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液本草》~ 卷之一 (2)
卷之一 (2)
1. 用藥升降浮沉補瀉法
肝、膽:味辛,補酸瀉;氣溫補涼瀉(肝膽之經,前後寒熱不同,逆順互換,入求責法)。
心、小腸:味鹹補甘瀉;氣熱補寒瀉(三焦命門補瀉同)。
脾、胃:味甘補苦瀉;氣溫涼寒熱補瀉各從其宜(逆從互換,入求責法)。
肺、大腸:味酸補辛瀉;氣涼補溫瀉。
腎、膀胱:味苦補咸瀉;氣寒補熱瀉。
五臟更相平也,一臟不平,所勝平之,此之謂也。故云:安穀則昌,絕谷則亡。水去則榮散,谷消則衛亡。榮散衛亡,神無所居。又,仲景云:水入於經,其血乃成,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故血不可不養,衛不可不溫。血溫衛和,榮衛將行,常有天命矣。
白話文:
用藥升降浮沉補瀉法
肝臟和膽腑:藥物味道辛辣,用酸味藥物來補益,用辛味藥物來瀉除;藥性溫熱則用溫性藥物來補益,用涼性藥物來瀉除。(肝經和膽經,前後的寒熱情況不同,要根據實際情況,逆向或順向的互換用藥,深入探求用藥的準則)。
心臟和小腸:藥物味道鹹味,用甘味藥物來瀉除;藥性熱則用寒性藥物來瀉除(三焦和命門的補瀉方法相同)。
脾臟和胃腑:藥物味道甘甜,用苦味藥物來瀉除;藥性溫和涼寒熱,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補瀉。(逆向或順向的互換用藥,深入探求用藥的準則)。
肺臟和大腸:藥物味道酸味,用辛味藥物來瀉除;藥性涼則用溫性藥物來瀉除。
腎臟和膀胱:藥物味道苦味,用鹹味藥物來瀉除;藥性寒則用熱性藥物來瀉除。
五臟之間要互相平衡,一個臟腑不平衡,就要用它所能剋制的臟腑來平衡它,這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能夠正常進食穀物就能身體健康,如果斷絕穀物就會死亡。如果水分散失,身體的營養就會衰敗;如果穀物不能消化,衛氣就會衰亡。當營養衰敗、衛氣衰亡時,精神就失去了居所。另外,仲景說過:水進入經脈,才能形成血液;穀物進入胃中,脈搏才能運行。所以血液不可以不滋養,衛氣不可以不溫煦。血液溫暖,衛氣調和,營養和衛氣才能正常運行,這樣才能保持健康的生命。
2. 五味所用
苦泄,甘緩,酸收,咸軟,淡滲泄,辛散。
白話文:
苦味能使氣機下降、排泄;甘味能使藥性緩和、舒緩;酸味能使藥性收斂、固澀;鹹味能使堅硬的東西軟化;淡味能使水液滲透、排泄;辛味能使氣機發散、疏通。
3. 藥類法象
風升生(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味薄則通,酸苦鹹平是也)
防風(純陽,性溫,味甘辛)。
升麻(氣平,味微苦)
柴胡(氣平,味苦辛)
羌活(氣微溫,味苦甘平)
威靈仙(氣溫,味苦)
葛根(氣平,味甘)
獨活(氣微溫,味苦甘平)
細辛(氣溫,味大辛)
桔梗(氣微溫,味甘辛)
白芷(氣溫,味大辛)
藁本(氣溫,味大辛)
鼠黏子(氣平,味辛)
蔓荊子(氣清,味辛)
川芎(氣溫,味辛)
天麻(氣平,味苦)
秦艽(氣微溫,味苦辛平)
荊芥(氣溫,味苦辛)
麻黃(氣溫,味甘苦)
前胡(氣微寒,味苦)
薄荷(氣溫,味苦辛)
熱浮長(氣之厚者,陽中之陽,氣厚則發熱,辛甘溫熱是也)
黑附子(氣熱,味大辛)
烏頭(氣熱,味大辛)
乾薑(氣熱,味大辛)
乾生薑(氣溫,味辛)
良薑(氣熱,味辛,本味甘辛)
