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九 (15)
卷第十九 (15)
1. 煩熱第五
牛蒡根汁(一合),粳米(一合)
上以水一大盞煮粥,臨熟投牛蒡汁攪勻,空腹溫溫食之。
《靈苑》,小金箔丸,解大人、小兒心臟壅毒,咽喉不利,上壅口瘡,夜臥不穩,心膈煩躁。化痰毒風涎,安魂定魄。治驚邪,鎮心神;解室女骨蒸熱勞方。
金箔(五片),硃砂,琥珀,雄黃,硼砂,鉛白霜(各二錢),白龍腦,生犀(末),天竺黃,寒水石(煅過。各三錢),牛黃(少許研)
上十一味同入乳缽內,細研如粉,用粟米飲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用竹葉熟蜜水下。舊方云:大金箔丸治大人疾,小金箔丸治小兒疾,今亦互服。但小金箔丸正涼,大金箔丸小溫而治風。
《嬰孺》治小兒煩熱。雷丸浴湯方
雷丸(二十個),大黃(四兩),黃芩(一兩),丹參(二兩),苦參,石膏(研。各三兩)
上以水二升,煮一升半。浴兒訖,粉粉之,勿厚衣,一宿復浴,避陰及目。一方只用石膏末半升,雷丸五兩,以雪水六升煮二升,用帛染拭頭體。
《萬全方》治小兒煩熱多驚。茯神散
茯神,人參,天竺黃(研),鉤藤(各一分),牛黃(半分,研入),鬱金,甘草(炙。各半兩)
上搗羅為末。每服半錢,煎竹葉湯調下。
《萬全方》治小兒煩熱驚悸。竹瀝犀角飲子
竹瀝(二合),犀角(不計多少)
上件藥將犀角於竹瀝內磨,令濃。量兒大小分減服。
《四十八候》治伏熱心煩,疏風順氣。檳榔散方
檳榔(生),大黃(蒸),青皮(各一分),黑牽牛(一錢,微炒),木香(少許,炮)
上為末。每服一錢,薄荷蜜水調下。
《莊氏家傳》:初冬陽盛熱壅,臥不穩,手腳心煩熱。
川大黃,川升麻,白芍藥(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用竹茹水七分,同煎四分,去滓溫服。三、兩夜一服,冬至後一夜一服。
白話文:
牛蒡根汁粥
取牛蒡根汁一杯,粳米一杯,加一大碗水煮粥。粥快煮好時,加入牛蒡汁攪拌均勻,在空腹時溫熱食用。
小金箔丸
此藥丸可以解除成人和小孩心臟積毒,緩解咽喉不適、上火引起的口腔潰瘍、夜晚睡不安穩、心胸煩躁等症狀。也能化解痰毒、風邪引起的涎液,安定心神,鎮定驚嚇,還可以治療婦女因體虛發熱的病症。
藥方組成:金箔五片,硃砂、琥珀、雄黃、硼砂、鉛白霜各二錢,白龍腦、犀角末、天竺黃、煅燒過的寒水石各三錢,少量牛黃研末。
將以上十一味藥材放入乳缽中,仔細研磨成粉末,用小米湯做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用竹葉煮水加入蜂蜜送服。舊方記載:大金箔丸治療成人疾病,小金箔丸治療小兒疾病,現在也可以互相服用。小金箔丸性涼,大金箔丸則性微溫,主要治療風邪。
雷丸沐浴湯
此藥方用於治療小兒發熱煩躁。
藥方組成:雷丸二十個,大黃四兩,黃芩一兩,丹參二兩,苦參、研磨後的石膏各三兩。
將以上藥材加入二升水中,煮至剩下一升半。給孩子洗浴後,將藥粉塗在身上,不要穿太厚的衣服,隔一夜再次洗浴,注意避開陰涼處和眼睛。另一個方子只用半升石膏粉末和五兩雷丸,加入六升雪水煮成二升,用布沾濕擦拭頭部和身體。
茯神散
此藥方用於治療小兒發熱、多驚。
藥方組成:茯神、人參、研磨後的天竺黃、鉤藤各一分,少量牛黃研末加入,鬱金、炙甘草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竹葉煮水調服。
竹瀝犀角飲
此藥方用於治療小兒發熱、驚悸。
藥方組成:竹瀝二合,犀角不限量。
將犀角在竹瀝中磨成濃汁,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分量服用。
檳榔散
此藥方用於治療潛伏的熱邪引起的心煩,疏通風邪、理順氣機。
藥方組成:生檳榔、蒸過的大黃、青皮各一分,稍微炒過的黑牽牛一錢,少量炮製過的木香。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薄荷蜜水調服。
莊氏家傳方
此藥方用於治療初冬時節,陽氣過盛導致的熱邪鬱積、睡不安穩、手腳心煩熱等症狀。
藥方組成:川大黃、川升麻、白芍藥等量。
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竹茹水七分一同煎煮成四分,去渣後溫服。每隔兩三個晚上服用一次,冬至後改為每晚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