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八 (9)
卷第十八 (9)
1. 瘡疹大小便不通第十一
(赤澀附)
張渙,川黃散方,治麩瘡及斑瘡、大便不通。
白話文:
張渙的《川黃散》方,用於治療麩瘡以及斑瘡、大便不通。
川大黃(銼碎,微炒),川芎(各一兩),甘草(炙),黃芩(微炒),枳殼(麩炒,去瓤。各半兩)
白話文:
川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川芎(各一兩),甘草(烤過的),黃芩(稍微炒一下),枳殼(用麩皮炒過,去掉裡面的果肉。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紫草少許,煎五分,去滓溫服。
張渙,敗毒牛黃丹方,治瘡疹出定,大便不通,瘡出膿汁不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加入少量紫草,煎煮至剩五分之四,去渣後溫服。
張渙的敗毒牛黃丹方,用於治療瘡疹已出齊,大便不通,瘡口流出膿汁不止。
真牛黃,川大黃(末。各一兩),粉霜,真珠(末。各一分)
白話文:
真正的牛黃、四川大黃(研磨成末。各一兩),粉霜、真正的珍珠(研磨成末。各二錢)
上件同研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全生指迷》,大承氣湯方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一起研磨均勻。再加入蜂蜜,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以煎煮過的人參湯送服。
厚朴(八兩),大黃(四兩),枳實(麩炒,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入芒硝一錢,去滓溫服。
白話文:
-
厚朴:八兩
-
大黃:四兩
-
枳實:麩炒,一兩
董汲,利毒丸,治小兒瘡疹欲出,胃熱發溫壯,氣粗腹滿,大小便赤澀,睡中驚,煩渴、口舌乾,手足微冷,多睡,時嗽,涎實,脈沉大滑數,便宜服之方。
白話文:
董汲的利毒丸,用於治療小兒瘡疹即將出現,胃熱發溫壯盛,氣粗腹滿,大小便赤澀,睡中驚恐,煩渴、口舌乾燥,手足微冷,嗜睡,時常咳嗽,涎液粘稠,脈象沉大滑數,可以便宜服用此方。
大黃(半兩),膩粉(炒,一錢),大青(一錢),龍腦,硃砂(各半錢),檳榔,生牽牛(取末。各一錢半),黃芩,青黛(各一錢)
白話文:
大黃半兩,膩粉炒一錢,大青一錢,龍腦、硃砂各半錢,檳榔、生牽牛取末各一錢半,黃芩、青黛各一錢。
上件研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黃米大。每一歲兒服八丸,生薑蜜水下。不動,再服。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白話文:
把上一個藥方研磨成細末,用麵糊作成如黃米大小的丸子。每一歲的兒童服用八粒,用生薑蜜水送服。如果症狀沒有改善,可以再次服用。依據兒童的年齡、虛實狀況增減用量。
《劉氏家傳》治嬰孩小兒斑瘡水痘,心燥發渴及小便赤色,口舌生瘡,通心經。通關散方
白話文:
《劉氏家傳》中記載了治療嬰兒和小兒斑點水痘、心煩口渴以及小便赤紅、口舌生瘡,以打通心經為原則的「通關散」藥方。
「通關散」的藥方如下:
- 菊花:3克。
- 薄荷:3克。
- 金銀花:3克。
- 桔梗:3克。
- 連翹:3克。
- 山豆根:3克。
- 防風:3克。
- 牛蒡子:3克。
- 荊芥:3克。
- 蟬蛻:3克。
- 麥冬:3克。
- 生甘草:3克。
**用法:**將所有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每次取3克藥粉,以溫熱的水送服。
山梔子(一分半,炒),大黃(一錢,炒),木通(炒),甘草(炙),瞿麥(去粗粳),茯苓,人參,滑石,車前子(炒。各一分),地萹蓄(半兩,用嫩枝葉烙)
上為細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以水一藥注或半銀盞,入燈心同煎十數沸,溫服。
白話文:
-
山梔子:一分半,炒過。
-
大黃:一錢,炒過。
-
木通:炒過。
-
甘草:炙過。
-
瞿麥:去除粗粳。
-
茯苓。
-
人參。
-
滑石。
-
車前子:炒過。
-
地萹蓄:半兩,使用嫩枝葉烙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