肉桂(氣熱,味大辛)
桂枝(氣熱,味甘辛)
草豆蔻(氣熱,味大辛)
丁香(氣溫,味辛)
厚朴(氣溫,味辛)
木香(氣熱,味苦辛)
益智(氣熱,味大辛)
白豆蔻(氣熱,味大辛)
川椒(氣熱,味大辛)
吳茱萸(氣熱,味苦辛)
茴香(氣平,味辛)
延胡索(氣溫,味辛)
縮砂(氣溫,味辛)
紅藍花(氣溫,味辛)
神麯(氣大暖,味甘)
濕化成(戊,濕,其本氣平,其兼氣溫涼寒熱,在人以胃應之。己,土,其本味鹹,其兼味辛甘鹹苦,在人以脾應之)
黃耆(氣溫平,味甘)
人參(氣溫,味甘)
甘草(氣平,味甘)
當歸(氣溫,味辛,一作味甘)
熟地黃(氣寒,味苦)
半夏(氣微寒,味辛平)
白朮(氣溫,味甘)
蒼朮(氣溫,味甘)
陳皮(氣溫,味微苦)
青皮(氣溫,味辛)
藿香(氣微溫,味甘辛)
檳榔(氣溫,味辛)
蓬莪朮(氣平,味苦辛)
京三稜(氣平,味苦)
阿膠(氣微溫,味甘辛)
訶子(氣溫,味苦)
杏仁(氣溫,味甘苦)
大麥糵(氣溫,味鹹)
桃仁(氣溫,味甘苦)
紫草(氣寒,味苦)
蘇木(氣平,味甘鹹。一作味酸)
燥降收(氣之薄者,陽中之陰,氣薄則發泄,辛甘淡平寒涼是也)
茯苓(氣平,味甘)
澤瀉(氣平,味甘)
豬苓(氣寒,味甘)
滑石(氣寒,味甘)
瞿麥(氣寒,味苦辛)
車前子(氣寒,味甘)
燈心草(氣平,味甘)
五味子(氣溫,味酸)
桑白皮(氣寒,味苦酸)
天門冬(氣寒,味微苦)
白芍藥(氣微寒,味酸)
麥門冬(氣寒,味微苦)
犀角(氣寒,味苦酸)
烏梅(氣平,味酸)
牡丹皮(氣寒,味苦)
地骨皮(氣寒,味苦)
枳殼(氣寒,味苦)
琥珀(氣平,味甘)
連翹(氣平,味苦)
枳實(氣寒,味苦酸)
木通(氣平,味甘)
寒沉藏(味之厚者,陰中之陰,味厚則泄,酸苦鹹氣寒是也)
大黃(氣寒,味苦)
黃柏(氣寒,味苦)
黃芩(氣寒,味苦)
黃連(氣寒,味苦)
石膏(氣寒,味辛)
草龍膽(氣寒,味大苦)
生地黃(氣寒,味苦)
知母(氣寒,味大辛)
防己(氣寒,味大苦)
茵陳(氣微寒,味苦平)
朴硝(氣寒,味苦辛)
栝蔞根(氣寒,味苦)
牡蠣(氣微寒,味鹹平)
玄參(氣寒,味微苦)
山梔子(氣寒,味微苦)
川楝子(氣寒,味苦平)
香豉(氣寒,味苦)
地榆(氣微寒,味甘鹹)
白話文:
藥類法象
風升生(味道較淡的藥物,屬於陰中帶陽,味道淡則能疏通,酸、苦、鹹、平的藥性都屬於此類):
- 防風:屬純陽之性,藥性溫和,味道甘甜帶辛辣。
- 升麻:藥性平和,味道微苦。
- 柴胡:藥性平和,味道苦帶辛辣。
- 羌活:藥性微溫,味道苦、甘、平和。
- 威靈仙:藥性溫和,味道苦。
- 葛根:藥性平和,味道甘甜。
- 獨活:藥性微溫,味道苦、甘、平和。
- 細辛:藥性溫和,味道非常辛辣。
- 桔梗:藥性微溫,味道甘甜帶辛辣。
- 白芷:藥性溫和,味道非常辛辣。
- 藁本:藥性溫和,味道非常辛辣。
- 鼠黏子:藥性平和,味道辛辣。
- 蔓荊子:藥性清涼,味道辛辣。
- 川芎:藥性溫和,味道辛辣。
- 天麻:藥性平和,味道苦。
- 秦艽:藥性微溫,味道苦、辛、平和。
- 荊芥:藥性溫和,味道苦帶辛辣。
- 麻黃:藥性溫和,味道甘甜帶苦。
- 前胡:藥性微寒,味道苦。
- 薄荷:藥性溫和,味道苦帶辛辣。
熱浮長(氣味濃厚的藥物,屬於陽中帶陽,氣味濃厚則會發熱,辛、甘、溫、熱的藥性都屬於此類):
- 黑附子:藥性燥熱,味道非常辛辣。
- 烏頭:藥性燥熱,味道非常辛辣。
- 乾薑:藥性燥熱,味道非常辛辣。
- 乾生薑:藥性溫和,味道辛辣。
- 良薑:藥性燥熱,味道辛辣,本身味道甘甜帶辛辣。
