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正

《幼幼集成》~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入方

參蘇飲,方見卷三咳嗽門。

五皮湯,方見卷二傷濕門。

五苓散,方見卷二傷暑門。

胃苓丸,方見卷二傷濕門。

加味胃苓丸,即胃苓丸本方加後藥。

頭面腫初起,略加麻黃;作喘加桑白皮、杏仁;小便黃赤加木通;身腫加五加皮;腹脹加砂仁、白蔻、丁香、枳殼;腳冷不溫加附子、上青桂、防己。

平胃散,方見卷三瘧疾門。

加味四君子湯,治脾敗胃傷,陰寒作腫,多服自消。

官揀參(一錢),漂白朮(一錢),白雲苓(一錢五分),上青桂(八分),黑炮姜(一錢),西砂仁(一錢),白豆蔻(一錢),公丁香(三分),炙甘草(五分)

大棗三枚,水煎,半飢溫服,以愈為度。

白話文:

參蘇飲,配方在第三卷咳嗽篇。

五皮湯,配方在第二卷傷濕篇。

五苓散,配方在第二卷傷暑篇。

胃苓丸,配方在第二卷傷濕篇。

加味胃苓丸,就是胃苓丸原方加上後面的藥材。

頭面部腫脹剛開始時,稍微加麻黃;出現喘息加桑白皮、杏仁;小便黃赤加木通;身體腫脹加五加皮;腹部脹氣加砂仁、白蔻、丁香、枳殼;腳冰冷不溫加附子、上青桂、防己。

平胃散,配方在第三卷瘧疾篇。

加味四君子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陰寒導致的腫脹,多服自然會消退。

選用官揀人參(一錢)、漂白朮(一錢)、白雲苓(一錢五分)、上青桂(八分)、黑炮姜(一錢)、西砂仁(一錢)、白豆蔻(一錢)、公丁香(三分)、炙甘草(五分)。

加入大棗三枚,用水煎煮,在半飢餓的狀態下溫服,以痊癒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