《惠眼觀證》,龍膽丸,治盜汗睡著常出,若待日久,漸加黃瘦方。

龍膽草,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以蜜為丸如此○大。每服十丸,蜜水下,不拘時候。

《張氏家傳》治小兒夜多盜汗。白龍散方

龍骨(半兩),麝香(少許)

上同研為細末。每服半錢,冷水調下。

《張氏家傳》,人參黃耆散,治身熱肌瘦,自汗盜汗,服之大妙方。

人參,綿黃耆,白茯苓,山藥,百合,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濃煎麥門冬湯點服,不以時候。小兒服一錢,頻服甚妙。

《莊氏家傳》小兒一切虛熱,夜臥有汗方。

黃芩,甘草,芍藥(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蜜湯調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肌熱盜汗,不思飲食。柴胡飲子方

柴胡(去苗),青蒿,嫩桃枝,嫩柳枝(各陰乾取),地骨皮,甘草(炙。各二兩)

上等分細銼,每服二錢。入烏梅一個,拍破,小麥四十九粒,水一盞,煎七分。食後、臨臥溫服。

《王氏手集》止汗,牡蠣散,方,治臥即盜汗,風虛頭痛,忪悸恍惚,口乾羸瘦方。

牡蠣(煅赤),白朮,防風(各三兩)

上同為細末,每服一平錢,溫酒或米飲調下。止汗立驗。

《王氏手集》又方,防芷散

防風,白芷(各等分)

上碾,羅為細末。每服一平錢,米飲湯調下。食後極有效。

《吉氏家傳》,麻黃散,治小兒胃熱盜汗,及衣厚傷溫汗出方。

麻黃根(一分,焙),麥麩(半兩,炒黃黑色)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至一錢,豬耳煎湯調下。

《吉氏家傳》,升麻散,治小兒心臟虛熱,小便黃,面赤口生瘡,盜汗出方。

白話文:

盜汗第四

鱉甲丸

鱉甲(用童子小便浸泡一晚,去除邊緣,用酥油烤黃),綿黃耆(切碎),草龍膽,當歸(洗淨,烘乾),沉香(各一兩),川大黃(炮製過),川黃連(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麥門冬(去心)煎煮的湯送服。用量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

張渙,蓯蓉丹

此方用於治療因血少導致的肌肉消瘦、盜汗。

肉蓯蓉(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皺皮,使其乾燥),鱉甲(塗醋烤黃,或去除邊緣。各一兩),綿黃耆(切碎),何首烏,當歸(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溫熱的米湯送服,飯前服用。用量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

張渙,升麻湯

此方用於治療身體發熱、盜汗。

川升麻,綿黃耆(切碎),人參(去除蘆頭。各一兩),熟乾地黃(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末。然後加入:天竺黃,牡蠣粉(各半兩,研磨均勻)。

將以上藥粉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錢至一錢,用竹葉煎煮的湯調服。

張渙,牡蠣散

此方專門用於止盜汗。

牡蠣粉(二兩,細磨),麻黃根(磨成細末),赤石脂(細磨),糯米粉(各一兩),龍腦(一錢)。

將以上藥材再次研磨均勻。每次用一匙頭的量,用新棉布包好,每天及晚上經常撲在身體、頭面出汗的地方。

《四十八候》防風湯

此方用於治療盜汗。

防風,麻黃(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末,用水半盞,加入蓮子心四個,一同煎煮三五次沸騰後服用。

《惠眼觀證》,龍膽丸

此方用於治療睡著時常出現的盜汗,如果時間久了,會逐漸出現身體黃瘦的症狀。

龍膽草,防風(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如黃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蜜水送服,不拘時間。

《張氏家傳》白龍散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夜間多盜汗。

龍骨(半兩),麝香(少許)。

將以上藥材一同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冷水調服。

《張氏家傳》,人參黃耆散

此方用於治療身體發熱、肌肉消瘦、自汗盜汗,服用效果很好。

人參,綿黃耆,白茯苓,山藥,百合,甘草(炙。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濃煎的麥門冬湯調服,不拘時間。小兒服用一錢,頻繁服用效果更好。

《莊氏家傳》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一切虛熱,夜間睡覺出汗。

黃芩,甘草,芍藥(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蜜湯調服。

《莊氏家傳》,柴胡飲子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肌肉發熱盜汗,不思飲食。

柴胡(去除根苗),青蒿,嫩桃枝,嫩柳枝(各取陰乾的),地骨皮,甘草(炙。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等份切碎,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烏梅一個(拍破),小麥四十九粒,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飯後或臨睡前溫服。

《王氏手集》,牡蠣散

此方用於止汗,治療臥床即盜汗、風虛頭痛、心悸恍惚、口乾消瘦等症狀。

牡蠣(煅燒至赤色),白朮,防風(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一同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平錢,用溫酒或米湯調服。止汗效果很快。

《王氏手集》,防芷散

防風,白芷(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碾碎,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平錢,用米湯調服。飯後服用效果更好。

《吉氏家傳》,麻黃散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胃熱盜汗,以及因穿衣過厚導致的發熱出汗。

麻黃根(一分,焙乾),麥麩(半兩,炒至黃黑色)。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至一錢,用豬耳朵煎煮的湯調服。

《吉氏家傳》,升麻散

此方用於治療小兒心臟虛熱、小便黃、面色發紅、口生瘡、盜汗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