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液本草》~ 卷之四 (12)
卷之四 (12)
1. 栝蔞根
氣寒,味苦。味厚,陰也,無毒
《本草》云: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通月水。消腫毒瘀血,及熱狂。
《心》云:止渴,行津液。苦寒,與辛酸同用,導腫氣。
《珍》云:苦,純陰。若心中枯渴者,非此不能除。
白話文:
性味寒涼,味道苦澀。味道濃厚的,屬於陰性,沒有毒性。
《本草》記載:主要治療消渴病(糖尿病),身體發熱,煩躁胸悶發熱,能補養虛弱,安穩中焦(脾胃),疏通月經。也能消除腫脹毒瘡,瘀血,以及發熱狂躁。
《心》記載:能止渴,促進體內津液運行。性味苦寒,如果和辛味或酸味的藥材一起使用,可以引導腫脹的氣散開。
《珍》記載:味道苦澀,屬性純陰。如果心中感到枯竭乾渴,沒有這個藥材就不能去除。
2. 地榆
氣微寒,味甘、酸。苦而酸,氣味俱厚,陰也。
《本草》云:主婦人乳產,七傷,帶下,月水不止,血崩之疾。除惡血,止疼痛,腸風泄血。
《象》云:治小兒疳痢。性沉寒,入下焦,治熱血痢。去蘆。
《心》云:去下焦之血。腸風下血及瀉痢下血,須用之。
《珍》云:陽中微陰,治下部血。
白話文:
味道稍微寒涼,味道甘甜、酸澀。帶有苦味又酸,氣味都算濃重,屬於陰性藥材。
《本草》說:主要治療婦女產後疾病、跌打損傷、帶下、月經不止、血崩等症狀。能夠去除惡血,止痛,治療腸風便血。
《藥性論》說:可以治療小孩的疳積痢疾。藥性沉降寒涼,進入下焦,治療熱性的血痢。使用時要去除蘆頭。
《湯液本草》說:可以去除下焦的血。腸風便血和瀉痢便血,都必須使用它。
《珍珠囊》說:屬於陽中帶有微弱陰性的藥材,治療下部的出血問題。
3. 紫草
氣寒,味苦。無毒。
《本草》云:主心腹邪氣,五疸;補中益氣,利九竅,通水道;治腹腫脹滿。去土,用茸。
白話文:
紫草,藥性寒涼,味道苦澀,沒有毒性。
《本草》這本書中記載:紫草主要能治療心腹部位的病邪之氣,以及五種黃疸病;它還能補養身體中氣,增強體力,使九竅通暢,疏通小便水道;也能治療腹部腫脹飽滿。使用時要去除泥土,取用其根部的柔軟部分。
4. 茜根
味苦,陰中微陽。
《珍》云:去諸死血。
《藥性論》云:主治六極傷心肺,吐血、瀉血。
《日華子》云:止鼻洪,月經不止。
白話文:
茜根,味道苦澀,藥性偏陰但帶有些微陽氣。
《珍珠囊》說:它能去除體內積滯的瘀血。
《藥性論》說:它主要治療因過度勞累導致的心肺損傷,以及吐血、便血等症狀。
《日華子諸家本草》說:它能止住鼻出血,以及治療月經不止的情況。
5. 菊花
苦而甘、寒。無毒。
《心》云:去翳膜,明目。
《珍》云:養目血。
《藥性論》云:使。治身上諸風。
《日華子》云:治四肢遊風,利血脈,心煩,胸膈壅悶。
白話文:
菊花,味道帶苦卻有回甘,屬性寒涼,沒有毒性。
《本草心》說:能去除眼睛的翳膜,使眼睛明亮。
《珍珠囊》說:能滋養眼睛的血液。
《藥性論》說:可以輔助治療,能治療身體各處的風邪。
《日華子本草》說:能治療四肢遊走的風痛,疏通血脈,緩解心中煩躁,以及胸部和膈膜的氣悶。
6. 葶藶
氣大寒,味苦、辛。無毒。
《本草》云:主癥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伏留熱氣,及皮間邪水上出,面目浮腫,身暴中風,熱痱癢,利小便。久服,令人虛。又云:療肺壅上氣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飲。
《液》云:苦、甜二味,主治同。仲景用苦,余方或有用甜者,或有不言甜、苦者。大抵苦則下泄,甜則少緩。量病虛實用之,不可不審。《本草》雖云治同,甜、苦之味安得不異?榆白皮為之使。惡殭蠶、石龍芮。仲景葶藶大棗瀉肺湯用之。
