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卷四 (1)
卷四 (1)
1. 五軟五硬證治
小兒生後,有五軟五硬之證,乃胎元怯弱,稟受先天陽氣不足,不耐寒暑,少為六淫所犯,便爾五軟見焉。五軟者,頭項軟、身體軟、口軟、肌肉軟、手足軟,是為五軟。然頭項軟肝腎病也,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不足,故頭項軟而無力;手足軟脾胃病也,脾主四肢,脾胃不足,故手軟而懶於握,足軟而慵於步也;身體軟,陽衰髓怯,遍身羸弱,而不能強立;口軟者,虛舌出口而懶於言;肌肉軟者,肉少皮寬,肌體虛尪之象也。總之,本於先天不足,宜地黃丸以補肝腎。
而更所重者在胃,蓋胃為五臟六腑之化源,宜補中益氣,升舉其脾氣。倘得脾胃一旺,則臟氣有所稟,諸軟之證,其庶幾矣。
五硬者,手硬,腳硬、腰硬、肉硬、頸硬也。仰頭取氣,難以動搖,氣壅疼痛,連於胸膈,手心腳心,冰冷而硬,此陽氣不榮四末也,為獨陰無陽,難治。若肚筋青急,乃木乘土位,俱宜六君子湯加薑、桂、升麻、柴胡,以補脾平肝;若面青而小腹硬者,不治。
白話文:
小孩出生後,有五軟和五硬的狀況,這是因為胎兒時期身體虛弱,從父母那裡繼承的陽氣不足,無法適應寒冷和炎熱的環境,稍微受到外邪侵襲,就會出現五軟的症狀。五軟指的是頭頸軟、身體軟、嘴巴軟、肌肉軟、手腳軟。頭頸軟是肝腎虛弱的表現,因為肝主管筋,腎主管骨,肝腎不足,所以頭頸軟弱無力;手腳軟是脾胃虛弱的表現,因為脾主管四肢,脾胃不足,所以手軟弱無力握持,腳軟弱無力行走;身體軟是陽氣衰弱、精髓不足的表現,導致全身虛弱無力,無法站立;嘴巴軟是虛弱的舌頭伸出口外,懶得說話;肌肉軟是肌肉少、皮膚鬆弛,身體虛弱瘦弱的樣子。總之,這些都是因為先天不足造成的,應該用六味地黃丸來補肝腎。
但更重要的是要照顧脾胃,因為脾胃是五臟六腑的營養來源,應該用補中益氣湯來補益脾胃,提升脾氣。如果能讓脾胃強健,各個臟腑就能得到滋養,各種虛軟的症狀也就能有所改善了。
五硬指的是手硬、腳硬、腰硬、肌肉硬、脖子硬。頭部後仰,呼吸困難,難以轉動,氣血阻塞疼痛,連帶影響到胸口,手心腳心冰冷僵硬,這是陽氣無法到達四肢末梢的表現,屬於陰盛陽虛,難以治療。如果腹部青筋明顯且繃緊,那是因為肝木之氣過盛而影響脾土,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上薑、桂、升麻、柴胡來補脾平肝;如果臉色發青且小腹僵硬,這種情況就無法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