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九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 (8)

1. 風熱第四

上以水二升,煮梨取汁一盞,去渣投米煮粥食之。

《聖惠》治小兒心臟風熱,精神恍惚。淡竹葉粥方

淡竹葉(一握),粳米(一合),茵陳(半兩)

上以水二大盞,煎二味取汁一盞。去渣,投米作粥食之。

《聖惠》治小兒風熱嘔吐,頭痛驚啼。葛根粥方

葛根(一兩),粳米(一合)

上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下米作粥,入薑、蜜少許食之。

《靈苑》治小兒驚風內熱,渾身如火,心胸煩悶,不思飲食,吐逆不止及諸般風熱,大效。三解散

川大黃(微炒),芍藥,甘草(炙),乾蠍,白殭蠶,桔梗,人參,鬱金(各一分),白附子,防風(各半兩),黃芩(半兩)

上件藥一十一味並同搗,羅為細散。如渾身壯熱,吐瀉不止,用防風、麥芽煎湯調下一字,或半錢,或一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若只渾身熱、用甘草、柳枝煎湯下。如不退,用熟蜜、牛蒡子、薄荷湯調下。如吐瀉不止者,則用後方。

肉豆蔻(三個,用糊餅麵裹,煨熟,候冷取出)

上為細末,卻取裹者面和杵,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用飲湯吞下五丸至七丸,立止。

《靈苑》甘露丸解毒退風熱,治口舌乾燥,心煩身熱,夜臥驚悸,狂躁等候。(方見膈熱門,太醫局方同。)

太醫局,洗心散,治風壅壯熱,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節煩疼,熱氣上衝,口苦唇焦,咽喉腫痛,痰涎壅滯,涕唾稠黏,心神煩躁,眼澀睛疼;及寒壅不調,鼻塞聲重,咽乾多渴,五心煩熱,小便赤澀,大便秘滯。

大黃(麵裹煨,去面切,焙),甘草(爁),當歸(去苗,洗),麻黃(湯浴,不去節,焙乾,秤),芍藥,荊芥穗(各六十兩),白朮(一十五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薄荷各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小兒麩豆瘡疹,欲發先狂語、多渴及驚風積熱,可服一錢,並臨臥服。如大人五臟壅實,欲要溏轉,加至四、五錢,乘熱服之。

太醫局,牛黃生犀丸,治風盛痰壅,頭痛目眩,咽膈煩悶,神思恍惚,心忪面赤,口乾多渴,睡臥不安,小便赤澀,大便多秘,小兒風熱痰壅。

牛黃(研),生犀(鎊。各二兩半),牙硝(研),半夏(用白礬制),天麻(去苗。各二十兩),羚羊角(鎊),膩粉,黃丹(各研),雄黃(水飛。各五兩),龍齒(水飛),硃砂(飛研。各十兩),龍腦(研,二兩半),水銀(用鉛結砂子,秤十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二十丸。每服一丸,溫薄荷湯化下。中風涎潮,牙關緊急,昏迷不省,用膩粉一錢,藥三丸,生薑自然汁七點,薄荷水同化下。得吐或利,逐出痰涎即愈。小兒風熱痰壅,睡臥不安,上竄齘齒,每服半丸。加急驚風,涎潮搐搦,眼目戴上,牙關緊急,用膩粉半錢,生薑自然汁三、五點,薄荷水同化下一丸,更看歲數大小加減。

白話文:

風熱第四

  • 取兩升水煮梨子,取一小碗的梨汁,去除殘渣後,加入米煮成粥食用。

  • 《聖惠》淡竹葉粥方: 治療小兒心臟風熱,精神恍惚。

淡竹葉(一把)、粳米(一杯)、茵陳(半兩)

用兩大碗水煎煮淡竹葉和茵陳,取一碗藥汁。去除殘渣,加入米煮成粥食用。

  • 《聖惠》葛根粥方: 治療小兒風熱嘔吐,頭痛驚嚇啼哭。

葛根(一兩)、粳米(一杯)

