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九 (2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 (21)

1. 積熱第七

上細研,盛於膽內,當風懸之,候過清明可開。再研極細,入腦、麝少許,生蜜和為膏子,以瓷器中盛。量兒大小加減。干服如紫雪法。

《莊氏家傳》治小兒上膈積熱。化涎、利胸膈,治咽喉方。

硼砂,鉛霜,牙硝,甘草(以豬膽四個,去火二醮汁炙盡為度。各一兩),龍腦(少許)

上先將四味研細,後將甘草別搗為末,拌勻。每服一字,以新水調下。

《趙氏家傳》春疏下積熱,切忌用元子藥,徒損胃氣,積熱不行方。

錦紋大黃(生,切碎,煨,一分),甘草(一寸許,炙,切碎),不蛀肥皂角(一寸許,不用切)

上件三味用水一平碗,同煎至半碗以下,去滓。臨臥帶熱服,次日取下熱氣。更看大便,黑色即一年無病,如不動,即別作一料,加生薑、製厚朴二錢,切碎同煎,須天氣晴明服。十五歲以上可作一服,小兒量度與之。

《吉氏家傳》治積熱。金露散方

鬱金(一個,水煮五次,焙),天竺黃,大黃(蒸三次,切),乾地黃,牙硝(各一分),甘草(半兩,炙)

上件細末,每服半錢,漿水調下。

白話文:

《積熱第七》

將上述藥材仔細研磨成粉末,放入豬膽中,懸掛在通風處,等到過了清明時節就可以取出。再次將藥粉研磨到極細,加入少許冰片和麝香,用生蜂蜜調和成膏狀,盛放在瓷器中。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用量。服用方法像紫雪丹一樣,乾服。

《莊氏家傳》治療小兒上膈積熱。化痰、疏通胸膈,治療咽喉的藥方。

硼砂、鉛霜、牙硝、甘草(用四個豬膽,去膽汁,以汁炙甘草至乾為度,各一兩),冰片(少許)

先將前四味藥研磨成細末,然後將甘草另外搗成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字(古代計量單位,約為一小撮),用新水(剛汲取的井水或泉水)調服。

《趙氏家傳》春季疏散積熱,切忌使用丸劑,只會損傷胃氣,無法排出積熱的藥方。

錦紋大黃(生的,切碎,用火煨過,一分),甘草(約一寸長,炙過,切碎),不蛀的肥皂角(約一寸長,不用切)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一平碗水一起煎煮,煮至半碗以下,去除藥渣。睡前趁熱服用,第二天排出熱氣。再觀察大便,如果排出黑色大便,就表示一年內不會生病,如果沒有動靜,就再準備一劑藥,加入生薑和製厚朴各二錢,切碎一起煎煮,必須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服用。十五歲以上可以服用一劑,小孩要根據情況調整用量。

《吉氏家傳》治療積熱。金露散藥方

鬱金(一個,用水煮五次,烘乾),天竺黃,大黃(蒸三次,切),乾地黃,牙硝(各一分),甘草(半兩,炙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