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八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 (11)

1. 瘡疹後解餘毒第十五

《聖惠》治小兒疹痘瘡出盡後,宜服,大黃散方

白話文:

《聖惠》治療小兒疹痘瘡完全發出後,應該服用大黃散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黃芩,黑參(各半兩)

白話文:

川大黃(切成小塊,稍微炒一下)、黃芩、黑參(各半兩重)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萬全方》同。

《疹痘論》若瘡毒出盡後,宜服,黃芩散,以解餘毒方

黃芩,大黃(各半兩),山梔子仁(三分),元參(六錢)

上件為粗末。用末一兩,水二升,煎至八合,去滓。量大小服。嘔吐當先定。

白話文:

這些藥材搗碎,篩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至剩五分之三,濾去藥渣,待藥液溫暖時服用。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萬全方》中的用法相同。

《疹痘論》提到,如果疹痘已經完全發出後,應當服用黃芩散來解除殘餘的毒素。黃芩散的配方如下:

黃芩、大黃(各十五克),山梔子仁(九克),元參(十八克)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粉。使用一兩藥粉,加水兩升煎煮至剩八合,濾去藥渣。根據患者年齡大小調整服用量。若伴有嘔吐,應先止嘔。

《疹痘論》瘡毒出盡,服黃芩散以解餘毒,嘔吐先定。尚口赤有瘡,下部亦有瘡,自下利者服,黃連散,方

白話文:

在《疹痘論》中提到,當瘡毒完全被清除後,服用黃芩散可以解除體內殘留的毒素,嘔吐的症狀就會先得到改善。

如果患者的嘴巴依然是紅色的,並且有瘡,而下部也有瘡,並且有腹瀉的症狀,則服用黃連散。

黃連,厚朴(炙。各一兩),陳皮,杏仁(去皮,炙),枳實(麩炒),麻黃(去節),乾葛(各半兩)

白話文:

黃連、厚朴(先烤一烤,各一兩)、陳皮、杏仁(去皮,烤一烤)、枳實(用麵粉炒)、麻黃(去掉節)、乾葛(各半兩)

上件為銼散。每服藥一兩,水一升,煎至半升。量大小與服,一日三服。下利後,別看形候用藥。

白話文:

上面講的是銼散。每次服用藥物一兩,水一升,煎至剩半升。根據患者的情況,一日三次服藥。拉肚子之後,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服用其他藥物。

《疹痘論》瘡疹出後,煩喘,小便不利者,宜進燈心湯主之。

燈心(一把),鱉甲(醋炙黃,秤取二兩)

上為銼散。每服用一兩,水八合,煎取四合。量大小溫服。

白話文:

疹痘出現之後,如果感到煩躁氣喘,小便不通暢,應該服用燈心湯來治療。

使用燈心一把,鱉甲經過醋炙至黃色後稱取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用八合水煎煮,取四合藥汁。根據年齡大小適量溫服。

董汲,甘露飲,方解胃熱及小兒瘡疹已發後,餘熱溫壯,齒齦宣腫,牙痛不能嚼物,飢而不欲食,煩熱,身面黃及病瘡疱,乳母俱可服之。(方見瘡疹攻咽痛門中,錢乙方同。)

白話文:

董汲所發明的甘露飲,除了可以治療胃熱和孩童瘡疹在發作後,所引起的餘熱、溫壯、牙齦腫大、牙痛、飢餓不想吃、煩躁、臉黃、瘡皰症狀,哺乳的婦人也喝。

董汲調肝散敗肝臟邪熱,解散斑疹餘毒。(方見瘡疹已出未出門中,《聖惠》犀角散同。)

《劉氏家傳》治嬰孩小兒斑瘡,餘熱不退。槐花散方

白話文:

董汲調肝散可以調和肝臟的邪熱,解散斑疹的餘毒。(這個方劑見於《聖惠方》中的瘡疹已經發出但還沒完全發出的情況,犀角散的方劑相同。)

槐花,赤小豆(各炒,二錢),麝香(少許,研)

白話文:

槐花、赤小豆(各炒熟,各二錢)、麝香(少許,研磨成粉末)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用蜜湯調下,不計時候。

《王氏手集》治痘疹出欲盡便服之。如入眼即自退。淨心散方

白話文:

上方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蜂蜜水調勻服用,不限時辰。

《王氏手集》中記載,此方用於治療痘疹快要出完時服用,如果痘疹入眼,服用後可以自行消退。這是淨心散的方子。

蛇蛻(一條,燒灰),不蚛皂角(十挺,燒灰),甘草(生用,為末。各半兩)

白話文:

蛇蛻(一條,燒成灰燼),不蚛皁角(十支,燒成灰燼),甘草(生用,研磨成粉末。各半兩)

上研細。每服一錢,熱水調下,小兒半錢。

《王氏手集》,牛黃生金散,解利瘡子。

白話文:

研磨細緻。每次服用一錢,用熱水沖服,小孩則服用半錢。

《王氏手集》中的「牛黃生金散」,用於治療瘡瘍。

虎杖,滑石(各一兩),甘草(二錢五分),藿香(一錢,頭高)

上為細末。每服一平錢,水八分,煎至三分,去滓。通口服,兒大增之。

白話文:

虎杖、滑石(各1兩),甘草(2錢5分),藿香(1錢,用花頭最頂端者)

《吉氏家傳》,牛蒡散,治小兒疹痘不出,或用藥發出後餘熱未退,發渴飲水,乃下血斑疼痛,用此藥解。(方見瘡疹攻咽痛門中。錢乙消毒散同。此以薄荷湯調下一錢。未出者紫草湯。)

白話文:

《吉氏家傳》裡記載的「牛蒡散」,可以治療小兒麻疹、痘瘡沒有發出來的情況。

或者用藥物使麻疹、痘瘡發出來後,仍然有餘熱沒有退去,發渴想喝水,又拉出帶血的便便,並且疼痛,可以用「牛蒡散」來治療這個病症。(詳細的藥方可以參考傷口、麻疹、咽喉痛那一章的「牛蒡散」藥方。錢乙的「消毒散」配方跟這個差不多。這個藥方可以用薄荷湯送服,一錢的劑量。如果疹子、痘瘡還沒有發出來的話,則可以用紫草湯來治療。)

長沙醫者鄭愈傳,黃耆散方

黃耆,柴胡,乾葛,甘草(各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半錢,薄荷三葉,湯水五分,煎至三分,作三呷,空心服。

白話文:

長沙的醫生鄭愈傳下了一個名為黃耆散的藥方:

黃耆、柴胡、乾葛、甘草(各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加上三片薄荷葉,用五分的開水煎煮至剩下三分,分三次服下,需在空腹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