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二 (14)

1. 治諸疳雜證方

大麝香丹

治諸疳積癖羸瘦。肚大青筋。頭重項細。腹中有積。毛焦氣急。俗呼為丁奚。呼為無辜。此皆疳證也。

麝香(半兩研),硃砂(半兩研水飛),粉霜(半兩研),五靈脂(揀淨一兩),肉豆蔻(麵裹煨一兩),乾蟾(一兩),夜明砂(半兩),白礬(枯半兩),地龍(去土一分炒),干蜣螂(七個去翅足炙黃焦)

上為細末。入研拌勻。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七粒。溫水下。無時。

問命散

一切諸疳。可分輕重逆順。

瓜蒂(半兩),細辛(去苗一分),乾地龍(去土一分炒),白礬灰(一分),藜蘆(去蘆一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吹鼻中。得嚏即吉。若有蟲出即愈。

治小兒腦疳鼻癢。毛髮作穗。面黃羸瘦。以鯽魚膽汁滴鼻中。連三五日效。

治小兒腹疳,以蜘蛛燒熟啖之。

治小兒疳熱。煩渴乾瘦。以蝸牛三四十個。放一淨盤中。以物蓋之。令行。即有涎似銀泥。同膩粉和揩。便丸如黍米大。溫水送下三丸,無時。

治小兒疳渴。飲冷水不休。麝香人中白各一分同為末。蒸餅和丸麻子大。一二歲服二丸。煎皂子湯送下。空心服。

還肌散

治小兒疳瀉。及洞瀉穀不化。

肉豆蔻(一個),訶子(二個去核),沒石子(一個三味各用大麥麵裹慢火煨焦黃香熟勿令有煙出),木香(半皂子大)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如人行五里久。更進一服。神驗。仍調服。須用陳米飲也。

又方,治如前。

黃連(去須一兩),木香(半兩),蕪荑(去扇一分),檳榔(一個)

上為末。豬膽汁和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無時。作三等丸。量大小與服。治疳痢日夜無度。

治疳瀉,以赤石脂研如面。粥飲調半錢服。立瘥。一方以川芎等分同為末服。妙。

蘆薈丸

治小兒諸疳。

蘆薈,檳榔,蕪荑(炒取仁),胡黃連,川苦楝(和核銼片面炒),使君子仁,雷丸(浸刮去黑皮各一分),橘皮(半兩洗淨),巴豆(四十九個去皮膜同橘皮炒至巴豆焦色只留二個半余者巴豆不用全用橘皮)

上為細末。豶豬膽汁煮糊和丸麻子大。硃砂麝香細末為衣。每服十丸十五丸。如頭面浮腫。木瓜湯下。若瀉而發渴。陳米飲下。更量大小加減。

又方,名同治同。

蘆薈,黃連(去須),川楝子(和核銼),蕪荑(去扇各三分),天竺黃(一錢半),麝香(少許研)

上為細末。以豬膽汁和飯研爛和劑。於甑上蒸兩次。丸綠豆大。以硃砂為衣。每服五七丸至十丸。熟水下。無時。

鱉血煎丸

治小兒諸疳。

吳茱萸,胡黃連(銼碎用鱉血浸一宿同吳茱萸炒令乾焦去茱萸不用),白蕪荑仁,柴胡(去蘆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豶豬膽汁浸蒸餅和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熟水下。無時。

白話文:

大麝香丹

治療各種因營養不良引起的疾病,例如:身體虛弱消瘦、肚子大且青筋暴露、頭重脖子細、腹部有積塊、頭髮乾枯、呼吸急促等症狀,俗稱「丁奚」或「無辜」,這些都是疳病的表現。

配方:麝香(磨成粉,半兩),硃砂(磨成粉,用水飛法處理,半兩),粉霜(磨成粉,半兩),五靈脂(挑選乾淨的,一兩),肉豆蔻(用麵包裹後煨熟,一兩),乾蟾蜍(一兩),夜明砂(半兩),枯礬(半兩),地龍(去除泥土後炒過,一分),乾蜣螂(七個,去除翅膀和腳,炙烤至焦黃)。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五到七粒,用溫水送服,不拘時間。

問命散

治療各種疳病,可以區分病情輕重和發展順逆。

配方:瓜蒂(半兩),細辛(去除根苗,一分),乾地龍(去除泥土後炒過,一分),白礬灰(一分),藜蘆(去除蘆頭,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取少量吹入鼻中,打噴嚏即為吉兆,若有蟲子排出則表示病癒。

治療小兒腦疳,表現為鼻子癢、頭髮末梢分叉、面色發黃消瘦,可以用鯽魚膽汁滴入鼻中,連續三到五天可見效。

治療小兒腹疳,將蜘蛛燒熟後食用。

治療小兒疳熱,表現為煩躁口渴、身體乾瘦,可以用三四十個蝸牛,放在乾淨的盤子裡,用東西蓋住,讓牠們爬行,就會有像銀泥一樣的黏液。將這些黏液和膩粉混合,塗抹後搓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用溫水送服三丸,不拘時間。

治療小兒疳渴,表現為不斷喝冷水,可以用麝香和人中白各一分,一起磨成粉,和蒸餅一起揉成麻子大小的丸子。一兩歲的幼兒每次服用兩丸,用煎過的皂莢湯送服,空腹服用。

還肌散

治療小兒疳瀉,以及腹瀉時排出未消化的食物。

配方:肉豆蔻(一個),訶子(兩個,去核),沒石子(一個,這三味藥材都用大麥麵包裹後,用慢火煨至焦黃、有香味且無煙),木香(一皂子大小)。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調服。如步行五里路後,再服用一劑,效果顯著。服用時需用陳米煮成的米湯。

又方,治療方法同前。

配方:黃連(去除鬚根,一兩),木香(半兩),蕪荑(去除外殼,一分),檳榔(一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豬膽汁調和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不拘時間。可將丸子分成大小三等,根據病情輕重調整用量。此方可治療疳痢,腹瀉次數頻繁。

治療疳瀉,將赤石脂磨成粉,像麵粉一樣細,用粥調服半錢,立即見效。另一方用川芎等分磨成粉服用,效果也很好。

蘆薈丸

治療小兒各種疳病。

配方:蘆薈、檳榔、蕪荑(炒後取仁)、胡黃連、川苦楝(連核切片用麵粉炒)、使君子仁、雷丸(浸泡後刮去黑皮,各一分),橘皮(半兩,洗淨),巴豆(四十九個,去除皮膜,和橘皮一起炒,直到巴豆呈焦色,只留兩個半巴豆不用,全部使用橘皮)。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豬膽汁煮成糊狀,將藥粉調和成麻子大小的丸子,用硃砂和麝香細粉包裹丸子。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若出現頭面浮腫,用木瓜湯送服;若腹瀉且口渴,用陳米湯送服。可根據病情輕重調整用量。

又方,名稱相同,治療方法也相同。

配方:蘆薈、黃連(去除鬚根)、川楝子(連核切片)、蕪荑(去除外殼,各三分),天竺黃(一錢半),麝香(少量,磨成粉)。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豬膽汁和米飯一起研磨成糊狀,在蒸籠中蒸兩次,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用硃砂包裹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或十丸,用開水送服,不拘時間。

鱉血煎丸

治療小兒各種疳病。

配方:吳茱萸、胡黃連(切碎後用鱉血浸泡一晚,與吳茱萸一起炒乾至焦,去除吳茱萸不用)、白蕪荑仁、柴胡(去除蘆頭,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豬膽汁浸泡蒸過的餅,將藥粉調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用開水送服,不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