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1)

1. 卷第十六

(咳嗽諸疾),凡十一門

白話文:

(咳嗽相關的各種疾病),總共分為十一類。

2. 咳嗽第一

《巢氏病源》小兒嗽候:嗽者,由風寒傷於肺也。肺主氣,候皮毛,而俞在於背。小兒解脫,風寒傷皮毛,故因從肺俞入傷肺,肺感寒即嗽也。故小兒生須常暖背,夏月亦須生單背襠。若背冷得嗽,月內不可治,百日內嗽者,十中一兩瘥耳。

《嬰孺》論曰:嗽病所生,兒離其母,獨居而啼,其氣未定,因而乳之,啼時陰陽俱盛,虛實更作,肺胃受邪,故令兒嗽。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嗽病症:小兒發嗽,由風寒傷於肺,月內小兒不可治也。百日內嗽者,十中可一兩全活爾。宜先進麥湯散二、三服(方見傷寒發斑門中),以金花散二、三服(方見本門),間觀音散二、三服(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大凡小兒,尤宜慎風,不可使嗽。

錢乙論咳嗽云:夫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間,肺氣大旺,病嗽者,其病必實,非久病也。其症面赤、痰盛、身熱。法當以葶藶丸下之(方未見),若久者不可下也。十一月、十二月患嗽者,乃傷風嗽也,風從背脊第三椎肺俞穴入也,當以麻黃湯汗之(方未見)。有熱證面赤、飲水涎熱、咽喉不利者,宜兼甘桔湯治之(方見實熱門中)。

若五、七日間,其症身熱痰盛、唾黏者,以褊銀丸下之(方見痰涎門中)。有肺盛者,咳而後喘、面腫,欲飲水,有不飲水者,其身即熱,以瀉白散瀉之(方見喘咳上氣門中)。若傷風咳嗽,五、七日無熱證而但嗽者,亦葶藶丸下之(方未見),後用化痰藥。有肺虛者,咳而哽氣,時時長出氣,喉中有聲,此久病也,以阿膠散補之(方見喘咳上氣門中)。痰盛者,先實脾,從以褊銀丸微下之(方見同前)。

涎退即補肺,補肺如上法。有嗽而吐水,或青綠水者,以百祥丸下之。(方見瘡疹倒黶門中。)有嗽而吐痰涎、乳食者,以白餅子下之(方見搐搦門中)。有嗽而略膿血者,乃肺熱,食後服甘桔湯(方見同前)。久嗽者,肺亡津液,阿膠散補之(方見同前)。咳而痰實不甚,喘而面赤、時飲水者,可褊銀丸下之(方見同前)。

治嗽大法,盛即下之,久即補之,更量虛實,以意增損。

錢乙論嗽病訣死云:東都藥鋪,杜氏有子五歲,自十一月病嗽至三月未止。始得嗽而吐痰,乃外風寒搐入肺經,今肺病嗽而吐痰,風在肺中故也。宜以麻黃輩發散,後用涼藥壓之即愈。時醫與鐵粉丸、半夏丸、褊銀丸諸法下之,其肺即虛而嗽甚,至春三月間尚未愈。召錢氏視之,其候面青而光,嗽而喘促哽氣,又時長出氣。

錢曰:病困十已八九,所以然者,面青而光,肝氣王也。春三月者,肝之位也,肺衰之時也。嗽者肺之病,肺自十一月至三月,久即虛痿,又曾下之,脾肺子母也。復為肝所勝,此為逆也。故嗽而喘促哽氣、長出氣也。錢急與瀉青丸瀉之(方見驚熱門中),後與阿膠散實肺(方見同前)。

白話文:

[咳嗽第一]

《巢氏病源》說:小兒咳嗽,是因為風寒侵襲肺部。肺主管呼吸,與皮膚毛髮相關,而背部是肺的俞穴所在。小孩子如果穿得不夠保暖,風寒就會侵入皮膚毛髮,然後從肺俞穴進入損傷肺部,肺部感受到寒冷就會引發咳嗽。所以,小孩子從小就要注意背部保暖,夏天也要穿上單薄的護背肚兜。如果因為背部受寒而咳嗽,滿月內的嬰兒很難治癒,百日內咳嗽的,十個裡面可能只有一兩個會好。