白話文:
葶藶,藥性極寒,味道苦且辛辣,沒有毒性。
《本草》記載:主要治療腹部腫塊、積聚、氣結等症狀,以及飲食不當引起的寒熱不適;能破除堅硬的積聚、驅逐邪氣,疏通水道,使膀胱中的水排出,使潛伏的熱邪散去,也能使皮膚間的邪水從體表排出,改善面部浮腫、身體突然中風、熱痱搔癢等症狀,並有利尿作用。但長期服用,會使人體虛弱。《本草》又記載:能治療肺氣壅塞引起的氣喘咳嗽,平定喘息急促,消除胸中的痰飲。
《藥液》記載:葶藶有苦、甜兩種味道,主要治療的病症相同。張仲景使用苦味的葶藶,其他藥方有的使用甜味的,有的則沒有提及味道。一般來說,苦味有下瀉的作用,甜味則作用較為緩和。應該根據病情的虛實來選擇使用,不可不仔細考慮。《本草》雖然說苦、甜味治療的病症相同,但味道不同,效果怎麼可能完全一樣呢?榆白皮可以增強其藥效。忌與殭蠶、石龍芮同時使用。張仲景的葶藶大棗瀉肺湯中就使用了葶藶。
7. 王不留行
味苦,陽中之陰。甘平。無毒。
《珍》云:下乳,引導用之。
《藥性論》云:治風毒,通血脈。
《日華子》云:治遊風,風疹,婦人月經不勻。
白話文:
味道苦,屬性是陽性中的陰性。味甘,性平和,沒有毒性。
《珍珠囊》說:可以幫助下奶,需要引導才能發揮作用。
《藥性論》說:可以治療風毒,疏通血脈。
《日華子本草》說:可以治療遊走性疼痛,風疹,婦女月經不調。
8. 通草
氣平,味甘、辛,陽也。無毒。燈草同。
《象》云:治陰竅不利,行小水,除水腫閉,治五淋。生用。
《珍》云:瀉肺,利小便。甘平,以緩陰血。
《日華子》云:明目退熱,催生,下胞,下乳。
白話文:
性味平和,味道甘甜、辛辣,屬於陽性藥物。沒有毒性,和燈心草的作用類似。
《藥物象》說:可以治療陰部不暢通、小便不利,排除水腫閉塞,治療五淋病。需要生用。
《珍珠囊》說:可以宣洩肺氣,促進小便。味道甘平,可以緩和陰血不足的情況。
《日華子本草》說:可以使眼睛明亮、退熱,幫助生產、使胎盤娩出、促進乳汁分泌。
9. 木通
氣平,味甘。甘而淡,性平,味薄,陽也。無毒。
《象》云:主小便不利,導小腸熱。去皮用。
《心》云:通經利竅。
《本草》云: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令人不忘;散癰腫諸結不消,墮胎,去蟲。
白話文:
性味平和,味道甘甜。甘甜卻帶點淡味,屬性平和,味道清淡,屬於陽性。沒有毒性。
《藥性論》說:主要治療小便不順暢,能疏導小腸的熱氣。使用時要去皮。
《藥性心得》說:能疏通經絡,使孔竅通利。
《本草綱目》說:能去除脾胃的寒熱,疏通九竅、血脈和關節,使人不易健忘;能消散癰腫等各種結塊不消的狀況,也能墮胎,去除體內寄生蟲。
10. 瞿麥
氣寒,味苦、辛,陽中微陰也。
《象》云: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治癰腫,排膿,明目去翳,破胎下閉血,逐膀胱邪熱。用穗。
《珍》云:利小便,為君主之用。
《本草》云:出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養腎氣,逐膀胱邪逆;止霍亂,長毛髮。
白話文:
瞿麥,藥性偏寒,味道苦且帶辛辣,屬於陽性中帶有微弱陰性的藥材。
《藥性論》說:主要治療大小便不通暢的關格症、各種腫塊結聚、小便不順暢;也治療癰瘡腫痛,排出膿液,使眼睛明亮、去除眼翳,能破除胎氣、排除體內瘀血,驅逐膀胱的邪熱。使用瞿麥的穗部。
《珍珠囊》說:瞿麥利尿,是藥方中重要的主藥。
《本草》記載:瞿麥能穿刺、破除癰瘡腫痛,使眼睛明亮、去除眼翳;能破除胎氣、使胎兒流產,排除體內瘀血;能滋養腎氣,驅除膀胱的邪氣;能止吐止瀉,使毛髮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