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五 (1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 (18)

1. 傷寒發渴第七

結於胸脅,則為水結胸。胃中虛胃冷,則為嘔為噦。冷氣相搏,則為噎。上逼於肺,則為咳。漬入腸中;則為痢。邪熱所搏,蓄於下焦,則為小便不利,小腹滿或裡急。溢於皮膚,則為腫。)若陽毒倍,常躁盛大渴者,黑奴丸主之。中暑伏熱深,累取不瘥,其人發渴不已,酒蒸黃連丸主之。

《聖惠》治小兒傷寒,頭痛壯熱,煩渴。大青散方

大青,知母,柴胡(去苗),葛根(銼),甘草(炙微赤,銼),川升麻,黃芩,赤芍藥,梔子仁(各半兩),石膏(一兩),川芒硝(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增減。

《聖惠》治小兒傷寒,四肢煩熱,心躁口乾,多渴。葛根散方

葛根(銼),麻黃(去根節),人參(去蘆頭。各半兩),甘草(炙微赤,銼),桂心(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棗子一枚,煎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增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傷寒,壯熱頭痛,口乾煩渴。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麻黃(去根節。各半兩),赤芍藥,黃芩,葛根(銼),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蔥白三寸,豉二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溫服,以汗為效。量兒大小以意增減。(丁時發傳柴胡散,有前胡半兩。)

《聖惠》治小兒傷寒熱渴,而下後覺煩悶。宜服,甘草散方

甘草(炙微赤,銼),牡蠣(粉),黃芩,赤芍藥(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四分,去滓,取雞子清一枚,投入散中熟,攪掠去沫,徐徐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傷寒,頭熱足冷,口乾多渴,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去蘆頭),黃耆,麻黃(去根節),赤茯苓(各半兩),蜣螂(二枚,去翅足,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傷寒熱渴,頭痛心煩。宜服,栝蔞根散方

栝蔞根(半兩),苦參(銼),人參(去蘆頭。各一分,《嬰孺》各用三分),甘草(炙微赤,銼,一分。《嬰孺》用三分),寒水石,石膏(各半兩。《嬰孺》各用一兩二錢半)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溫服。《嬰孺方》以米飲調下。

《聖惠》治小兒傷寒煩熱,大渴不止。宜服,土瓜根散方

土瓜根,麥門冬(去心,焙),柴胡(去苗。各半兩),葛根,枇杷葉(拭去毛,炙微黃),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白話文:

如果病邪結在胸部和脅部,就會形成水結胸的狀況。如果胃部虛弱且寒冷,就會引起嘔吐和呃逆。寒氣互相搏擊,就會造成噎塞。如果邪氣向上侵犯到肺部,就會引起咳嗽。如果邪氣侵入腸道,就會導致痢疾。如果邪熱搏擊,積蓄在下焦部位,就會導致小便不順暢、小腹脹滿或者裏急後重。如果邪氣外溢到皮膚,就會造成腫脹。如果陽毒症狀加重,常常會出現煩躁、口渴等症狀,可以用黑奴丸來治療。如果中暑導致伏熱很深,多次治療都無法痊癒,而出現持續口渴的狀況,可以用酒蒸黃連丸來治療。

《聖惠方》治療小兒傷寒,出現頭痛、高燒、煩躁口渴等症狀,可以用大青散。

大青、知母、柴胡(去除莖)、葛根(切碎)、甘草(烤到微紅,切碎)、川升麻、黃芩、赤芍藥、梔子仁(各半兩)、石膏(一兩)、川芒硝(一分)。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粗散。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到剩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可根據兒童體型大小適當增減藥量。

《聖惠方》治療小兒傷寒,出現四肢煩熱、心煩口乾、口渴等症狀,可以用葛根散。

葛根(切碎)、麻黃(去除根部和節)、人參(去除蘆頭,各半兩)、甘草(烤到微紅,切碎)、桂心(各一分)。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粗散。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少量生薑和一顆紅棗,煎到剩五分,去渣。不拘時間,可根據兒童體型大小適當增減藥量,溫服。

《聖惠方》治療小兒傷寒,出現高燒、頭痛、口乾煩渴等症狀,可以服用柴胡散。

柴胡(去除莖)、麻黃(去除根部和節,各半兩)、赤芍藥、黃芩、葛根(切碎)、甘草(烤到微紅,切碎,各一分)、石膏(一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粗散。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少量生薑、三寸蔥白和二十粒豆豉,煎到剩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發汗後症狀可緩解。可根據兒童體型大小適當增減藥量。(如果丁時發熱的狀況,柴胡散中可以加入前胡半兩。)

《聖惠方》治療小兒傷寒發熱口渴,在瀉下後感到煩悶,可以服用甘草散。

甘草(烤到微紅,切碎)、牡蠣粉、黃芩、赤芍藥(各半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粗散。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到剩四分,去渣,加入一個雞蛋清,攪拌均勻,去除泡沫,慢慢溫服。可根據兒童體型大小適當增減藥量。

《聖惠方》治療小兒傷寒,出現頭熱足冷、口乾多渴等症狀,可以服用人參散。

人參(去除蘆頭)、黃耆、麻黃(去除根部和節)、赤茯苓(各半兩)、蜣螂(兩枚,去除翅膀和腳,稍微炒一下)。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粗散。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少量生薑,煎到剩五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可根據兒童體型大小適當增減藥量。

《聖惠方》治療小兒傷寒發熱口渴、頭痛心煩等症狀,可以服用栝蔞根散。

栝蔞根(半兩)、苦參(切碎)、人參(去除蘆頭,各一分,《嬰孺方》各用三分)、甘草(烤到微紅,切碎,一分,《嬰孺方》用三分)、寒水石、石膏(各半兩,《嬰孺方》各用一兩二錢半)。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粗散。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到剩五分,去渣。不拘時間,可根據兒童體型大小適當增減藥量,溫服。《嬰孺方》可以用米湯調服。

《聖惠方》治療小兒傷寒煩熱,口渴不止等症狀,可以服用土瓜根散。

土瓜根、麥門冬(去除心,烘焙)、柴胡(去除莖,各半兩)、葛根、枇杷葉(擦去絨毛,烤到微黃)、甘草(烤到微紅,切碎,各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