- 肉桂:藥性燥熱,味道非常辛辣。
- 桂枝:藥性燥熱,味道甘甜帶辛辣。
- 草豆蔻:藥性燥熱,味道非常辛辣。
- 丁香:藥性溫和,味道辛辣。
- 厚朴:藥性溫和,味道辛辣。
- 木香:藥性燥熱,味道苦帶辛辣。
- 益智:藥性燥熱,味道非常辛辣。
- 白豆蔻:藥性燥熱,味道非常辛辣。
- 川椒:藥性燥熱,味道非常辛辣。
- 吳茱萸:藥性燥熱,味道苦帶辛辣。
- 茴香:藥性平和,味道辛辣。
- 延胡索:藥性溫和,味道辛辣。
- 縮砂:藥性溫和,味道辛辣。
- 紅藍花:藥性溫和,味道辛辣。
- 神麯:藥性大溫,味道甘甜。
濕化成(濕氣,本性平和,兼具溫、涼、寒、熱的特性,人體透過胃來調應。土氣,本味鹹,兼具辛、甘、鹹、苦的味道,人體透過脾來調應):
- 黃耆:藥性溫和偏平,味道甘甜。
- 人參:藥性溫和,味道甘甜。
- 甘草:藥性平和,味道甘甜。
- 當歸:藥性溫和,味道辛辣(一說甘甜)。
- 熟地黃:藥性寒涼,味道苦。
- 半夏:藥性微寒,味道辛辣平和。
- 白朮:藥性溫和,味道甘甜。
- 蒼朮:藥性溫和,味道甘甜。
- 陳皮:藥性溫和,味道微苦。
- 青皮:藥性溫和,味道辛辣。
- 藿香:藥性微溫,味道甘甜帶辛辣。
- 檳榔:藥性溫和,味道辛辣。
- 蓬莪朮:藥性平和,味道苦帶辛辣。
- 京三稜:藥性平和,味道苦。
- 阿膠:藥性微溫,味道甘甜帶辛辣。
- 訶子:藥性溫和,味道苦。
- 杏仁:藥性溫和,味道甘甜帶苦。
- 大麥糵:藥性溫和,味道鹹。
- 桃仁:藥性溫和,味道甘甜帶苦。
- 紫草:藥性寒涼,味道苦。
- 蘇木:藥性平和,味道甘甜帶鹹(一說酸)。
燥降收(氣味較淡的藥物,屬於陽中帶陰,氣味淡則能發散,辛、甘、淡、平、寒、涼的藥性都屬於此類):
- 茯苓:藥性平和,味道甘甜。
- 澤瀉:藥性平和,味道甘甜。
- 豬苓:藥性寒涼,味道甘甜。
- 滑石:藥性寒涼,味道甘甜。
- 瞿麥:藥性寒涼,味道苦帶辛辣。
- 車前子:藥性寒涼,味道甘甜。
- 燈心草:藥性平和,味道甘甜。
- 五味子:藥性溫和,味道酸。
- 桑白皮:藥性寒涼,味道苦帶酸。
- 天門冬:藥性寒涼,味道微苦。
- 白芍藥:藥性微寒,味道酸。
- 麥門冬:藥性寒涼,味道微苦。
- 犀角:藥性寒涼,味道苦帶酸。
- 烏梅:藥性平和,味道酸。
- 牡丹皮:藥性寒涼,味道苦。
- 地骨皮:藥性寒涼,味道苦。
- 枳殼:藥性寒涼,味道苦。
- 琥珀:藥性平和,味道甘甜。
- 連翹:藥性平和,味道苦。
- 枳實:藥性寒涼,味道苦帶酸。
- 木通:藥性平和,味道甘甜。
寒沉藏(味道較濃厚的藥物,屬於陰中帶陰,味道濃則能洩瀉,酸、苦、鹹、氣寒的藥性都屬於此類):
- 大黃:藥性寒涼,味道苦。
- 黃柏:藥性寒涼,味道苦。
- 黃芩:藥性寒涼,味道苦。
- 黃連:藥性寒涼,味道苦。
- 石膏:藥性寒涼,味道辛辣。
- 草龍膽:藥性寒涼,味道非常苦。
- 生地黃:藥性寒涼,味道苦。
- 知母:藥性寒涼,味道非常辛辣。
- 防己:藥性寒涼,味道非常苦。
- 茵陳:藥性微寒,味道苦且平和。
- 朴硝:藥性寒涼,味道苦帶辛辣。
- 栝蔞根:藥性寒涼,味道苦。
- 牡蠣:藥性微寒,味道鹹且平和。
- 玄參:藥性寒涼,味道微苦。
- 山梔子:藥性寒涼,味道微苦。
- 川楝子:藥性寒涼,味道苦且平和。
- 香豉:藥性寒涼,味道苦。
- 地榆:藥性微寒,味道甘甜帶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