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正

《幼幼集成》~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入方

六味地黃丸,方見卷一胎疾門。

封囟法,治頭縫不合,名曰解顱。

天南星不拘多少,以薑汁炒枯,研細末,醋調塗於絹帛上,烘熱貼囟門上,以合為度。

瀉青丸,方見四卷啼哭門。

參蘇飲,方見卷三咳嗽門。

參苓白朮散,方見卷三疳證門。

八味地黃丸,方見卷一保產門。

小柴胡湯,方見卷二傷寒門。此加粉葛、當歸、白芍。

十全大補湯,方見卷一保產門。

補腎地黃湯,方見卷三哮喘門。

六君子湯,方見卷二類搐門。

生脈散,治筋軟無力,天柱骨倒。

木鱉子(六個),蓖麻子(六十個,並去殼)

以藥研如泥,先抱頭起,以手摩其頸令熱,津唾調藥,塗頸項。

又方,貼項軟。

生附子(去皮,二錢),生南星(去皮臍,三錢)

共研末,薑汁調,攤貼患處。

白話文:

[入方]

  • 六味地黃丸:配方在第一卷的胎疾門。
  • 封囟法:治療頭部骨縫不閉合,稱為解顱的病症。 使用天南星,不限數量,用薑汁炒乾,研磨成細末,用醋調和塗在絹布上,烘熱後貼在囟門上,直到囟門閉合為止。
  • 瀉青丸:配方在第四卷的啼哭門。
  • 參蘇飲:配方在第三卷的咳嗽門。
  • 參苓白朮散:配方在第三卷的疳證門。
  • 八味地黃丸:配方在第一卷的保產門。
  • 小柴胡湯:配方在第二卷的傷寒門。此處的配方額外加入了粉葛、當歸和白芍。
  • 十全大補湯:配方在第一卷的保產門。
  • 補腎地黃湯:配方在第三卷的哮喘門。
  • 六君子湯:配方在第二卷的類搐門。
  • 生脈散:治療筋骨軟弱無力,以及頸椎骨傾倒的情況。 使用木鱉子六個,蓖麻子六十個(去除外殼),將藥材研磨成泥狀。先將頭部扶起,用手摩擦頸部使其發熱,用口水調和藥泥,塗抹在頸部。
  • 又方:貼在頸部柔軟處。 使用生附子(去皮)二錢,生南星(去皮臍)三錢,一起研磨成末,用薑汁調和,攤平後貼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