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八 (5)
卷第三十八 (5)
1. 頭瘡第一
《莊氏家傳》小兒頭上肥瘡方。
上以蛇床子炒焦色為末,油調敷。
《莊氏家傳》小兒頭瘡方。
綠豆(生為末),黃連,水銀粉(少許)
上為末,生麻油調敷。
《莊氏家傳》又方
上以雞子殼燒灰為末,入膩粉油調敷。
《莊氏家傳》又方
上用狼牙草汁洗敷妙。
《莊氏家傳》又方
燕窠(一個,炭火煅黑色),膩粉(少許)
上研細生麻油調敷。
《莊氏家傳》又方
蚯蚓糞(炭火煅),膩粉(各少許)
上研細,先用甘草溫水洗瘡,揩乾,生油調塗神妙。
《孔氏家傳》小兒頭瘡方。
黃丹,膩粉,白膠香(等分)
上為末,先洗了,用油調塗患處。
《孔氏家傳》又方
上以寒水石燒過,研如粉,每約寒水石半兩,入膩粉三錢,水銀一小塊,研無星,色變青,則油調敷之妙。
《王氏手集》治小兒頭瘡,奶癬方。
上以馬兜鈴一兩燒灰為末,油調,入膩粉少許同敷。
《趙氏家傳》治小兒頭瘡方。
馬兜鈴,五倍子(等分)
上為末,用生油調塗之。
《吉氏家傳》治小兒頭瘡,惡瘡,久不愈者方。
臭橘葉(一握,取自然汁不計多少),黃柏(末),五靈脂(各二錢),輕粉(炒,一錢匕)
上件為末,同橘油汁調塗瘡上一時之間,用黑紙一張,摻在頭上待一時取下,便有細白蟲在黑紙上。
《吉氏家傳》治小兒頭上瘡,及疳肥禿瘡方。
豆豉(一合,炒焦色),白礬(半兩,煅),輕粉(一錢)
上件為末,先淨洗瘡,削去發,用小便一盆,將秤錘燒令赤,淬入小便中令熱,將洗瘡及去瘡上皮,血出尤妙,用軟物拭乾,生油調藥塗之。
朱司理傳治小兒經年頭瘡神效方。
鳳尾草,豬牙皂角,穿山甲(各等分)
上同入火煆存性,細研,每用一錢,入輕粉一錢和勻,麻油調,先用溫鹽湯洗瘡令淨,然後塗之。
《朱氏家傳》治小兒頭瘡方。
上用白礬一塊,坯子少許,細研,帶赤色,入燒綿絮一大指大,即用少許油調塗立效。
白話文:
頭瘡第一
《莊氏家傳》小兒頭上的肥瘡藥方。
取蛇床子炒到焦黃,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
《莊氏家傳》小兒頭瘡藥方。
綠豆(生的,磨成粉末),黃連,少許水銀粉,將它們一起磨成粉末,用生的麻油調和後塗抹。
《莊氏家傳》又一方
將雞蛋殼燒成灰,磨成粉末,加入膩粉,用油調和後塗抹。
《莊氏家傳》又一方
用狼牙草汁清洗患處,然後塗抹,效果很好。
《莊氏家傳》又一方
取一個燕子窩,用炭火燒成黑色,磨成粉,加入少許膩粉,用生麻油調和後塗抹。
《莊氏家傳》又一方
將蚯蚓糞用炭火燒過,與膩粉各取少量,一起磨成細粉。先用甘草溫水清洗瘡口,擦乾,再用生油調和藥粉塗抹,效果神奇。
《孔氏家傳》小兒頭瘡藥方。
黃丹、膩粉、白膠香,等量混合磨成粉末。先清洗患處,再用油調和藥粉塗抹。
《孔氏家傳》又一方
將寒水石燒過後磨成粉,每半兩寒水石粉加入三錢膩粉,再加入一小塊水銀,研磨到沒有水銀的顆粒,顏色變成青色,然後用油調和塗抹,效果很好。
《王氏手集》治療小兒頭瘡,奶癬的藥方。
將馬兜鈴一兩燒成灰,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加入少許膩粉一起塗抹。
《趙氏家傳》治療小兒頭瘡的藥方。
馬兜鈴、五倍子,等量混合磨成粉末,用生油調和後塗抹。
《吉氏家傳》治療小兒頭瘡,惡瘡,久治不癒的藥方。
取一把臭橘葉,擠出汁液(不計量),加上黃柏粉、五靈脂各二錢,以及炒過的輕粉一錢。將它們磨成粉末,用橘子汁調和塗抹在瘡上,同時在頭上覆蓋一張黑紙,靜置一段時間後取下,會發現細小的白色蟲子在黑紙上。
《吉氏家傳》治療小兒頭瘡,以及疳肥禿瘡的藥方。
將一合豆豉炒到焦黃,半兩白礬燒過,以及一錢輕粉,一起磨成粉末。先將瘡口清洗乾淨,剃掉頭髮,準備一盆小便,將秤錘燒紅後放入小便中,趁熱清洗瘡口,去除瘡上的皮,有出血更好。用柔軟的東西擦乾後,用生油調和藥粉塗抹。
朱司理傳授治療小兒經年頭瘡的神效藥方。
鳳尾草、豬牙皂角、穿山甲,等量混合,一起用火燒到留下藥性,然後磨成細粉。每次使用一錢,加入一錢輕粉混合均勻,用麻油調和。先用溫鹽水清洗瘡口,然後塗抹藥物。
《朱氏家傳》治療小兒頭瘡的藥方。
取一塊白礬,少許坯子,一起磨成細粉,使其呈現紅色,加入一小撮燒過的棉絮,再用少許油調和後塗抹,立即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