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正

《幼幼集成》~ 卷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五 (8)

1. 痘疹總略歌

凡痘疹屬陽,非熱不成,故治痘不可盡除其熱;如熱太甚,毒未發盡,只宜解毒兼利小便,宜連翹升麻葛根湯。

食飲能多胃氣充,自然榮衛兩豐隆。休言食少無他慮,但恐脾虛毒內攻。

痘疹始終能食者,其人脾胃素強,自然氣血充實,易壯易靨。若一旦食減,即宜詢問。或咽喉腫痛,宜甘桔湯;傷食者橘皮湯;若非以上二證,因脾胃氣弱,不能消食者,宜參苓白朮散運用之。

最宜安靜號和平,表裡無邪心自清。忽爾躁煩宜審諦,更防神爽欠分明。

痘瘡以安靜為貴,此表裡無邪,不必服藥。但有煩躁,必毒氣壅並,表裡不寧,宜審諦之。如搔爬不寧,瘡癢也;心神不寧,裡熱也;呻吟不止,瘡痛也。非折肱之手,莫能識其病情。以上治療見後。

四時分治證須真,暑濕風寒各有因。異氣莫教經觸犯,災危反復立纏身。

大凡治病之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故春病治在肝,夏病治在心,秋病治在肺,冬病治在腎,不可逆也。治痘之人,切須識此。如天有烈風暴雨,酷暑嚴寒,常要謹其帷幙,適其寒溫,寒則蓋覆欲厚,熱則居處欲清。苟傷熱則血氣淖澤,瘡易腐爛;偏寒則血氣凝滯,瘡難起發。

若有觸犯,輕則變重,卒生異證,是謂災怪。如暴風連日,病見傷風之證,治以桂枝葛根湯;如寒威凜烈,病見傷寒之證,治以正氣散;若酷暑熏蒸,病見熱證,治以人參白虎湯;倘值久雨浸淫,有受濕之證,泄瀉身重,治以胃苓湯。

治痘皆言在補脾,補中有害少人知。虛虛實實休輕放,審證施方貴合宜。

凡痘瘡始終以脾胃為本,若飲食如常,六腑充實,不須服藥,若補其脾,反增煩躁,為害非輕;倘不能食,常多泄瀉,此氣虛也。宜四君子湯助之可也。

白話文:

痘疹這種病屬於陽性,沒有熱是不會發生的,所以治療痘疹不能完全去除熱。如果熱太過,毒素還沒完全發出來,只適合用解毒兼利小便的方法,可以用連翹升麻葛根湯。

飲食如果能夠正常吃,胃氣充足,自然身體的營養和防禦能力都會很旺盛。不要覺得吃得少沒什麼大不了,要擔心的是脾胃虛弱,導致毒素侵入體內。

痘疹從頭到尾都能正常進食的人,表示他平時脾胃功能強健,自然氣血充足,痘疹容易長出來,也容易消退。如果突然食慾下降,就要仔細詢問原因。可能是喉嚨腫痛,可以用甘桔湯;可能是因為吃壞東西,可以用橘皮湯;如果都不是以上兩種情況,而是因為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可以用參苓白朮散來調理。

生病時最好保持安靜平和,身體沒有邪氣,內心自然清靜。如果突然變得煩躁不安,就要仔細觀察,更要提防精神狀態變得不清晰。

長痘瘡時最重要的是安靜,這表示身體內外都沒有邪氣,不需要吃藥。如果有煩躁不安的情況,一定是毒氣阻塞,導致身體內外都不安穩,要仔細觀察。如果抓撓不停,是因為瘡癢;如果心神不寧,是因為體內有熱;如果呻吟不止,是因為瘡痛。不是經驗豐富的醫生,很難判斷病情。以上治療方法會在後面說明。

一年四季治療痘疹,要根據不同情況仔細辨別,暑濕、風寒各有不同原因。不要讓外來的邪氣侵犯身體,否則病情會反覆發作,帶來危險。

一般來說,治病的原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所以春天要調理肝臟,夏天要調理心臟,秋天要調理肺臟,冬天要調理腎臟,不能違背這個原則。治療痘疹的人,一定要了解這個道理。如果天氣有大風暴雨,或是酷暑嚴寒,平常就要注意遮擋風雨,注意保暖或散熱。冷的時候要多穿衣服,熱的時候要保持居住環境涼爽。如果受熱,血氣就會變得稀薄,瘡容易腐爛;如果受寒,血氣就會凝滯,瘡不容易長出來。

如果受到外邪侵犯,輕的會變成嚴重的,突然產生其他病症,這就叫做怪病。例如連日暴風,出現傷風的症狀,可以用桂枝葛根湯治療;如果天氣寒冷,出現傷寒的症狀,可以用正氣散治療;如果是酷暑悶熱,出現熱症,可以用人參白虎湯治療;如果遇到連日下雨,身體受濕,出現腹瀉、身體沉重等症狀,可以用胃苓湯治療。

治療痘疹都說要補脾胃,但是補脾胃不當也會有害處,只是很少人知道。對於虛症、實症要謹慎處理,不要輕易用藥,要仔細辨別病情,用藥要恰當。

痘瘡從頭到尾都要以脾胃為根本,如果飲食正常,身體各方面都充實,就不需要吃藥。如果補脾不當,反而會增加煩躁,帶來不小的危害;如果不能進食,常常腹瀉,這是氣虛的表現,可以用四君子湯來幫助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