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液本草》~ 卷之四 (13)
卷之四 (13)
1. 車前子
氣寒,味甘、咸。無毒。
《象》云:主氣癃閉。利水道,通小便;除濕痹,肝中風熱,沖目赤痛。
《本草》云:主氣癃。止痛,利水道,通小便,除濕痹,男子傷中,女子淋瀝,不欲食,養肺;強陰益精,令人有子;明目,治目熱赤痛;輕身耐老。東垣云:能利小便而不走氣,與茯苓同功。
白話文:
車前子,性寒,味道甘甜帶鹹,沒有毒性。
《藥性歌括四百味》說:主要治療氣機不通暢所導致的閉塞。可以疏通水道,使小便順暢;去除濕氣引起的關節疼痛麻木,以及肝臟風熱引起的眼睛紅腫疼痛。
《本草綱目》說:主要治療氣機不通暢。能止痛,疏通水道,使小便順暢,去除濕氣引起的關節疼痛麻木,治療男子因傷導致的腹部疼痛,女子小便淋漓不盡,食慾不振,可以滋養肺臟;強壯陰氣,補益精氣,使人容易懷孕;使眼睛明亮,治療眼睛發熱紅腫疼痛;能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李東垣說:它能使小便順暢而不傷元氣,與茯苓的功效相同。
2. 石葦
此一條,與本經無一字同,恐別是一物,有誤,姑存之。名遠墨子、血見愁、鹿經草也。
《時習》云:今一種作青苕帚,名蟻子槐,作血見愁。又隰州鼓角樓上一種,名血見愁,俱能破瘀血。《時習》補:或人言,紫花如旋風草,但花不白。又有一種,花黃,葉似槐,結角如綠豆,俗呼夾竹梅。
《局方本草》:石葦味苦、甘,平,無毒。主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道,止煩下氣,通膀胱滿;補五勞,安五臟,去惡風,益精氣。
《藥性論》云:使。治勞及五淋,胞囊結熱不通,膀胱熱滿。
《日華子》云:治淋遺溺。杏仁為之使,得菖蒲,良。生華陰,又有生古瓦屋上者,名瓦韋,用治淋亦佳。
白話文:
這一段文字的內容是關於一種名為「石葦」的植物,但各處記載有些差異,可能指不同種類的植物。
有人說石葦又名遠墨子、血見愁、鹿經草。現在有一種石葦長得像青色的掃帚,叫做蟻子槐,也被叫做血見愁。另外在隰州的鼓角樓上也有一種石葦,也叫血見愁,這些種類的石葦都能夠化解瘀血。還有人說石葦的花是紫色的,像旋風草,但花不是白色的。還有一種石葦花是黃色的,葉子像槐樹,結的莢果像綠豆,俗稱夾竹梅。
《局方本草》記載,石葦味苦、甘,性平,無毒。主要可以治療因為勞累引起的發熱邪氣、小便不通暢;可以通利小便、止煩躁、降氣,解決膀胱脹滿;還可以補益五勞、安定五臟、去除惡風、增強精氣。
《藥性論》說石葦可以治療勞疾和五淋病,以及膀胱因熱而結聚不通,和膀胱脹熱。
《日華子》記載,石葦可以治療淋病和遺尿。杏仁可以增強石葦的藥效,與菖蒲一起使用效果更好。石葦生長在華陰,也有生長在古老瓦屋上的,叫做瓦韋,用來治療淋病效果也很好。
3. 白附子
陽,微溫。
《珍》云:主血痹,行藥勢。
《本草》云: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藥勢。
白話文:
白附子,屬性為陽,藥性稍微溫熱。
《珍珠囊》說:主要治療血脈阻滯不通的疾病,能引導藥力發揮作用。
《本草綱目》說:主要治療心痛、血脈阻滯不通的疾病,以及臉上發生的各種病症。也能引導藥力發揮作用。
4. 葫蘆巴
苦,純陰。
《珍》云:治元氣虛冷,及腎虛冷。
《本草》云:得蘹香子、桃仁,治膀胱氣甚效。腹脅脹滿,面色青黑,此腎虛證也。
白話文:
葫蘆巴,味道苦澀,藥性屬性偏寒。
《珍珠囊》這本書提到,葫蘆巴可以治療元氣虛弱、身體發冷,以及腎虛引起的寒冷症狀。
《本草綱目》這本書提到,葫蘆巴如果搭配茴香子和桃仁一起使用,治療膀胱的氣機不順暢效果很好。如果出現腹部、脅肋脹滿,臉色青黑的情況,這就是腎虛的症狀。
5. 馬兜鈴
苦,陰中微陽,味苦、寒。無毒。
《珍》云:去肺熱,安肺氣,補肺。
《本草》云:主咳嗽痰結。
《藥性論》云:平。能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主咳逆連連不可。
《日華子》云:治痔瘻瘡,以藥於瓶中,燒,熏病處。入藥炙用。是土青木香獨行根子也。
《聖惠方》:治五種蠱毒。
《圖經》云:亦名土青木香。實,主肺病。根,治氣、下膈、止刺痛。
白話文:
馬兜鈴,味道苦,藥性屬性為陰中帶微陽,味道苦且寒,沒有毒性。
《珍珠囊》說:可以去除肺部的熱氣,安定肺氣,並有補益肺部的功效。
《本草綱目》說:主要治療咳嗽痰多的症狀。
《藥性論》說:藥性平和,能治療肺氣上逆引起的呼吸急促,以致無法安坐休息,也主治連續不斷的咳嗽。
《日華子本草》說:可以治療痔瘡和瘻管瘡,將藥材放入瓶中燃燒,用煙熏患處。入藥時要炮製過後使用。這種藥材是土青木香的單生根部的子實。
《聖惠方》記載:可以治療五種蠱毒。
《圖經》說:也稱為土青木香。它的果實主要治療肺部疾病。它的根部則可以治療氣滯、舒緩橫膈膜下的不適、並止住刺痛。