《嬰孺》認為:嬰兒之所以會咳嗽,是因為離開母親獨處啼哭,體內氣息不穩定,此時如果餵奶,啼哭時陰陽之氣都旺盛,身體虛實交替,肺和胃受到邪氣侵襲,就會導致嬰兒咳嗽。

漢東王先生《家寶》說:小兒咳嗽,是由於風寒損傷肺部,滿月內的小兒咳嗽很難治癒,百日內咳嗽的,十個裡面可能只有一兩個能完全好起來。應該先服用麥湯散兩三次(藥方在傷寒發斑門中),再服用金花散兩三次(藥方在本門),中間穿插服用觀音散兩三次(藥方在胃氣不和門中)。總之,對待小兒咳嗽,尤其要注意防風,不要讓他們感冒咳嗽。

錢乙認為:咳嗽是因為肺部感受到輕微的寒氣。八九月間,肺氣旺盛,如果此時咳嗽,病情多為實證,不是久病。症狀表現為面色發紅、痰多、身體發熱。應該用葶藶丸來瀉肺(藥方未見),如果是久病就不適合用瀉法了。十一月、十二月咳嗽,多為風寒引起的咳嗽,寒氣從背部第三椎的肺俞穴進入,可以用麻黃湯發汗(藥方未見)。如果出現發熱、面紅、喝水時唾液發熱、咽喉不舒服等熱症,應該配合甘桔湯治療(藥方在實熱門中)。

如果咳嗽五到七天,出現身熱、痰多、唾液粘稠等症狀,可以用褊銀丸來瀉肺(藥方在痰涎門中)。如果出現肺氣過盛,咳嗽之後有喘、臉腫、想喝水或不想喝水但身體發熱的症狀,可以用瀉白散來瀉肺(藥方在喘咳上氣門中)。如果是風寒引起的咳嗽,五到七天沒有發熱症狀,只有咳嗽,也應該用葶藶丸來瀉肺(藥方未見),之後再用化痰藥。如果是肺虛,咳嗽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常常長出氣、喉嚨有聲音,這是久病,要用阿膠散來補肺(藥方在喘咳上氣門中)。如果是痰多,要先健脾,然後用褊銀丸輕微地瀉肺(藥方同上)。

痰減少後要補肺,補肺的方法如上述。如果咳嗽時吐水,或者吐出青綠色的水,要用百祥丸來瀉肺(藥方在瘡疹倒黶門中)。如果咳嗽時吐出痰液、乳食,要用白餅子來瀉肺(藥方在搐搦門中)。如果咳嗽時吐出少量膿血,說明肺有熱,飯後服用甘桔湯(藥方同上)。久咳不止,說明肺部津液不足,要用阿膠散來補肺(藥方同上)。如果咳嗽痰不多,但喘息、面色發紅、常常想喝水,可以用褊銀丸來瀉肺(藥方同上)。

治療咳嗽的大原則是:實證要瀉,久病要補,還要根據虛實情況進行調整。

錢乙論述咳嗽的經驗時說:東都藥鋪杜氏有個五歲的兒子,從十一月開始咳嗽,到三月還沒好。剛開始咳嗽時吐痰,是因為外部風寒侵入肺經,現在因為肺病咳嗽吐痰,是因為風邪仍然在肺中。應該用麻黃之類的藥發散,然後用涼藥抑制就會好。當時的醫生用了鐵粉丸、半夏丸、褊銀丸等瀉藥,導致肺氣更加虛弱,咳嗽也更嚴重了,到三月份還沒好。請錢乙去看診,發現孩子臉色青白無光,咳嗽喘息、呼吸困難,而且常常長出氣。

錢乙說:病情已經很嚴重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面色青白無光,說明肝氣旺盛。三月份是肝氣主導的時節,也是肺氣衰弱的時候。咳嗽是肺部的疾病,肺從十一月到三月,久病就會虛弱,又用瀉藥,脾和肺是母子關係,導致脾也受到損傷。而且肝氣又克制肺,這種情況是逆症,所以才會出現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常常長出氣等症狀。錢乙馬上用瀉青丸來瀉肝(藥方在驚熱門中),然後用阿膠散來補肺(藥方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