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5)

1. 治熱痢方

上細末。醋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十五粒。米飲下。乳食前。

妙應膏

治久痢赤白。諸藥不效。

密陀僧(半兩末),黃丹(半兩研),澱粉(半兩研以上三味同於銚子內以醋拌勻用火熬如茶褐色),訶黎勒皮,木香(各一兩並末),巴豆(十粒去皮膜壓油盡),砒霜(半錢研),麝香(一錢研)

上同研勻細。先以黃蠟四兩。慢火熔化。入藥拌勻熬成膏。每用旋丸黍米大。未晬兒一粒。二三歲兒二粒。四五歲三粒。六七歲五粒。血多冷甘草湯下。膿多溫艾葉湯下。臨臥服。忌熱物。亦治積痢。

金華散

治滯痢多時。羸瘦體弱不堪。疾勢困重。好黃連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盞半。入蜜少許。和勻。放溫服之。日五六服。食前。

又方,治如前。以麻子一合。炒香熟為末。每服一錢。溫蜜漿水和服。立效。

木香三使湯

治赤白久痢。拖延時月。至天寒不斷。以木香方寸許。

黃連半兩。水半升同煮至水乾。去黃連不用。只將木香薄切。焙乾為末。分三服。第一服橘皮湯調下。第二服陳米飲下。第三服甘草湯調下。乳食前。

烏金散

治赤白滯痢。及有所傷下痢。以青州棗不拘個數。去核入白礬末滿。以紙裹煅。存性為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未愈宜增之。如赤者。更入好茶半錢同調服。白者不用。

白話文:

[治療熱痢的藥方]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醋調成糊狀,搓成小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到十五粒,用米湯送服,在吃奶或吃飯前服用。

妙應膏

治療久病不癒的赤白痢疾,其他藥物都沒有效果的情況。

將密陀僧(磨成粉)、黃丹(研磨成粉)、澱粉(磨成粉,以上三種藥材放入鍋中,用醋拌勻,用火熬煮成茶褐色),訶黎勒皮(磨成粉)、木香(磨成粉,各一兩),巴豆(去掉皮膜,壓榨出油,共十粒),砒霜(磨成粉,半錢),麝香(磨成粉,一錢)。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先將黃蠟四兩用小火熔化,加入藥粉攪拌均勻,熬成膏狀。每次取藥膏搓成小米大小的藥丸。不滿週歲的嬰兒服用一粒,二到三歲的兒童服用二粒,四到五歲的兒童服用三粒,六到七歲的兒童服用五粒。如果血便多,用溫甘草湯送服;如果膿便多,用溫艾葉湯送服。在睡前服用,忌吃熱性食物。此方也可用於治療積年老痢。

金華散

治療久痢不癒,導致身體虛弱,病情嚴重的情況。將黃連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至半杯,加入少量蜂蜜攪勻,放溫後服用,每天服用五到六次,在吃飯前服用。

又一方,治療同樣的病症。將麻子一合炒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蜜漿水送服,效果迅速。

木香三使湯

治療久病不癒的赤白痢疾,拖延數月,即使在冬天也無法痊癒。將木香一小塊(約一寸見方)和黃連半兩,加半升水一起煮至水乾。去掉黃連不用,只將木香切成薄片,烘乾後磨成粉末,分成三次服用。第一次用橘皮湯送服,第二次用陳米湯送服,第三次用甘草湯送服,在吃奶或吃飯前服用。

烏金散

治療赤白痢疾和因受傷引起的下痢。將青州棗不限數量,去除棗核,填入白礬粉末,用紙包裹後煅燒,保留藥性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米湯送服。如果沒有痊癒,可以增加用量。如果是血便,可以加入好的茶葉粉半錢一起調服,如果是白便則不用加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