用兩大碗水煎煮葛根,煮到剩下一碗時,去除殘渣,加入米煮成粥,加入少許薑和蜂蜜食用。

  • 《靈苑》三解散: 治療小兒驚風內熱,全身如火,心胸煩悶,不想吃東西,嘔吐不止,以及各種風熱症狀,效果顯著。

川大黃(稍微炒過)、芍藥、甘草(炙烤過)、乾蠍、白殭蠶、桔梗、人參、鬱金(各一份)、白附子、防風(各半兩)、黃芩(半兩)

將以上十一味藥一起搗碎,磨成細粉。如果全身發熱嚴重,嘔吐腹瀉不止,用防風和麥芽煎湯,調服一字(約0.5克),或半錢(約1.5克)或一錢(約3克)。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用量。如果只是全身發熱,用甘草和柳枝煎湯送服。如果沒有退熱,用熟蜜、牛蒡子、薄荷湯調服。如果嘔吐腹瀉不止,則用下面的方子。

肉豆蔻(三個,用麵糊包住,煨熟,冷卻後取出)

將肉豆蔻磨成細末,再取包肉豆蔻的麵糊一起搗碎,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用溫開水吞服五到七丸,就能立刻止住嘔吐腹瀉。

  • 《靈苑》甘露丸: 解毒退風熱,治療口舌乾燥,心煩身熱,夜間驚悸,狂躁等症狀。(藥方在膈熱門,和太醫局的藥方相同。)

  • 太醫局 洗心散: 治療風邪引起的發熱,頭暈目眩,肩背拘束僵硬,肢體關節疼痛,熱氣上衝,口苦唇乾,咽喉腫痛,痰涎阻塞,鼻涕唾液黏稠,心神煩躁,眼睛乾澀疼痛;以及寒邪引起的身體不適,鼻塞聲音沙啞,咽喉乾燥多渴,五心煩熱,小便赤黃澀痛,大便乾結。

大黃(用麵糊包住煨過,去麵糊切開,烘乾)、甘草(炙烤過)、當歸(去除根苗,洗淨)、麻黃(用熱水浸泡過,不去除莖節,烘乾,秤重)、芍藥、荊芥穗(各六十兩)、白朮(一十五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用一碗水加入少許生薑和薄荷一起煎煮到剩七分,去除殘渣後溫服。如果小孩得了麩豆瘡疹,快要發作時說胡話、口渴以及驚風積熱,可以服用一錢(約3克),臨睡前服用。如果大人五臟壅塞,想要通便,可以增加到四、五錢(約12-15克),趁熱服用。

  • 太醫局 牛黃生犀丸: 治療風邪盛導致痰液阻塞,頭痛眩暈,咽喉胸膈煩悶,神志恍惚,心慌臉紅,口乾多渴,睡眠不安穩,小便赤黃澀痛,大便經常便秘,以及小兒風熱痰阻的症狀。

牛黃(磨成粉)、生犀角(磨成粉,各二兩半)、牙硝(磨成粉)、半夏(用白礬炮製)、天麻(去除根苗,各二十兩)、羚羊角(磨成粉)、膩粉、黃丹(各磨成粉)、雄黃(用水飛過,各五兩)、龍齒(用水飛過)、硃砂(飛過磨成粉,各十兩)、龍腦(磨成粉,二兩半)、水銀(用鉛結成砂子,秤十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每兩藥材做成二十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溫熱的薄荷湯送服。如果中風痰涎阻塞,牙關緊閉,昏迷不醒,用膩粉一錢(約3克),藥丸三顆,生薑自然汁七滴,薄荷水一起化開送服。如果能夠嘔吐或者腹瀉,排出痰涎就可以痊癒。小兒風熱痰阻,睡覺不安穩,磨牙,每次服用半丸。如果出現急驚風,痰涎阻塞抽搐,眼睛向上翻,牙關緊閉,用膩粉半錢(約1.5克),生薑自然汁三到五滴,薄荷水一起送服一丸,再根據年齡大小調整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